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小流域 服务经济大局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84657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特色小流域  服务经济大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发展特色小流域  服务经济大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发展特色小流域  服务经济大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发展特色小流域  服务经济大局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发展特色小流域  服务经济大局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特色小流域 服务经济大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特色小流域 服务经济大局(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设特色小流域建设特色小流域 促进平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平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摘 要:针对多年来小流域建设的特点,分析总结了全县“一条小流域、一道风景线、一片经济带” 水保产业发展格局的经验做法和效益,对下一步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特色小流域 建设 经验做法 平邑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位于山东省南部,临沂市西陲,辖 13 个镇,1 个街道,101 万人,总面积 1825 平方公里,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境内山地丘陵众多,沟壑纵横,河道交错,有主要山头 1076 个,岭头 224 个,河流126 条,小流域 116 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平邑县水土流失面广

2、、量大、程度严重,据1984 年第一次全县水土流失调查显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 1532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80%以上,水土流失日益成为影响制约全县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先后投资 3.6 亿元,完成了北王庄、彭泉等 66 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835 平方公里,打造了一大批水土保持精品工程,曾先后被评为 “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 、 “全省水土保持2工作先进县” 、 “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 、 “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集体” ,天宝

3、、彭泉、张里三条小流域被水利部、财政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1、特色小流域开发治理类型:、特色小流域开发治理类型:1.11.1、水土保持的、水土保持的“亚洲模式亚洲模式”北王庄小流域。北王庄小流域。北王庄小流域总面积 1.2 平方公里,属风化片麻岩山区,全村 366 人,耕地 416 亩,宜林山滩 900 亩,上世纪70-80 年代因群众只顾种田,不注重生态保护,乱砍滥伐,大规模毁林开荒,农业结构比例失调,水土流失严重,农业产量低,陷入了“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恶性循环,群众生活极为贫困,是全县出了名的穷山沟。我们认真总结了该流域群众生活贫困的重要根源,在摸索中开展了以

4、整山治水改土为重点的山区综合开发建设,整山做到山顶松柏戴帽,山腰刺槐缠绕,山脚果树连片,地堰银花蜡条;治水做到建坝节节拦蓄,高水高蓄高灌,低水低蓄低灌,上游以拦砂为主,下游以蓄水为主;改土做到深翻整平,打坝垒堰,搞好排灌系统,变顺坡、坡式梯田为水平梯田,提高保土保肥能力;修路,做到环山路、生产路、乡村路、路路相通,形成了“山脊一条路,两边是梯田,沟中修水坝,水网织满山”的治理开发格局,基本达到了水不出流域,土不下山,大大改善了北王庄流域内各村庄的经济状况,被德国经济合作部专家称为荒山治理的“亚洲模式”。北王庄小流域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在

5、流域内发3展林、果、花等绿色无公害林果业,发展经济林 800 亩,栽植各类山楂、花椒、樱桃、板栗等 10 万株,并配套修建了 42 处水利水保设施,完成防渗渠 5000 米,修环山路 16华里,治理面积达 90%以上,实现了山区水利化。如今的北王庄村已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花果山”,人均拥有果园面积 2 亩,果园总面积达到 800 亩,靠果品销售加工、销售为主的果品专业合作社、果品深加工企业 10 余家,林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产业。1.2 水土保持的经典模式-彭泉流域 彭泉流域总面积 46.91 平方公里,以盛产山楂、苹果、黄梨而远近闻名。原有水土流失面积 27 平方公里,治理前流域内

6、交通闭塞,坡陡沟深,土层薄肥力低,水源短缺,生产能力低下,水土流失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瓶颈。该流域在被列入全国“以工代赈”重点治理项目后,依靠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在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治管相结合,“治理一片山,营造一片林,修上一条路,蓄上一汪水,盖上一间房,留下一批人的“六个一”治管思路,树立了全县开展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经典模式,使全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现了由治理型向治管并重的重大转变。近年来,该流域又在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土保持项目的扶持下,把流域治理与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使群众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下大力气在改善群众生活

7、条件上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这篇大文章,在流域内4建立了垃圾池,推广沼气应用,修建水窖,对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引导群众科学养殖、种植,发展“畜+沼+果”循环农业,既解决了畜禽粪便的污染,又提高了果品品质,经过治理的彭泉流域形成了“山顶松槐戴帽、山腰果树缠绕、梯田层层高效、地堰金银花环抱、沟道节节拦蓄、瀑布层层叠叠、村旁碧水环绕”美好景象。1.3 水土保持的美丽风景线天宝山大峪沟流域天宝山区的大峪沟流域,总面积 22.02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 8.75 平方公里,有 15 个行政村,是闻名全国的“黄梨之乡” 。大峪沟流域在被列为国家重点治理流域和生态修复项目区重点扶持项目后,县委、县政府审时

