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4381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1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1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1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 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科学类文章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科学类文章阅读科学类文章阅读是高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 现在第一卷中,由于题材陌生,信息量大,错误选项与正确选项差别细微,许 多同学在做题时准确率低,针对这一点,本节课重点是教给学生一些具体可操 作的方法来提高阅读能力。 选文特点选文特点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 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我们阅读它的过程其 实就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技信息的过程。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语 言学、美学等。1.

2、选文时代感强 常关注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新出现的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世界政治形势等。内容基本是人类关于生物、电子通讯、天文学等方面研究的新发现和发明创 造,是人类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2. 文章内容单一,结构相似。科技类说明文,一般是围绕一个概念展开,对这个概念从几个方面加以阐 释。因此要弄清: 文章的概念 分析概念(导因、困难、用途、功能) 文章思路明晰(说明“概念)科技文:通过对一个新概念、新发现、新发明在纵向上的分析,进行几个方 面的说明,如发现过程、目的、所遇困难、其它相关原因等,重在因果推理、 现象介绍、功能说明等。问题问题 1 1、怎样迅速把握全文?、怎样迅速把握全文?(请同学

3、们用 5 分钟阅读下面例文,弄清文章主要内容。我们必须抓住哪些信息,这些信息由何而来?)例文例文 深海呼吸研究发现,具有深海潜水本领的动物们,首先具有一个神奇的肺。即使是 被压扁变形收缩至原来体积的 15%,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 内自行恢复,而人类的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分析海豹的肺组织时发现,因 为它表面覆盖着一层由特殊化学物质构成的活性剂,所以海豹的肺才如此坚韧 有力,在轻松对付高压的同时,还能自如地舒展恢复。摄取和储存氧气的能力是决定生物能否长时间深潜的主要标志。与陆地动 物的区别是,潜水动物在屏住呼吸时主要依赖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而陆地动 物却是依靠停留于肺部的氧气。实

4、验数据显示,王企鹅在下潜至 510 米深时, 可将体内全部氧气的 47%储存在肌肉中,其余的在血液和肺部循环。宽吻海豚在下潜同样的深度时,能将体内 39%的氧气储存在肌肉中。我们人类却不具备 潜水途中储存氧气的能力,平时在我们肌肉中只能储存体内 15%的氧气。在海豚、海豹和抹香鲸等深潜高手的肌肉中,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格外高。 肌红蛋白是一种将血液中的氧吸收并储存起来的蛋白质,它为肌肉提供以后可 使用的能量。因此,它们的肌肉在不需要进行呼吸的情况下还能坚持长时间的 工作。此外,为了节约能量,在下潜时它们还具有降低心率的神奇本领。在美 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两组科研人员得出的结论颇为接近。7 头小海象

5、在陆地 上的平均心跳为每分钟 107 次,当它们在海水中下潜时,心跳下降到每分钟 39 次,下降了 64%。在它们潜水的初期,心率一般急剧降低,随着它们下潜的深 度不断加大,心率随之缓慢下降,极限记录是每分钟 3 次。人在深潜过程中,容易发生减压病。造成减压病的原因是,在下潜时,越 来越大的压力会将他肺中的氮气压迫进他的血液或别的组织液中。当他快速返 回水面时,氮就会骤然间从溶液中冒出来,这对于所有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是毁 灭性的打击,包括神经功能和血液循环。所以,潜水者在从水下上升时,除必 须遵守潜水表或计算器数据要求外,每上升 5 米作几秒钟的安全停留,便可以 避免减压病的发生。 深潜动物们为

6、什么不得减压病呢?哈佛大学的动物学家吉米卡瑞恩,不久 前揭示了这一谜底。卡瑞恩发现生活在南极洲附近的海豹,它们可以下潜到七 八百米的深度。但不论它们下潜多么深,体内的氮的浓度基本不变。原因是它 们的肺被强大的水压迅速地压扁了,一开始就阻止了大量的氮气进入血液。所 以深潜动物们免去了减压病的烦恼。 学生讨论明确:学生讨论明确:读懂全文,做勾划。第一次阅读就是有效的阅读。读懂全文,做勾划。第一次阅读就是有效的阅读。 (举例说明勾画的词句)(举例说明勾画的词句) (1 1)画出重点的词语(说明的对象、描述对象性质的词语等)、句子。)画出重点的词语(说明的对象、描述对象性质的词语等)、句子。 (2 2

7、)段落中心不明确的,自己体会、概括。)段落中心不明确的,自己体会、概括。 (3 3)读完后回顾一下文章找出大体思路。)读完后回顾一下文章找出大体思路。 注:(做勾画在其它文体的阅读中也是有效的方法,但科技文还有自身的特点注:(做勾画在其它文体的阅读中也是有效的方法,但科技文还有自身的特点 需要我们注意)需要我们注意) (1 1)科技文结构一般为)科技文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引出话题,后面段落从不同角度具第一段引出话题,后面段落从不同角度具 体介绍特点、功能等,阅读时养成依据模式预测,并逐段概括的习惯。体介绍特点、功能等,阅读时养成依据模式预测,并逐段概括的习惯。 (2 2)培

