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小学教育学)

上传人:qiuji****ngye 文档编号:37185782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小学教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小学教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小学教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小学教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小学教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小学教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真题(小学教育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8 页你的未来,我来导航你的未来,我来导航2014 年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年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试题卷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试题卷一、选择题: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 。A锻炼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2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是( ) 。A普通教育 B职后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3不属于 20 世纪后教育的特征是( ) 。A世俗化 B全民化 C终身化 D多元化4教育学作为一

2、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 。A柏柆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5其特点在于动手“做”和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类型属于( ) 。A教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生课程 D学科课程6 “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 。A明天要达到的水平 B经过努力可达到的水平C很快要达到的水平 D永远达不到的水平7提出“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等观点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福禄贝尔 C杜威 D陈鹤琴8独立的教育学的诞生通常以( )为标志。第 2 页 共 8 页你的未来,我来导航你的未来,我来导航A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9 “桃李不言,下

3、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锻炼法 B陶冶法 C说服法 D榜样法10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材料,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学生阶段性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并接受考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设计教学法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11幼儿园老师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开,这主要是因为( )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 B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C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 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状态12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理解不正解的一项是( ) 。A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B班集体就是班群体C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

4、上班集体 D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13师生关系的本质是( ) 。A人物关系 B授受关系C朋友关系 D人人关系14课程按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 。A国家课程 B拓展型课程C地方课程 D学校课程第 3 页 共 8 页你的未来,我来导航你的未来,我来导航15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 )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二、填空题:16备课要做好钻研教材、( )和设计教法三方面的工作。1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18课外活动按性质可分为科技活动、( )、体育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活动和传统的节假日活动。19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

5、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课堂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20( ) 是课程结构的编制,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的全面安排。21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叫( )。22学前教育的基本特点有非义务性、( )、启蒙性和直接经验性。23我国的幼儿园是对( )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24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25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之一是以( )为基本活动的原则。26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教育家是( )。27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年。28西方教育

6、学的思想来源是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 )和亚里第 4 页 共 8 页你的未来,我来导航你的未来,我来导航士多德。29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的特性。30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教学大纲、钻研( )和阅读有关参考书。31常用的记分法有等级制和( )两种。32( ) 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3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要以实现( )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4班会一般有生活班会、( ) 和主题班会三类。35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三、简答题:36简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37如何形成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38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是什么?39小学德育中运用榜样法有

7、哪些要求?40简述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四、论述题:41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张老师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她比较严厉和严肃,脸上很少有笑容,以自己讲授为主,学生也很少有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在较短的师生互动中,显现偏爱成绩好的学生的倾向。如果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讲,她会用教科书或教棍敲打该学生的头来警示其要认真听讲。(1)试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分析和评价张老师的课堂行为。第 5 页 共 8 页你的未来,我来导航你的未来,我来导航(2)向张老师提出几点改进建议。42王老师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授“同一平面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时是这样教学的:他先在黑板上取了在同一平面的两

8、个点,并作出这两点间的四条线段,其中包括两点间的直线。接着,请一位学生把这几条线段的距离测量出来,写在线段旁,再让其他学生说出哪一条最短。然后,要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几分钟,他逐一辅导各组,当学生不会准确概括时,他会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要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最后,他用多媒体制作了一幅图,这幅图中有道题要学生独立完成(题目是:一座房子到河边有三条路走,一条直线和两条弯道,问走哪条路最近?) ,由学生主动回答,并说明缘由。(1)王教师主要遵循了哪一教学原则?该教学原则的内涵是什么?(2)具体说明贯彻该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2014 年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

9、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小学)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C A D B B C B D D B B D B 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16了解学生第 6 页 共 8 页你的未来,我来导航你的未来,我来导航17内在动力18学科活动19复试教学20课程设计21学校德育22保教结合23324基础25游戏26福禄贝尔27198628柏拉图29顺序性30教科书31百分制32备课33教育目的34常规班会35教育教学权三、简答题:本

10、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6 (1)培养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学生的小肌肉和手第 7 页 共 8 页你的未来,我来导航你的未来,我来导航部细动作;(1.5 分)(2)培养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1.5 分)(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1.5 分)(4)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和看待社会的能力、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1.5 分)37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1.5 分)(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1.5 分)(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1.5 分)(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

11、育活动。 (1.5 分)38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 分)(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2 分)(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 分)39 (1)选好学习的榜样;(2 分)(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2 分)(3)引导学生用榜样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2 分)40 (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2 分)(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2 分)(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2 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1 (1)分析与评价第 8 页 共 8 页你的未来,我来

12、导航你的未来,我来导航教学上的授受关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学生引导;(1 分)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平等、民主、友好;(1 分)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人人关系、相互影响。 (1 分)分析论述(3 分)(2)改进建议(4 分)主要包括:改变权威观念、多沟通、尊重学生主体性、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等。本题为开放题,只要意思相近且言之有理即可相应给分。42 (1)王老师主要遵循了启发性原则;(2 分)启发性原则的内涵: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分)(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1 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1 分)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 (1 分)分析论述(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