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芝颈部恶性肿瘤1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7671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郝玉芝颈部恶性肿瘤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郝玉芝颈部恶性肿瘤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郝玉芝颈部恶性肿瘤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郝玉芝颈部恶性肿瘤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涎腺肿块的超声诊断涎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一)涎腺解剖实际临床工作中,常用超声诊断检查涎腺、腮腺及颌下腺。腮腺及颌下腺均为一对,左 右各一。腮腺位于外耳道前下方,位置很浅,其浅面即为皮肤,前临咀嚼肌后缘,后临胸锁 乳突肌前缘及乳突部,上平耳屏,下平下颌骨下缘。大致呈三角形,其长约 6cm,宽约 34cm,最厚约 1cm,最薄仅数毫米,分前后或深浅两部分,腺导管约长 57cm,管径约 24cm,分深、浅两部。 (二)涎腺的探测方法常取去枕平卧位。为便于检查,可随时调整患者体位。目前多采用灰阶超身与彩色多普 勒超声双重扫描法,探头频率在 10MHz 以上。 (三)正常涎腺图像 腮腺及颌下腺均为中等回声

2、组织,内回声均匀,可见呈无回声的腺管影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无明显包膜。 (四)涎腺病变 1.涎腺炎性病变 腺体可弥漫性增大,内回声欠均,但无明显占位性病变,也可有类肿块状低回声影,其边界 模糊。无论那种情况,其腺导管均可见通畅,走行正常。慢性炎症时,可见钙化灶。 2.涎腺囊肿 涎腺囊肿发生率较低,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呈圆形或椭圆形,后方回声增强。较易 明确诊断。 3.涎腺的肿瘤 涎腺的肿瘤多为良性,多生长缓慢,体积通常较小,圆形或椭圆形,界清,内为较均匀低回 声。恶性肿瘤生长较快,体积多较大,边界欠清,内呈不均匀低回声。分化较好的恶性肿瘤 类似于良性肿瘤。彩超示良性肿瘤多无血流或少血流

3、,恶性肿瘤血流较丰富或很丰富,肿瘤 内部及边缘处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速度亦有鉴别价值,恶性肿瘤常高于良性肿瘤。有作者 报道,以 25cm/s 为临界值,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 72,特异性为 88。 (1) 良性肿瘤 1) 多形性腺瘤:最多见于腮腺,腺体呈局限性增大,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 回声均匀,多为低回声,可轻度分叶状。彩超示肿瘤内可见丰富的血流,少数肿瘤内血流信 号少。 2) 腺淋巴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腮腺,偶为多方或双侧。圆形或椭圆形,界清,内回声较低, 有时可类似于无回声,后方增强明显。彩超示其内能测及血流,可与囊肿鉴别,血流相对稀 疏,分布较规则。 3) 其他类型腺瘤

4、:嗜酸性腺瘤、腺管型腺瘤、透明细胞腺瘤。基底细胞腺瘤等,较少见, 其超声表现无特殊。 (2) 恶性肿瘤 1) 恶性混合瘤:表现为边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内回声低、不均匀。部分为中等强回声及 无回声。彩超示其内血流丰富,动脉血流淂收缩期峰值速度偏高。 2) 腺样囊性癌:多发于小涎腺,其中大涎腺中好发于颌下腺。B 超表现无特殊。当肿瘤小 时,病灶与良性肿瘤回声相似,肿瘤较大时,与其他恶性肿瘤声像图相似。 3) 黏液表皮样癌:好发于腮腺,分高分化和低分化,以高分化多见,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 病灶多而小,呈均匀低回声,边界规则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常与良性肿瘤不易区别。而低 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则边界不规则,

5、内回声不均匀,呈浸润性生长。彩色多普勒示血流信号丰富,多提示恶性。 四、颈部囊性病变 颈部的囊性病变,多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超声的定性诊断作用可靠,B 超示病变界清,内为 无回声,后方透声增强。彩超示内无血流,边缘处偶见血流。仔细观察其发生部位及与周围 组织结构的关系,可明确其来源。 (1) 甲状舌骨囊肿:胚胎 4 周示,甲状腺始基自前方向颈部移行,偶甲状舌骨退变不全, 则易发生囊肿或瘘等。甲状舌骨囊肿,好发于青少年,成人少见,位置多居正中,大多在舌 骨与甲状腺之间,少见于舌骨以上,偶可见较低位置,甚至接近胸骨。声像图表现符合囊肿 病变。 (2) 鳃裂囊肿:胚胎发育过程中如果形成头颈部各种组织的

6、鳃弓及鳃裂未能融合或闭锁不 全,则可形成囊肿或瘘管。一般出现于下颌角与胸骨切迹之间,胸锁乳突肌前缘,以中 1/3 处为多。声像图表现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无回声,透声性好,病变内无血流信号。 (3) 胸腺囊肿:可发生于颈部或纵隔中,常见部位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深部近颈动脉鞘处。 声像图示囊肿呈无回声,内呈多分隔,边界清晰。 五、神经源肿瘤颈部为神经源肿瘤好发部位之一,以其起源不同,如迷走、交感、颈丛及臂丛神经等可分 别发生于颈前三角区、颈后三角区、锁骨上区等,并引起相应的神经症状及体症。绝大多数 为良性,极少数为恶性。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包膜完整,内为均匀 的低回声。大的肿

7、块内常有囊变,可见无回声区。彩超肿块血流丰富,动、静脉频谱均可测 及。恶性者生长较快,声像图示为分叶状或不规则肿块,内回声不均匀,囊变少见,可与周 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彩超示肿块内血流丰富,动、静脉频谱均可测及。 六、颈动脉体瘤颈动脉体瘤源于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它的发生部位较恒定。声像图示肿瘤位于分叉部, 包绕颈总动脉及其分支生长,其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居于肿瘤中心的颈总动脉及其分叉 管壁清晰,受压征象较轻微,也可见剧组军命及其分支被推向浅侧,分叉部角度加大,此时, 其血管壁仍较光整,管腔无明显狭窄。肿瘤偶可为恶性,声像图示肿块内回声不均,边界不 清,血管壁可受累,管壁连续性破坏。彩超示颈动脉体瘤均血流丰富,有时可类似“火海” 征,多为动脉血流。 七、颈部淋巴结 颈部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鉴别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通常良性淋巴结有“门” ,可见 “髓质区” ,边界较清晰,多为长圆形,其长短径之比大于 2。恶性淋巴结与之相反,其中 淋巴结转移瘤多位于与原发肿瘤相应的敏感区域。恶性淋巴瘤的回声较低,近似无回声。彩 超是良性淋巴结无血流或少血流,其血流分布多杂乱,以周边为主或周边与内部丰富。其内 血流参数的测定是否有意义,目前尚无统一定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