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07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7188106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第07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货币银行学第07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货币银行学第07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货币银行学第07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货币银行学第07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第07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第07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OGO第七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七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货币供求均衡 第一节 货币需求 v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v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v三、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v四、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v五、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v六、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理论是探讨货币需求动机、货币需求 量的决定及其稳定性或可测性等问题的理论。它 是整个货币经济理论的重心,也是宏观经济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央银行实行宏观调 控的决策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西方货币需求理论主要分为:传统货币数量论 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

2、及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 求理论和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一)微观货币需求与宏观的货币需求 1微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或称各 经济主体)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 经济条件下,从自己的利益、动机和持有货币的 机会成本考虑,保持多少货币在手边最合算或称 效用最大(即机会成本最小,所得效用最大)。 2宏观的货币需求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一定时 期内经济发展的要求考虑的货币需要量。(二)名义货币需求与实质货币需求 1名义货币需求 (Nominal Money Demand)所谓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等经 济单位或整个国家或地区对名义

3、货币数量的需求 ,即不考虑价格变动时的货币持有量(即Md)。2实质货币需求 (Real Money Demand)所谓实质货币需求是指对名义货币数量除以物 价水平的货币数量的需求,即各经济主体所持有 的名义货币量(Md)扣除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 即Md / P。)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非常强调这个货 币需求。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关于货币需要量 的论述,其基本观点是流通中必需的货币量为实 现流通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在商品流通中,货币是交换的媒介,因此待售 商品的价格总额决定了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但考 虑到单位货币可以多次媒介商品的交易;因此, 由商品

4、价格总额决定的货币量应当是货币流量而 非存量。用公式表示为:马克思的这个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第一,该公式反映的是一种实际交易过程,因此反 映的是货币的交易需求,即人们进行商品与劳务 交换时所需要的货币量。 第二,该公式含有相对稳定的因果关系,即商品流 通决定货币流通。根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 ,商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而价值源于社会必要 劳动,因此,商品价格是在流通领域之外决定的 ,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第三,因为商品价值决定其价格,故该公式表明的 是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的那种货币数量不影响价 格水平的情况。因为金本位制度下,铸币可以自 由地进入或退出流通,流通中的铸币量可以在价 值规

5、律下,自发地调节商品流通对货币的需要量 。然而,当金属货币的流通为纸币及不兑现信用 货币流通取代时,货币供应就会对货币需求产生 反作用。纸币一旦进入流通,就不可能再退出流通。如 果说,流通中可以吸收的金量是客观决定的,那 么流通中无论有多少纸币也只能代表客观所需求 的金量。亦即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单位纸币所代 表的金属货币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除以流通中的纸币总额。三、传统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在货币数量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 是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的现 金交易说和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的现金余

6、额说。 (一)现金交易说(Cash Transaction Theory) 现金交易说注重研究货币数量与物价之间的因 果关系,认为货币数量增加,必然导致物价水平 上升,货币价值下跌;反之,亦然。费雪认为,假设以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 平均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同期内所 交易的各类商品价格的平均数,T表示同期各类商 品的交易总量,则有:方程式的基本含义是,在商品经济条件 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必 然与流通中的商品交易总额相等,因为人 们手上不论有多少货币,都用于支付,购 买商品和劳务。故货币支出量与商品交易 量的货币总值一定相等。这个方程表明,P的值取决于M、V、T这三个

7、 变量的相互作用,即影响P的因素有此三个变量。 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 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 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即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 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次数,它取决于社会 支付制度、技术发展或交通条件、社会习惯、工 业结构、金融制度等长期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 ,即使在长期也变动非常缓慢,也不受M的影响, 因此,可将V视为常数;T取决于自然条件和技术 因素,尤其在充分就业条件下,不论是短期,还 是长期,都变动极微,也不受M的增减影响。因此 ,T也可视为常数。这样,就只剩下M和P的关系, 且十分重要,P特别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故方程 式又可写成:由此得出的结论便是:在货币流通速度和商品

8、交易量不 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是随流通中的货币量成正比例变动 的。由于 均为常数,所以,M的变动必然引起物价的同方向同比例变化。如果M增加一倍,物价也相应增加一倍,即注该上式应当写成: MM PP上式表明,货币量的变动是因,物价变动是 果。且在变化过程中,P的增量M的增量。费雪的这个理论,可以说是一种货币购买力 的决定论,也可以说是一种货币供给理论或货币 需求理论,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家看来, 市场机制能永远保持供给等于需求,即均衡是市 场经济的常态,包括充分就业的均衡和货币的均 衡。所以,货币的供给量就是货币的需求量。(二)现金余额说 (Cashbalance Theory) 现金余额方

9、程式,亦称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是着眼于人们当作备用购买力( Casdy Purhasing Power)所持有的现金余额来研 究币值和物价波动的货币理论。由英国剑桥大学 教授、剑桥学派的创始人、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 尔所倡导,后经其弟子庇古(Arthur Cecil Pigou)、罗伯逊(D.H.Robortson)及早期的凯恩斯 等人加以充实和发展。马歇尔认为,一国通货的数量与其流通速度的 乘积,等于利用货币支付直接完成的交易总额。 但这种关系并未说明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 要了解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还必须注意该 国人民以通货方式保有购买力的数额。因此,剑 桥学派的货币需求分析已放弃制

