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92178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属于辛凉解表之剂,麻黄(5 克)杏仁(9 克) 甘草(6 克) 石膏(18 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邪。身 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以水七升, 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去渣,温服一升。本方主治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 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 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此时急当清泄肺热,自然热清气平而喘渴亦愈。所以方 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

2、之 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 可平,是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 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综观药虽四味, 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 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本方出自伤寒论 ,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 “汗 出而喘者” 。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所伤,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急,口渴脉数,无论 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服后辄效。因肺中热甚,蒸迫津液,固然有汗,若津液 大伤,则汗少或无汗。此时当加

3、重石膏用量,或加炙桑皮、芦根、知母之属。若无汗而见 恶寒,是虽邪已入里化热,但在表之风寒未尽,或是风温而挟风寒所致,当酌加解表之品, 如荆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之类,在用清泄肺热为主的同时,开其皮毛,使肺热得泄 而愈。所以临证用本方,不必拘于“汗出而喘” ,但当细审无汗之故,或加清热生津之品, 或加辛散解表之属,自然药证相当,应手而效。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 肺之喘咳的基础方。因石膏倍麻黄,其功用重在清宣肺热,不在发汗,所以临床应用以发 热、喘咳、苔薄黄、脉数为辨证要点。加减变化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 并酌加桑白皮、黄芩、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

4、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 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 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黄芩、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伤寒论原用本 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 “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 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 加减而获效。 盛心如云:“按仲师大论,于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麻杏石甘汤主之。柯韵伯于此则谓:无汗而喘,大热。盖汗出而喘者,热壅于肺也;无汗而 喘者,热闭于肺也。壅于肺者,皮毛开,故表无大热。热闭于肺,则皮毛亦闭,故表热甚 壮。是以不论有汗无汗,皆以麻杏石甘为主。盖以石膏清其里热;有汗者,得麻黄疏泄, 而壅者亦宣;无汗者,得麻黄疏散,而闭者亦开;有杏仁以定喘,甘草以泻火,烦热乌有 不解者乎。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 用之不当,适足以招祸。故青龙以无汗烦躁,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烦渴, 须粳米以存胃中津液也。此但热无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于麻黄汤去桂枝 之监制,取麻黄之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斯溱溱汗出, 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