人物形象教案30晚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203269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物形象教案30晚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物形象教案30晚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物形象教案30晚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物形象教案30晚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物形象教案30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物形象教案30晚(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分两类人物形象分两类: 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 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苏轼的定风波中的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 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仕人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 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 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 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

2、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 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典例典例 1、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 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学钓鱼的山野孩子的形象。 诗的一、二两句重在写形,写一个头发蓬乱的山野孩子随意坐在那儿学钓鱼; 三四两句重在写神,写孩子怕吓跑了鱼而不敢与问路的行人答话,显得真实可 信。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2、分析诗中“蓑笠翁蓑笠翁”形象。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初看是写雪景,大雪之中,一叶扁舟,一个老渔翁,独钓寒江之上。描写 了在寒冷的环境中,那个老渔翁竟

3、然不怕天寒地冻,大雪飘飞,忘掉一切,专 心地钓鱼,形体孤独,性格却显得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 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 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3、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4、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 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相看两不厌, 孤独但乐得清闲,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怎样把握人物形象?怎样

4、把握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 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 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 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 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 的

5、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 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 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4、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答题模板:答题模板: (总)塑造了什么形象;(分)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表达技巧) ; (总)形象表现出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 ,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

6、特征,再以 此为“中心论点” ,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 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 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1、.请概括邹明府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 分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 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 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2、最爱东山晴后雪最爱东山晴后雪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 分)答:诗人只顾追求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 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里的描写中

7、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 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巩固贫女巩固贫女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 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 恨。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 常衣着谈起,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有绫罗绸缎沾 身。开口第一句,便令人感到这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因为贫穷,虽然早 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抛开女儿家的羞怯矜持请人去作媒 吧,可是每生此念头,便不由加倍地伤感。这又是为什么呢? 从客观上看: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如今,人

8、们竞 相追求时髦的奇装异服,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就主观而论: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我所自恃的是,凭一双巧手针 黹 出众,敢在人前夸口;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 斗丽。 这样的世态人情,这样的操守格调,调愈高,和愈寡。纵使良媒能托, 亦知佳偶难觅啊。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个人的亲事茫 然无望,却要每天每天压线刺绣,不停息地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月复一月, 年复一年,一针针刺痛着自家伤痕累累的心灵!独白到此戛然而止,女主人 公忧郁神伤的形象默然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良媒不问蓬门之女,寄托着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的苦闷哀怨;夸指 巧而

9、不斗眉长,隐喻着寒士内美修能、超凡脱俗的孤高情调;“谁爱风流 高格调”,俨然是封建文人独清独醒的寂寞口吻; “为他人作嫁衣裳 ”, 则令人想到那些终年为上司捉刀献策,自己却久屈下僚的读书人或许 就是诗人的自叹吧?诗情哀怨沉痛,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愤 懑和不平。 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进 行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 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语言没有典故,不用比拟,全是出自贫家女 儿的又细腻又爽利、富有个性的口语,毫无遮掩地倾诉心底的衷曲。 从家庭景况谈到自己的亲事,从社会风气谈到个人的志趣,有自伤自叹,

10、 也有自矜自持,如春蚕吐丝,作茧自缚,一缕缕,一层层,将自己愈缠愈紧, 使自己愈陷愈深,最后终于突破抑郁和窒息的重压,呼出那“苦恨年年压 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的慨叹。这最后一呼,以其广泛深刻的内涵,浓厚 的生活哲理,使全诗蕴有更大的社会意义。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事物形象题型答题思路(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塑造此形象的意义(体现作者的某种操或情感,表达作者的某种向往 或追求(象征或托物言志) 知识迁移 我们已经掌握了古诗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和答题模板,那与其同属形象类 的事物形象的鉴赏方法和答题模板应该是怎样的

11、呢?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步骤刻画了一个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人间的石头形象。步骤诗歌通过对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的石头的描写,步骤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 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 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

12、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 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 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 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3、 小 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 1、开头两句描写了“小松”怎样的特点。 2、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描写了小松由小而大,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特点。这首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一方面,用“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比喻人才虽出身卑微而终能成就大业 ;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世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