10、度性因素影响社 会货币需求量的观点,着重探讨经济主体持有货 币的动机。剑桥学派认为,由于货币具有立即购买物品 、为持有者提供便利服务如便利交易和预防意外 等的作用,所以,人们才需要保有货币。这样说 来,人们想要的便利和服务越多,决定了他所持 有的货币就越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个别经济主体持有多少货币,要受到一系列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一,受个人的收入和财富所 限。这决定了他持币的上限。其二,个别经济主 体对持有货币产生的便利与安全、对将来收入、 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也会影响其货币持有额。 其中,尤其是物价的影响会更大。其三,保有货 币的机会成本。所有资产中,除货币外,其他资 产都具有收益性。因

11、此,持有货币会遭受一定程 度的风险和损失。个别经济主体将比较两者的利 益和损失,进行利弊得失的权衡,从而决定以货 币的形式持有现金的比例,即现金余额。从上可见,剑桥学派是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 分析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但对此,他们未作深 究,而只是简单地假设货币需求同人们的财富或 名义收入保持一定的比率。这一比率取决于持有 货币的机会成本和人们对未来的预期等因素。他 们还假设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会自动 趋于均衡。于是可得到下面的公式:Md = KPY 此即现金余额方程式的最一般形式。在上式中,Md表示货币需求量,即现金余额, Y表示真实收入,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K表示全部 名义收入(PY

12、)中几分之几是人们想要用货币形 式来保持的,即以货币形式保有的比例。根据上面的假设,货币供给无论大于或小于货 币需求,都会自动得到调整。为了恢复均衡,就 要求k或P发生变动。由于剑桥学派的分析仍然是在充分就业的假设 下进行的,即Y在短期内不变。如果K也不变,则P 将与M作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动。可见,剑桥学派得出的结论与现多交易说的结 论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它仍属传统货币数量说 。四、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人们持有货币是出于三种动机: (1)交易动机,即须保留一部分货币(现金), 以使个人或企业进行日常交易; (2)预防动机,即个人或企业保留一部分货币,

13、借以保持资源未来的现金价值; (3)投机动机,即凭借自己对市场变化的掌握和 预测较一般人高明这一点来获利。1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是指为 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不论是 个人还是企业,这种货币需求都是为了解决收入 与支出在时间上不一致的矛盾,即都是应付在收 支时差中的业务开支需要。 2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预防动机也称之为谨慎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是指人们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 货币的愿望。出于预防动机贮藏货币,一是为任 何意外的支出作准备,如疾病、失业、死亡等。这种货币需求的多少依存于收入的大

14、小,收入 越多的人们为谨慎而持有的现金也越多,收入越 低的人一般无多大财力可以应付意外。所以,它 是收入的一个函数,因而与交易动机相联系。二 是想等待时机进行有利投资或不想坐失有利交易 时机。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多少受到利率的影响, 利率高少贮,利率低多贮,它是利率的一个函数 ,因而同投机动机有联系。这样,预防动机同交 易动机及投机动机都有联系,故很难用任何一种 可变因素的函数来表示这一动机的货币需求,实 际上,它是一系列变数的函数,其中也包括心理 因素。3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及其决定 出于交易动机和一部分预防动机而持有货币, 强调的是货币作为媒介的作用,显然,凯恩斯的 这种分析没有脱离古典货币数量

15、说的传统。而出 于投机动机而持有货币,强调的是货币作为价值 贮藏的作用。对这种货币需求的分析,则已完全 脱离古典学派的货币理论,它在凯恩斯的货币理 论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当代西方货币 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是指 人们为了在未来的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 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出于投机动机而产生的 货币需求是货币的投机需求。实际上,这是人们 在决定其财富持有形式时,为了避开其他资产的 可能贬值而宁愿持有货币,或者持有货币以等待 时机而去购买生利的其他资产,以获取更大收益 的愿望。凯恩斯把财富的持有形式,即价值的储 存方式只限于两种,即持

16、有债券和持有货币。债券不仅能给其持有者带来利息收入,还可用 债券的价格变动而给其持有者带来资本溢价或资 本损失。债券的价格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变化。货 币的面值则始终不变。因此,当市场利率下降即 债券价格上升时,人们会预期今后利率回升或债 券跌价,因而趁早将债券抛出,改持货币;反之 ,如预期利率下跌即债券涨价,必抛出货币,改 持债券,凯恩斯将这种防止债券跌、涨价而增减 货币需求量的心态称为投机动机。至于人们为什么有时不愿意持有债券而宁愿持有货币 ,凯恩斯认为原因就在于未来利率的不可测性,从而导致 债券未来市场价格的不确定性。人们之所以不愿意持有债 券,宁愿选择货币而牺牲债券利息收入,是因为货币除了 可用作为交易媒介外,还具备贮藏价值的作用,持有货币 能平息人们对未来的不安和忧虑。货币的这一作用导因于 它的价值较其他资产的价值更为稳定,是一个可靠的价值 临时贮藏室。此外,持有货币能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