8、度势,把治理水土流失与开发利用当地果品资源结合起来,以开发促治理,以治理保开发,针对该流域果树品种老化,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特点,引进优良果树品种,对部分老果树进行了高接换头等品种改良,推广了果品套袋、大棚果树生产技术,同时为项目区群众搞好技术服务、先后邀请林业局、农业局、科委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到项目区授课,讲解果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大大促进了果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果品年产量 4.5 万吨,果品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带动周围果品深加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印铁制盖、配货、餐饮服务及交通运输业一应而起,涌现了以生产罐头为主康发、奇伟等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个体大户 6 户,出口获权企业 6 家,全行

9、业从业人员近 3 万人,年加工果蔬罐头能力 40 多万吨,企业销售收入达 55 亿元,特色产5业的销售收入占到 82。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大峪沟流域成为沂蒙山区主要的果品类出口创汇基地。同时,大峪沟流域林草覆盖率达到 80%以上,凭借山清、水秀、景美的自然优势,当地党委、政府特色生态旅游品牌,每当梨花盛开时,大峪沟流域满山遍野的梨花,吸引游客前来观赏,留影拍照,令人流恋往返,陶醉其中,年接待游客 20 万人,旅游接待收入 6000 万元。1.41.4 水土保持的样板工程水土保持的样板工程黄坡小流域黄坡小流域“黄坡乡,荒草多,处处砂石,处处荒。村村山,山无路,满眼蒿草,野兔多。

10、”这是黄坡小流域治理前的真实写照,黄坡乡总面积为 66.7 平方公里,可开垦利用的“荒山、荒沟、荒滩、荒坡”资源有 6.7 万亩之多,遍地的砂石山使这里的土地几近荒废,因砂石山土层薄,存不住水,导致植被缺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的难度较大,为了调动群众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力量来参与黄坡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平邑县委、县政府制定了鼓励“四荒”开发的政策,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各种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体大户参与开发,并按照水土保持标准进行了治理,在开发形式上实行全乡统一规划面积,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指挥协调,统一出工出劳,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治理开发,把跑土、跑肥、跑水的 “三跑田”

11、 ,变成了保土、保肥、保水的“三保田” , 被山东省定为全省冬春山区开发会战的样板工程。平邑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大力发展砂石产业开发,全县掀起了开发砂石山的6热潮,昔日阻碍群众生产生活的“绊脚石”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香饽饽” ,发展石材大户 户,石材企业 家,石标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黄坡乡成为全国有名的石材基地。1.51.5 水土保持的精品之作水土保持的精品之作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园为充分展示平邑县水保科技成果,打造水保科技示范精品,发挥水保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提供平台,从2010 年起,平邑县立足天宝山流域独特的自然资源,着力打造集生态农业景观示范、科学实验与科

12、普教学示范、生态建设技术推广示范、生态建设景观示范于一体的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示范园与临沂大学、聊城大学实现了资源共亨,同时与省水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共同开展水土保持科学实验和水保科技推广应用研究,为北方土石山区和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2、主要成效:、主要成效:通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山水林田路村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相配套的综合防治体系初步形成,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 提高到 ;土壤侵蚀模数由治理前的 下降到 ;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大幅提高,年可减少土壤流失 吨,增加蓄水 立方米。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水保产业开发

13、已成格局,平邑县水土保持围绕生态恢复、大规模连片活力开发,打造成集果品、中药材生产、加工、7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服务体系,形成了种、加、销、学、研、运、储一条龙的格局。而今,在平邑北部的蒙山区域,有14 条小流域围绕着蒙山开发,已形成了 300 华里一条线,20 万亩梯田绕山转,10 万亩经济林连成片的新格局。在中部,有 5 条小流域围绕果业开发,实行大规模连片活力治理,形成 100 平方公里的集果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服务体系,加工年产值高达 18 多亿元。在南部山区,有 12 条小流域围绕着金银花基地为中心开发,形成了种、加、销、学、研、运、储一条龙的格局。3、做好特色小流域的几点建议

14、:、做好特色小流域的几点建议:3.1 与时俱进开发治理小流域是关键。水保生态建设必须树立大生态、大水保的观念,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跳出水保看水保,放大水保效应,立足水保工程建设,把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收及时调整水保治理路子和发展模式,真正让水保生态建设成为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3.2 建立长效机制是出路。水土保持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全民参与共建的长效机制,仅仅靠水保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部门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配合,

15、把治理水土流失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土保持抓出成效,让水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83、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是保障。根据治理区水土流失规律,在工程实施中,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群众脱贫致富这两大目标,切实解决工程实施区群众的基本需要,并以此确定工程建设重点,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把工程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此促进群众脱贫致富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3、4 实现群众脱贫致富是根本。把实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建设精品示范小流域的根本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国家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社会投资、民间资金自愿

16、投入到小流域建设中来,做大做强水保产业,发挥水土保持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4、主要做法:、主要做法:4.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平邑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把水土保持生态建高作为促进和保障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县里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项目镇镇长为成员的小流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领导,具体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并不断充实完善了水土保持委员会,实行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工作,把水土保持纳入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中,2013 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政府工作目标。4.2 尊重群众意愿,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9项目实施前,水保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了解情况,召开村民大会、村两委会议、党员干部会议征取群众意见,群众无异议后与群众签订水土保持治理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既保证了工程顺利实施,又调动了镇、村、群众 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同时,平邑县创新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