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的认识(正)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94258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长的认识(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周长的认识(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周长的认识(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周长的认识(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周长的认识(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长的认识(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长的认识(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案教案周长的认识周长的认识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城区小学 文娟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 41 页的内容。教材简析:教材简析:周长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领域“四边形”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是:利用实物和图形,通过剪一剪、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体验什么是周

2、长;教学难点是是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快乐。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知道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教学关键:教学关键: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剪一剪、说一说、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3、。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笑脸图片、树叶、细线。学具准备学具准备:剪刀、水彩笔、刻度尺教学问题: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理解周长的教学问题: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树立空间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含义。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1、剪一剪:谈话: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上课,非常高兴,首先送大家一个礼物,我把礼物藏在抽屉里了,同学们赶快把它找出来,是什么呀?送给大家一个笑脸,希望大家天天快乐,大家喜欢吗?请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剪得又好又快!2、说一说:问:你是怎样剪的?(沿着笑脸的边线剪)刚才老师发现这个同学用了一个词边线(板书:边线)

4、,像这样剪的同学请把你剪好的举起来,大家剪得真好。请你能再指出笑脸图案四周的边线,这根边线的长度就是笑脸的周长。 (板书:周长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送礼物给学生,让他从纸上剪下笑脸图,极大的调设计意图:通过送礼物给学生,让他从纸上剪下笑脸图,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体会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学生体会“边线边线”的的含义,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含义,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感知物体的周长。知物体的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1、指一指:出示地图:同学们,这是我们萍乡

5、市的地图,你能指出它四周的边线吗?(生指)地图上边线的长度就是地图的周长。其实在生活中许多物体表面都有周长,我们可以摸一摸。2、摸一摸:数学书表面有周长吗?(有)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摸一摸。师:在刚才这位同学的带领下,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数学书表面的周长,真不错!除了数学书,大家还能准确地摸出其他物体表面的周长吗?(能)那就快快行动吧!与同桌合作,选择一到二个物体,摸摸看吧!师:谁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合作的成果?小结:同学们在摸的过程中都注意到了要围绕物体表面边线摸一周,终点又回到起点。 (板书:一周)3、描一描:师:同学们,真能干,很快找到了我们周围物体表面的周长,老师也找了两个,给大家看看。 (

6、演示课件)看到我们这里这么热闹,许多图形也被我们吸引来了,请看大屏幕,让我们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 (演示课件: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五角星、三角形、圆)师:这些图形有周长吗?(有)谁愿意试着说一说。 (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师:你能不能用水彩笔勾画出这五个图形的周长?比一比谁画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在练习纸上描)4、比一比,区分“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师:同学们都画得很好,老师的也画好了,请同学们看一看。(演示课件)师:有一个图形也来凑热闹,它也想大家帮忙找出它的周长在哪里?同桌讨论一下。 (生讨论汇报)生 1:它的周长就是那四条边的长度。生 2:不对,它没有周长,因为这

7、个图形有个缺口。生 3:这个图形和别的图形不一样,有两条边没有合在一起,它没有周长。师:对,大家说得很好,像前面这五个图形是由一条边或几条边围成的,没有缺口,是封闭图形,而第六个图形不是封闭的,它没有周长。师:那我们可以怎样做,使它变成封闭图形呢?(生说师演示课件)指板书中周长的含义,还有要补充的吗?(板书:封闭)齐读概念。 设计意图:由实物的周长到其它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类比着指设计意图:由实物的周长到其它图形的周长,让学生类比着指出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通过多媒出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通过多媒休课件形象的展示,进一步感知周长,让学生更进一步

8、建立周长的休课件形象的展示,进一步感知周长,让学生更进一步建立周长的概念。概念。 三、实践交流,突破难点。三、实践交流,突破难点。1、量一量: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那有什么办法知道图形的周长具体是多少呢?(量)师:都想到了用量的方法,下面请小组长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信封,小组合作,量一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树叶、一元硬币的周长。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量得准确。测量前读一读学习建议。 (课件出示学习建议)2、汇报交流:(1)三角形:你是怎样测量的?量了几条边?(2)平行四边形:你又是怎样测量的?如果有学生直接说出只量两条边的长度,猜猜他量的会是哪两条边呢?师:看来抓住图形的特征,我

9、们就可以选用巧秒的方法。(3)树叶:用线围绕一周再测量线的长度。(4)一元硬币:硬币的周长是怎样测量的?师: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大家都得到了很多的宝贵的经验,那你们都是拿绳子测量硬币的周长吗?如果老师只有一把尺子,那你能测出硬币的周长吗(滚动法)师:看来求不同图形的周长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那么在用这些方法时有秘诀吗?师小结:直线型的图形可以直接用尺子去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曲线型的图形可用绳子绕出一圈的长度,再测量,特殊的也可以用滚动的方法。 设计意图:由生活接触的图形到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独立探设计意图:由生活接触的图形到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另

10、外,通过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的意识。另外,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加深对图形周长的认识,多次体验,感悟周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加深对图形周长的认识,多次体验,感悟周长的概念,体现学生认识的过程。长的概念,体现学生认识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老师决定奖励一下大家,到森林里的智慧小屋看看。 (创设情境,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1、判断题。2、加相框计算。我想给我的画加上漂亮的木条做边框,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我想给我的画加上漂亮的木条做边框,请同学们帮我算一算,我应该购买多长的木条呢?我应该购买多长的木条呢?3、比眼力,下面图

11、形的周长相等吗?1010 厘米厘米 1010 厘米厘米1010 厘米厘米 1010 厘米厘米五、课堂总结,鼓励发现。五、课堂总结,鼓励发现。同学们,今天我们利用新学的周长知识帮助了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你们高兴吗?其实周长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通过“生活数学生活”的教学结构,从而体现数学的生活性,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的数学理念。“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从送笑脸图案给学生起,观察萍乡市地图,从

12、而引出“周长” ,接着通过摸自已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让学生充分感知周长的含义,与此同时让学生体会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示其数学水平,因此在课的结尾,设计了学生给自己画的画加上木条框,计算需要多长的木条的题目,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2、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剪一剪、指一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围一围、滚一滚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做数学”的过程。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因此,本课安排了感知和操作两个层面的活动。第一层面是感知层面的活动,

13、这里分为两次层次,先通过教师范例和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充分感知,为过渡到抽象的符号性奠定坚实的感性基础。接着,通过迁移类推让学生自己描出平面图形的边线感知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样,帮助学生从实物到平面图形建立完整的周长概念。第二层面是操作层面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树叶、硬币周长的方法,活动前提供一些材料,在教师地适当引导下学习数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后让学生汇报各自的发现,在多种方法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在生活中探究、在活动中互动、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应用、在活动中创造,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