8、养对文段中关键信息点的敏锐感知能力,应特别留心先与后、因与果、现)培养对文段中关键信息点的敏锐感知能力,应特别留心先与后、因与果、现 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部分与全体、肯定与否定这类关键词句。象与本质、可能与现实、部分与全体、肯定与否定这类关键词句。问题问题 2 2、解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解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同学们做下列两道题,尝试总结解题的方法) (1)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肺的特性和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保留极少氧气的情况下不受损伤。B.与人类不同,深海潜水动物的肺可在强大水压下变形收缩后迅速恢复。C.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

9、缩展自如,具有降低心率的 神奇功效。D.深海潜水动物的肺覆盖着一层活性剂,因而坚韧有力,具有抗击高压的 神奇功效。 (2)下列关于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海潜水动物体内肌红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陆地动物。B.深海潜水动物体内的肌红蛋白是使其肌肉储存氧气的决定性物质。C.深海潜水动物在不需要呼吸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便持续工作。D.深海潜水动物在从水下上升时,肌红蛋白为肌肉提供能量以避免减压病。明确:明确:问题问题 3 3、如何提高科技文正确率?、如何提高科技文正确率?(在命题中设置各种陷阱,考察逻辑推理能力,也是这种题型的重要特点,请同学们对应原文分析

10、下面例题)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不得快速从水下上升,否则将会危及生命安全。B.深海潜水动物具有深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肌肉能够摄取储存 大量氧气。C.人与深海潜水动物存在潜水能力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不能利用肺来 进行深海呼吸。 D.人与深海潜水动物一样,在下潜的过程中,肺部的氮浓度基本不会发生 变化 2、分四组讨论第四题各选项,分析选与不选的理由,归纳陷阱类型学生讨论明确:了解命题陷阱类型,分析陷阱,作比较学生讨论明确:了解命题陷阱类型,分析陷阱,作比较问题问题 4 4:常见错误实例分析:常见错误实例分析联系上下文划区比照题肢,比照互证邻

11、里试题的题干、题肢。社科类与科 技类常见的干扰项有: 整体与部分整体与部分 (以偏概全)(以偏概全)指从范围上对内容进行了随意扩大,即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的一部 分所作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 (也可能缩小)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 “有些” “几乎” “除 之外” “到为止” “绝大多数” “全都” “全部” “有时” “凡” “全” “都” “所有” “一切” “各种”等。可以用笔画出来,或者作特殊的标志。 混淆范围混淆范围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指命题者故意忽视原文中“可能” “大概” “也许” “差不多” “将会” “目前” 、 “

12、已经” 、 “最” 、 “除之外” 、 “与此相反” 、 “如此”等修饰限制语, 把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或者“或然”与“必然”不分, 或者“已然”与“未然”混淆,以假当真。此时特别注意表程度、范围的关键 词。推测有误推测有误前期与后期(时态不清)前期与后期(时态不清) 实际上就是在时间上、逻辑上的混淆范围,即有意把原文中设想或推测说成已 经。此时应对照原文,注意表时间、表结果概念的关键词。 注意“前、后”以及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关键词语。 主要和次要(主次不分)主要和次要(主次不分)分清主次,仔细对比原文分清主次,仔细对比原文 5 5 源流倒置源流倒置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

13、因果关系是否倒置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 (或条件)变成 了果,或把“果”变成“因” (或条件)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即 把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硬说成有因果关系。 6 6 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言此与言彼(张冠李戴)圈出对象,知彼知己圈出对象,知彼知己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将 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把甲的观点、发明、创造说成乙的观点。此时, 应特别注意选项句的主语与宾语。 7 7 肯定与否定肯定与否定划出肯定否定词划出肯定否定词 8.8.言多与言少言多与言少找出数量词找出数

14、量词 9.9.歪曲事实歪曲事实忠实于原材料忠实于原材料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原文材料中的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 有的地位、能力、功能和效用等。 10.10.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有据与凭空(无中生有)从原文找依据、找推断从原文找依据、找推断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 生的。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注意:A、选项句意思往往和 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就是无法在原文找到依据。B、选项句的几个词在原文 中都有,但却在原文中的不同位置。C、选项句往往说得很有道理,但不是文中 观点。 1111、偷换概念(选项中的词语同原文的词语不是等值概念)、偷

15、换概念(选项中的词语同原文的词语不是等值概念)选项句对概念的理解与原文中的概念不统一,或在类别上,或在范围上, 或在程度上。注意:与原文相比增加或减少或替代了的词语,甚至要考虑“的” “了”等虚词,看看是否改变了原文意思。 其他雷区如答非所问(选项与题干在关系上并不相干) 、自相矛盾、理解不当 (注意指代词的具体指代内容及一些解释性句子的陈述对象)等。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根据科技文的特点和同学们答题时的疑惑,高考科技文阅读三步走:读懂 全文,做勾划;审清题干,找对应;分析陷阱,作比较。 掌握解题方法,可以说就是抓住了“蛇的七寸”,在答题时我们还要注意: 要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选项,因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要带着理性的态度确定 答案。相关训练相关训练见全品课时作业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