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地区乡镇美化绿化技术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88373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地区乡镇美化绿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南阳地区乡镇美化绿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南阳地区乡镇美化绿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南阳地区乡镇美化绿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南阳地区乡镇美化绿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阳地区乡镇美化绿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地区乡镇美化绿化技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城镇园林绿化发展对策 覆盖于整个国土,人类聚居环境背景可分为三大区域:建筑城 市、小城镇乡村、以及城乡化以外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 名胜区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区域。与之对应,以森林化为大势所趋的未来人类聚居环境背景的建 设发展,应落实于三大区域。不仅如此,遵循生态学的自然规律, 实际中的聚居背景森林化,就建筑城市、小城镇与乡村和自然环境 而论,在空间分布上是连续一体的。遵循公平公正可持发展的社会 规律,三者也应齐头并进,不分先后。但是,从目前国情来看,建 筑城市、自然环境两部分的环境绿化建设都已开展多年,唯独小城 镇与乡村建设迄今仍为薄弱环节,甚至是空白地带。 一、新形势下乡镇园林绿化的

2、重要作用 从中国城市化进程而论,重点在于小城镇。中国的小城镇与乡村 地域面广量大,这是中国的国情特色,也正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最 大潜力所在。 从人居环境整体绿化看,位于大中城市和自然环境之间小城镇乡 村景观绿化非但不可或缺,甚至作用更大。从大、中、小城市绿化 相互作用协调发展而论,作为从极度城市化到自然景观区域的过渡 地带,小城镇乡村绿化起着承前启后,扩展延伸的功能。 对于大、中城市自身的绿化建设而言,目前,新一轮城市绿地系 统规划的特点是城市中心区、市区、市域(城市背景)的三位一体, 其中市域正是大、中城市与小镇乡村的叠合区域,是大、中城市绿 地系统规划扩绿、增绿最具潜力的地方。 城市绿地系

3、统规划内容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传统的以空间绿 地建设为特征的规划向景观生态规划转化。生态型城市绿地规划是 根据生态学原理,将空间范围,指标体系空间格局和发展时序协调 统一起来。 小城镇乡村景观绿化是中国城乡绿化乃至中国人居环境绿化的未 来和希望! 二、当前乡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 1、园林绿化基础差、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三项 指标与国家标准差距大,小城镇大部分没有公园园林绿化规划。2、乡镇绿化的义务责任制问题:村镇绿化不仅是政府的事情,更应当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每个人有权利、有义务绿化好自己周围的每一寸土地。不仅有义务绿化好自家的房前屋后,而且有义务绿化周围的道路和其他空闲地方。

4、不仅有绿化义务,还有管理责任 3、在资金管理方面,一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使资金重复投入 到一个项目中,钱花了不少,却没收到很好的影响效果;二是遍地 开花,有些小城镇为了单纯追求达标,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同时进 行多个绿化建设,这就使有限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树种了 一大片,却无法出经济、出精品;三是盲目追求一步到位,盲目赶 时间,不论季节适宜不适宜及成活率等因素,造成资金浪费。 4、在进行植被造景时,许多的小城镇对本地气候条件不够重视, 盲目进行外来的植物的种植。这样盲目的种植不仅使得自然规律被 违反了造成植物死亡,而且也导致不必要的经济受到损失。种植形 式单一,对植物造景工作根本就不重视。

5、随便地在几棵树在路边上, 种几丛花在花坛里,对于园林的美观和形式根本不作任何的考虑。 除此之外,小城镇利用宽广的草坪片面的追求平面效果,对与植物 分层不进行考虑,从而使得空间绿量不能得到保证。而从生态角度 看,这种绿地覆盖率较高的植物造景根本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 求。 5、重建设轻绿化:在小城镇建设中,有些领导只是为了实现短 期目标,根本就不考虑长远目标。把精力及财力都集中在建设上, 而忽视了绿化建设。更有甚者会认为,加强小城镇建设就是要加强 建筑物的建设,漂亮的楼房,宽敞的厂房就是显示城镇富裕的标志, 而园林绿化就只会浪费资源,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最多只是在楼 中栽一些树就可以了,对于园林

6、绿化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内。 6、园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缺少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能 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7、缺乏园林绿化的市场化管理机制:在传统意识中,园林绿化是净投入的政府形象行为,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机制。而随着乡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应采用现代管理方式、方法,从植物品种的选择、种植栽培、浇水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日常修剪等各项工作都应当专业化、合同化。绿化可委托绿化公司进行管理,淡化政府职能,减轻政府负担。同时还可以把乡镇绿化与发展农村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乡镇原有的景观和资源,在园林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创造出舒适优美的乡村园林环境。乡镇绿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要

7、,而且美化了农村环境,带来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也造福于子孙后代。三、乡镇园林绿化发展的对策1、重视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乡镇园林绿化建设是我国乡镇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乡镇总体规划中,乡镇绿地系统规划是进行绿化管理和建设的依据。(1)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发展园林绿化每个地方都有其自然和人文积淀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地方性和自然以及人文景观,在乡镇发展过程中,绿地系统规划中应保留、延续、体现其地方性,把现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纳入其中,丰富园林绿地的内容,形成别具一格的风貌。(2)创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乡镇要发展,人民物资文化生活水平要提高,有赖于良好生态环境的形成与创造。乡镇接近自然,环境条件好,要

