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17699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答案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7 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5 分)狡黠(xi) 窘(jing)迫 打喷嚏(t ) 熠熠(yy)发光 蘸(zhn )墨水2. 下列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D )(3 分)A战战兢兢 jng 、胆怯 qi 、分泌 b B皲 jn 裂 、捺 n 、哽咽 ynC诌媚 chn 、锲而不舍 q 、呵斥 ch D挑剔 t 、惩 chng 罚 、吮 shn 吸3下列关联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C )(3 分)A青海湖水不但蓝得纯净、深湛,而且蓝得温柔、恬雅。B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C灯影峡虽是险峻,都干枯

2、无味。D你无论生长在祖国的哪一片土地上,总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D )。 (3 分)汶川地震,举世同悲; ,患 难与共,尤显炎黄子孙血浓于水的同胞情。圆殇之日,重生之时;中国挺住,四川雄起,愈见华夏儿女 的民族魂。A.风雨飘摇.百炼成钢 B.风雨飘摇.百折不挠C.风雨同舟.百炼成钢 D.风雨同舟.百折不挠5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C )。 (3 分)A 差半车麦秸一文反映了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的向往以及人民群众蕴藏的反抗侵略的无穷无尽的力量。B 清兵卫与葫芦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年个性、剥夺孩子

3、爱好的做法,呼吁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C 孔乙己一文以鲁迅(小伙计)的所见所闻作为线索。D 一厘米歌颂了为人父母对完美的执著和全力以赴的追求,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6古诗文默写(12 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7综合性学习:根据下面的调查表完成题目。 (8 分)初三年段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表阅读目的 汲取文学素养 应付考试 消遣 其他人数比例 25% 55% 12% 8%(1)通过对以上表格内容的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4、 2 分)示例 名著阅读的目的,趋于功利化。名著阅读还未被真正重视。名著阅读现状堪忧。 (答出其中一点,意思对即可)(2)对所阅读的名著,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请简要说明理由。 (3 分)书名: 略 理由: 略 (3)请从这部名著中,撷取一个精彩的情节,向同学们作简要介绍。 (3 分)答: 略 二、阅读(63 分)(一)阅读秋水,完成 811 题。(17 分)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

5、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8解释加点的词。 (4 分)不见水端 尽头 百川灌河 注入 则殆矣 危险 少仲尼之闻 认为少 9翻译下列句子。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3 分)河伯显露出高兴的样子,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西全部都在自己的身上。 “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3 分)“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啊。 10请写出由此文衍生出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3 分)写出一个即可成语: 望洋兴叹 意思: 现在用来比喻做事力量不足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 贻笑大方 意思

6、: 用来比喻被内行的人笑话。 11由这篇短文联系自身,谈谈你认识到了什么道理?(4 分)在学习和生活中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应该在比较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孔已己,完成 1215 题。(17 分)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

7、,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2.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的“笑”有什么作用?分析

8、不确切的一项( )(3 分)A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 B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C批判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 D加强喜剧色彩,是对孔乙己可笑性格的嘲讽。13.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 动作 描写,作用是 和前文的“排出九文大钱”构成对比,表明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及悲惨遭遇。 (3 分)14.“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3 分)不仅写出的晚秋的凉意,也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预示了孔乙己悲惨的结局。15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4 分)_说明孔乙己受伤惨重,突出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和孔乙己遭遇的悲惨。“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9、 ”(4 分)“大约”是表推测的语气,因为没有亲见他的死,因此是不确定的。 “的确”是十分肯定的语气,根据孔乙己的现状和残酷的社会现实,他只有死路一条。两词连用,准确表达出了孔乙己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8 题。(11 分)“你到底要哪样呢?”两位干部一齐问。是的,陶影在这一瞬,也在问自己。她是个生性平和的女人,别说是两位素不相识的老年人登门致歉,就是红衣青年本人来,她也不会刁难他的。她究竟想要什么呢?她把小也推到两位老人面前。“叫爷爷。 ”她吩咐。 “爷爷。 ”小也叫得很甜。“两位领导。钱请你们收起,票也收起。就是那天当班的查票员,也请不要难为他,他也是负责”

10、两位干部。一看陶影说得这样宁静,反到有些无措。陶影把小也拉得离老人更近些:“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16.由选文我们可以了解到陶影具有 宽厚、淳朴、对孩子负责任(答出两点即可)的品质。3 分17. 陶影自己在做事上并不完善,为什么在儿子面前表现得截然相反?(4 分)因为她要对儿子进行正面教育,要让儿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体现了陶影作为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负责。 (意思接近即可)18.对于两毛钱都很看中的陶影,为什么拒绝赔偿?为什么说“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有错儿”?(4 分)因为她要讨回公道,讨回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这是比金钱

11、更重要的。她要的只是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是作为母亲的尊严。她捍卫的是诚实、正直的价值观,捍卫的是儿子心灵的纯洁与美好。 (意思接近即可)(四)阅读毕淑敏的爱的回音壁一文,完成 1922 题。(18 分)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到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幸福?我好奇地问过。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 孩

12、子们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 我震住了。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族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会迅速迟钝麻痹。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寒霜陡降也能使人

13、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但它是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疾。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一个成人界都争执不休的问题,孩子能懂多少?比如你问一位热恋中的女人,何时感觉被男友所爱?回答一定光怪陆离。没想到孩子的答案晴

14、朗坚定。我帮妈妈买醋来着。她看我没打了瓶子,也没洒了醋,就说,闺女能帮妈干活了我特高兴,从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翘辫女孩说。我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词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还没回来呢,我就先给我爸倒了。我爸只说了一句,好儿子就流泪了。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我给我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她一直带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最爱我了另一个女孩说。我大大地惊异了。讶然这些事的碎小和孩子铁的逻辑。更感动他们谈论时的郑重神气和结论的斩钉截铁。爱与被爱高度简化了,统一了。孩

15、子在被他人需要时,感觉到了一个幼小生命的意义。成人注视并强调了这种价值,他们就感悟到深深的爱意。在尝试给予的同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接受。爱是一面辽阔光滑的回音壁,微小的爱意反复回响着,折射着,变成巨大的轰鸣。当付出的爱被隆重地接受并珍藏时,孩子终于强烈地感觉到了被爱的尊贵与神圣。被太多的爱压得麻木,腾不出左手的孩子,只得用右手,完成给予和领悟爱的双重任务。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如果把孩子在无边无际的爱里泡得口眼翻白,早早剥夺了他感知爱的能力,育出一个爱的低能儿,即使不算弥天大错,也是成人权力的滥施,或许要遭天遣的。在爱中领略被爱,会有加倍的丰收。孩子渐渐长大,一个爱自己爱世界爱人类也爱自然的青年,便喷薄欲出了。19.当作者问及那些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感觉到这种莫大幸福时,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