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33部书26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203126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33部书26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33部书26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33部书26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33部书26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33部书26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33部书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33部书2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中国历史最有影响的 3333 部书部书 262625 极幻想之奇满人间之情西游记取经故事的神话化西游记是我国最著名的神魔小说,是以唐玄奘西天取经为素材创作的。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 629 年) ,僧人玄奘不顾禁令,偷越国境,费时 17 载,经历百余国,前往天竺取回佛经 657 部。回国后,口述西行见闻,由门徒整理为大唐西域记 。这是一部严格的实录,但其中在记录西域山川风俗时,介绍了印度的许多宗教传说,这为取经故事的神话化留下了引子。后来,玄奘门徒撰写玄奘传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时,为了神化玄奘,插入一些神话如“口授多心经”等。同时,玄奘取经故事本身的传奇性和宗教性,也为其神

2、话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此后,唐僧取经的故事被进一步神话化。今存南宋时刊刻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民间艺人将以前各种取经故事联缀整理而成的。 诗话的最大创造在于猴行者。他化为白衣秀士,自动来保护三藏西行。尽管这一形象在诗话中还未成为主要角色,却为取经故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据现存资料推测,到元代,肯定存在过类似平话的西游记 ,在这部作品中,取经故事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具备。与此同时,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戏曲创作也产生了,如金院本唐三藏和元代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等,至今仍存的是元末明初的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它创造了描写唐僧出世的江流儿的故事,后来为西游记吸收。到明代中叶,吴承恩广泛吸取前人成就,

3、加以融合创造,完成了百回本西游记 ,成为取经故事的定本。吴承恩(约 1500约 1582)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少年即有文名,但科试不第,长期卖文为生,生活清苦,愤世狂傲。他喜爱民间文学,善谐剧,尤喜野史奇闻。他在自己的志怪小说集禹鼎志序言中自述道:“余幼时即好奇闻,在童子社学时,每偷市野史稗史,俱为父师诃夺,私求隐处读之。比长,好益甚,闻益奇。迨于既壮,旁求曲致,几贮满胸中矣。“并且他认为自己的志怪, ”盖不专名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存焉。 “西游记正是以这样的指导思想整理创作而成的。兽性神性人性西游记运用神奇的浪漫主义想象,创造了一个奇光异彩的艺术世界,真可谓无地不奇,

4、无人不奇、无事不奇。前人曾这样评论道:“龙宫海藏,玉阙瑶池,幽冥地府,紫竹雷音,皆奇地也;玉皇王母,如来观音,阎罗龙王,行者八戒沙僧,皆奇人也;游地府,闹龙宫,进南瓜,斩孽龙,乱蟠桃,反天宫,安天会,盂兰会,取经,皆奇事也;西天十万八千里,筋斗亦云十万八千里,往返十四年五千零四十八日,取经即五千零四十八卷,开卷以天地之数起,结尾以经藏之数终,真奇想也;诗词歌赋,学贯天人,文绝地记,左右回环,前伏后应,真奇文也;无一不奇,所以谓之奇书。 ”作品以西天取经为主线,通过九九八十一难,把读者引入眼花缭乱的神话世界。从鹰愁涧到黑风山,从云栈洞到黄风岭,从流沙河到万寿山,从路阻火焰山,到误入小雷音,从遭困

5、无底洞到监禁铜台府,有自然灾害,有菩萨试探,更有各类妖魔鬼怪的阻拦陷害。有蜘蛛精,有老鼠精;有牛魔王,有罗刹女;有翠云山芭蕉洞,有陷空山无底洞;孙悟空的金箍棒净重一万三千五百斤,缩小了可以藏在耳内;芭蕉扇能煽灭火焰山八百里火焰,缩小了可以含在口里。而且一物克一物,神物还有神物降。芭蕉扇能将人扇出八万四千里,孙悟空吃了定风丹,就能岿然不动。这些浪漫主义奇思异想,使人应接不暇,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中,很难找到第二部这样的奇书。西游记中最突出的形象是孙悟空,这是作者全力塑造的一个理想化的神话英雄形象。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见恶必除,除恶务尽,最后帮助师傅从西天取回真经。孙悟空是在花果山仙石中孕育而成的美

6、猴王。他一出世,就能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天界。后来他住在水帘洞,率领众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的绝对自由的生活。他有超人的神性,会七十二变,一个斤斗十万八千里。他不管生死定数,天道轮回,去冥府勾掉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故而长生不老。他用的金箍棒净重一万三千五百斤。他大闹天宫打乱“三界”秩序,逼得龙王、阎王上告到天廷。玉皇大帝擒拿他不成,又来降旨招安,被孙悟空识破诡计,一叛再叛,直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定要玉帝让出天宫,若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他能随机应变,变幻莫测。在迎战二郎神时,他一会儿变得身高万丈,与真君恶斗,一会儿巧妙变化,与敌人周旋。一会

7、儿变作一只大鹚鸟,冲天而去,一会儿又自天而降,变作一条鱼儿,钻入水中。他可以变麻雀,变水蛇,变花鸨,甚至可以变一座土地庙儿,被真君识破,又扑的一虎跳,跳到空中不见,这一下连真君也看不清他到哪里去了。原来,孙悟空已用隐身法冲出营围,又变做二郎爷爷模样,驾云到灌江口真君庙里接受鬼判们的磕头迎接了。后来虽被老君捉住,但刀砍斧剁,雷打火烧,却一毫不能伤损,又被老君放入八卦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日,也没烧死他,只给他熏出一双火眼金睛。在护送唐僧取经途中,他不畏艰难,忠心耿耿,一路降妖除魔,表现出超人的才智。比如在三打白骨精中,不管妖精变为姑娘,还是老太婆、老头,他都能一眼看穿。在智斗罗刹女时,他又钻入罗刹

