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议论文的阅读 课后练习二及详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203182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 议论文的阅读 课后练习二及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专题 议论文的阅读 课后练习二及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专题 议论文的阅读 课后练习二及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 议论文的阅读 课后练习二及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 议论文的阅读 课后练习二及详解(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题题 1: 一些人常埋怨现在的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 书人”把学问仅看成“读书” 。此外,与社会上一些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 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论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 而为,治纯理论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曾设法替无所为 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 ,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 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 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 算账、测量

2、、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 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狭义。但是学问的 功用并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认为智力有普通智 力和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评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 有“通”有“专” 。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维缜 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 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通达事理;处 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

3、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苏格 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 ”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 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 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 ,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 。 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我曾听到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 “一生吃着不尽了!”我又曾听到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中学刚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说: “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生发成大量的谷子,预 备“吃着不尽” 。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

4、, 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 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更是 “得鱼忘筌”(筌:捕鱼的竹器)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学问是为生活,这本是天经地 义的。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谋生活”与“谋衣食” 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人有肉体,有心灵。肉体有它的 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荒芜。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 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

5、自然也要干枯腐化。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 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仅在于他能否温饱,更在于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一个人如 果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 ;一个 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1根据文章内容,选出最适合做本文标题一项( ) A学问与生活 B学问与做学问 C学问的功用 D学问的秘诀 2第一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了学问的最大功用的? 3给第三段中句划分层次,用“”在下面的序号中标出,并概括各层层意。2 层意:题题 2: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

6、、启迪新发 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 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 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 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 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 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 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

7、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 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 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1本段是怀疑与学问的最后一段,请根据本段内容,推测并写出前一段的论点。 2本段的论点是: 。 3本段举戴震幼时读书好疑一事,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 来的”的观点,请你另写出一个事实论据。3课后练习详解课后练习详解题题 1: 答案: 1C 2提高人的智慧或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完善人的性格或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 3 第一层:指出把生活仅仅理解为物质方面的生活是错误的。第二

8、层:生活有物质生活和精神 生活。第三层:人的精神生活较之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详解:1、此题很容易,文章全篇都是讲学问的功用。2、 “学问的最大功用”在文中也叫做 学问的“通用” ,明确这一点之后,要注意题目中的提示:“两方面” 。再来看作者的分析, 找出文中表明两个方面的词语:“就智慧说” “就性格说” 。最后从两个方面中找出关键性的 词语表述“学问的最大功用” 。3、句是讲一种错误的观点谋生活就是谋衣食。 句是讲人有物质生活,也有精神生活。最后三句是讲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这段话先提出错误认识,然后分析它为什么错误,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题题 2: 答案: 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

9、必要步骤。 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哥白尼怀疑“地心说” ,提出了“日心说” 。 详解:1、推测本段之前的论点应该先弄清这段议论的问题,从选段的内容看,主要议论怀 疑精神与创建新学说的关系。再看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观点,很容易发现选段的第 句话是表明观点的,这句话是个递进关系的复句,递进关系的特点是强调后一分句的内容, 那么,作者的观点就应该是后一分句,前一分句中“不仅”表明它是前一部分议论的论点。 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能 证明“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表述简明的典型事例即可。解 答时注意所举事例要能证明题目中的这句话,例如:哥白尼怀疑“地心说” ,提出了“日心 说” 。叙述事例时不必太详细,议论文中的叙述应是概括叙述,说清楚就行,语言尽量简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