8、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规划中要明确以绿为主,注重植物造园造景的艺术美,加强平面绿化布置的同时,注重多层次,立体化绿化的构成,同时与农村经济林果结合,形成独特优势。(3)加强城乡一体全面绿化,即把城镇建设成园林城镇、集镇,村庄建成花园式村镇,农田建成林网化农田,最终形成具在高效生态的田园城市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4)充分利用乡镇的水系、农田、村地、鱼塘、山丘、文物古迹,在绿地布局上形成面、点、线、环有机结合的结构模式。面:鉴于乡镇普遍绿化程度目前还有较大差距,在绿地系统规划中,重视“面”上的绿地,特别是拆迁村庄,改变了过去农耕的模式,而应当把绿化规划首当其中。在绿地规划中,重视“面”的绿

9、化,动员社会力量,全民动手,推进普遍绿化,为改善生态环境好基础。点:乡镇主要道路入口及各村落的重要地段的点状绿地,以小为主,从小处起步,积极开辟各具特色的小型公共绿地.线:街道是乡镇的骨架,道路绿化如同一线绿网,将乡镇各部分和农村用绿化、观赏、果林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绿化布局。环:围绕镇区,结合防护林带、道路绿带,形成以绿相围的格局,有利于城乡一体环境的形成。2、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乡镇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1)转变思想观念,拓展乡镇园林建设的投资主体园林绿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建设周期长,见效慢,只依靠政府力量往往事半功倍。在乡镇绿化建设中,依据乡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近、中、长

10、期目标,以突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有机发展为目的,大胆引入民间资本,高效持续发展乡镇园林绿化建设。(2)大力发展生产绿地、其它绿地,促进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的高效建设在乡镇园林绿地系统中,主要有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其他绿地等类型。其中公共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的建设是公益性事业。而发展生产绿地、其他绿地是兼顾公益性、经济性的事业。通过它们之间的渗透发展,搞活经济链条,生态链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筹资方式,加大投入。积极争取生态省、移民新村绿化建设资金,集中用于村镇绿化建设,做到专款专

11、用,专户管理,严禁挪用。要按照“集体和农民为主,市、县(区)、乡(镇)财政奖补和社会力量捐助为补充的原则,多方筹集绿化资金。(4)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经济林,发挥其投资少、见效快,群众基础好的优势,快速高效发展乡镇园林绿化系统。3、扩大绿色空间,优化植物配置,在丰富绿化景观上大做文章,做到树种优良化、品种多样化、配置合理化,真正实现 “镇(乡)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目标。(1)避免盲目引进外来树种,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大力推广改良后的乡土树种新品种。乡土树种即本地区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 ,是最适宜在本地区生长的树种。我市 主要的用材林乡土树种有榆树、苦楝、池杉、水杉、落

12、羽杉、旱柳、枫杨、擦木、椿树、刺槐、构树、桑树、马尾松、油松、大官杨、加拿大杨、海棠树、榨树等;主要经济林乡土树种有桂花、辛夷、黄栌、银杏、油桐、油茶、黄连木、木瓜、山茱萸、乌桕、花椒、杜仲、杞柳、枣、李、梨、葡萄、杏等;珍稀濒危树种有朴树、丝绵木、梓树、楸树、野蔷薇、榔榆。但要注意改良老化的乡土品种,推广速生、优质、材质好、科技含量高、适应性更强、用途更加广泛的新品种。(2)规划确定本地基调树种与骨干树种,按照物种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力求物种多样化,系统复杂化。基调树种即本土特色植被,种类不多却是用量最大的,相当于画画的底色,是形成乡镇绿化的基础。如银杏、女贞、辛夷、槐(国槐)、刺

13、槐、皂荚、榆树、木犀(桂花)、水杉、马尾松等。骨干树种是乡镇本土树种中最漂亮的树种,是基础色调上的装点,好比画龙点睛。多是树姿优美、花朵鲜艳的乔木、花灌木,种类多,用量不大。在配置时,采用多树种按比例栽植,通常是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比例为 3:7,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比例为 2:8。(3)按照生态位原理,搞好植物配置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尤其注意垂直绿化,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要广泛种植反映地带性植被特点的、适应力强的阔叶常绿乔木树种和花期长、花色丰富鲜艳的花卉以及辛夷、杜仲

14、、山茱萸、麦冬等中药材类树种、草种,充分显示我市园林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乡镇主干道等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同时采用生态混交模式:县乡道,宽 8 m 以上的路,每边按乡土树种(苦楝树、乌桕树、椿树、杉木树)1 行、杨树种 2 行配置;平原农区农田林网造林混交模式:宽 35 m 的路,一边栽植 1 行杨树,另一边栽植 1 行乡土树种(苦楝树、乌桕树、椿树、杉木树),株距 2 m;宽 67 m 的路,一边栽植 2 行杨树,另一边栽植 1 行乡土树(苦楝树、乌桕树、椿树、杉木树),株行距 2 m3 m,单行株距 2 m;宽 8 m

15、 以上的路,一边栽植 2 行杨树,一边栽植 2 行乡土树种(苦楝树、乌桕树、椿树、杉木树),行株距 2.0 m1.5 m 或 2 m2 m。实践证明,实施混交造林模式,既保存、保护和发展了乡土树种,丰富了林种树种,又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杨树虫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对杨树蛀干害虫的发展、蔓延,起到了很好的隔离作用。 4、加强园林队伍建设绿地规划是园林绿化的前提,绿地建设是园林绿化的基础,长期养护是园林绿化的保障,这三个建设环节哪一个都不能脱节,哪一个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园林绿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包括园林绿化专业从事人员的整体素质的高低。所以,要加强园林队伍建设。一是可以由乡镇组建专业的园林绿化队伍,加强管理,走市场化道路,不仅在自己的地域发展,也可以走出去参与市场的竞争。另外可以直接通过市场运作,引进专业的园林绿化建设公司,高标准建设乡镇园林绿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