8、女肚子里,将她制服。正因为有孙悟空的帮助,唐僧才能最终取回真经。猪八戒是最重要的陪衬形象。他与孙悟空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但他的性格,却与孙悟空形成鲜明对照。孙悟空灵活机智,猪八戒则笨头笨脑;孙悟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猪八戒则经常临阵退缩,被妖怪蒙骗。但作者并没有全盘否定这一形象,而是对他进行善意的批评和讽刺。猪八戒的很多缺点,如嫉妒、说谎、小心眼,往往表现得幼稚可笑,让人一眼看穿。孙悟空派猪八戒巡山,他知道猪八戒会偷懒,回来编个谎话搪塞,就变个小虫儿钉在猪八戒耳后观察他的行动。果然猪八戒走出不远,就抱怨孙悟空说,他们“在那里自在,撮弄我老猪出来锵路!”钻在草里快快活活睡了一觉。醒来后对着三

9、块石头,权当是对着师父、师兄、师弟,自问自答,编造谎言。说如果师兄等人询问,就回说已查有妖怪,问什么山就说石头山,问什么洞就说石头洞,问什么门就说钉钉的铁叶门,若再问门上多少钉,就说老猪心忙记不真。编好后,又怕忘了,一路低头温习。孙悟空将这些预先汇报唐僧,猪八戒回来说谎时,被孙悟空当场拆穿,弄得狼狈不堪。猪八戒自作聪明,往往弄巧成拙,让人取笑。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他也有一些优点。他性格憨直,虽不断抱怨,却能埋头苦干,师徒四人的行李,就是由猪八戒挑到西天的。西游记形象塑造的特点在于,它将形象的动物性、社会性和神性结合起来,巧妙和谐,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孙悟空是猴子,因而“尖脸缩腮,

10、金睛火眼” ,猴子的机灵敏捷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活泼好动,正相符合。猪八戒,长嘴大耳,行动蠢笨,又贪吃好睡,这又符合猪的习性。孙悟空、猪八戒都会变,但孙悟空能七十二变,猪八戒只能三十六变,而且他们变的东西又符合各自的特点,孙悟空无所不能,但更多地变比较轻灵的东西(当然他也会变老太婆) 。而猪八戒大都变石块、变土堆、变骆驼、变大象之类,变个新郎官,一不小心就露出猪耳朵;变个女孩,就肚子太大,不像。这一切都与各自的动物特点相谐调。又如狮魔能一口吞下十万天兵,象精能用鼻卷人,老鼠精刁钻狡猾,牛魔王蛮横好斗等,形象的动物特性与社会性都非常协调。游戏之笔写严肃之思关于西游记的主题,历来分歧很大,胡适曾这

11、样概括:“道士说这部书是一部金丹妙诀,和尚说这部书是禅门心法,秀才说这部书是一部正心诚意的理学书。 ”现在看来,这些解释都未免过于“正经” 。一般人读西游记 ,大概首先是觉得好玩,有趣。诚然, 西游记是一部以宗教其中心是佛教为题材的书,但作家并没有把它写成严肃的宗教文学。它没有神化宗教教义,倒是以游戏滑稽之笔,将被神化的宗教又人化过来,使这一宗教题材的作品有活泼可爱的人间情趣,使人感到可亲,可近,好玩。同时,作家又在具体描写中不时穿插对人世各类现象的冷嘲热讽,使人读之,往往会心一笑。并在笑中获得某种启迪。对此,前人曾评论西游记是“游戏之笔” , “聊资村翁童子之笑谑,必求得修炼秘诀,亦凿矣”

12、, “若必以庄雅之言求之,则几乎遗西游记一书。 ” 西游记对宗教的态度是不严肃的,表面上宣扬佛法无边,儒释道三教合一,实际上信佛不诚,信道不纯,信儒不忠。表面上似乎信仰佛教,那也只是因为受唐僧取经本事的影响,或接受一些流行观念,自己并无真切体会。作家在具体描写中所表现的,往往是以亦庄亦谐的风格对各类社会现象包括宗教现象进行讽刺和调笑。作品固然对道教的长生不老表现出执著的追求,但同时又对道士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尤其痛恨画符念咒、捉妖祈福的道士。在第 44 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里,对三清观道士禳星加以嘲弄,并将三清圣像推倒,抛入厕中。作品还写到乌鸡国道士夺位,车迟国佞道灭佛,比丘国

13、妖道惑乱。作品甚至写了玉皇大帝的言而无信、色厉内荏。对西天诸佛菩萨,作品基本上是肯定的,但也未将他们神圣化,而是摘下他们头上的花环,还他们以人的特征。当唐僧等向阿傩、迦叶取经书时,这两位尊者不肯白手传经,向他们“要人事” ,唐僧没有,二尊者便给他们“无字经” ,唐僧只好将沿途化斋用的紫金钵盂送上,才拿到有字真经。猪八戒成正果后,被封为净坛使者。猪八戒有意见,佛祖如来说:“因汝口壮身慵,食肠宽大。盖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诸佛事,教汝净坛,乃是个有受用的品级。 ”让我们觉得,极乐世界像人间一样,也讲究“受用” ,这就把极乐世界人间化,同时以幽默否定了佛家对极乐世界的夸饰描绘。这恐怕正是宗教题材的西游记能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并能广泛流传的真正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