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上传人:l****6 文档编号:37186912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嵬(其二)》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嵬马嵬 (其二)教学设计(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 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李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 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

2、 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 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 ,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关于咏史诗咏史诗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 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 、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 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安史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 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 三、题解:天宝十五年(756 年)6 月,安史之乱爆发玄

3、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 ,随行将士 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 ,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四、诵读诗歌 重点字词解释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教师范读(节拍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4、。 五、品读赏析 提问: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 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提问: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明确:反衬手法, “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 ,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 心情已跃然纸上。 “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 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 以“空闻” ,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 “空闻”上承“此生休” ,下启“

5、六军同驻马” 。 意 思是:“虎旅”虽“传宵柝” ,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 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 ,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提问: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 ,讥笑牵牛、织 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 ,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 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 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 “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 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 ,就表现出二者

6、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 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 ,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提问: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 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 、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 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 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 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六、合作探究 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 的意境和情感。 明确:马嵬(其一) 是

7、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 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 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 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 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 。意为:来 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

8、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 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 军队哗变, “六军不发” ,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 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 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提问:马嵬(其二) 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 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 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 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 , 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七、归纳总结 主旨思想: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 之苦的历史悲剧。 艺术技巧:倒叙。对比:暗含讽刺。 八、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