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4368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名词解释(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内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人与病原体相互斗争的过程 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组织操作或病理损害轻微, 临床上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验才发现已被感染。 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在传染过程中,人体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时,保持暂时的 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一旦人体防御机能降低,原已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便乘机 繁殖,引起发病。 显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通过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或机体变态 反应而产生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复发:病人进入恢复期,于体温正常 13 周后,发热等症状再现,血培养阳转称

2、之。 再燃:当病程进入缓解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时,发热等病初症状再度出现称之。重型肝炎:黄疸迅速加深,肝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肝功能异常,多数患者出现酶 胆分离现象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起病两周内出现 II 度以上肝性脑病表现。 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病史、体征和肝 功能损害,预后较差,病死率高。)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病原携带状态是发生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病原体未被 机体排除,仍持续存在,但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此时病人可向体外排菌,称为。 暴发流行: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之内称为 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

3、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等。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1、患者 2、隐性感染者 3、病原携带者 4、受感染动物。 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水平 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血液体液 和垂直传播-母婴。 大流行:若某种传染病的流行范围甚广,超过国界或洲界时称为 复发:有些传染性疾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次 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发热等症状再次出现者。 感染(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

4、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排出病原体者。相关的疾病包括痢疾、伤寒、 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 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可见于回归热、布鲁菌 病等。但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并持续数月之久时称为波状热。 健康病原携带者:指整个感染过程中均无明显临床症状与体征而排出病原体者,如白喉、 脊髓灰质炎等。 间歇热:24 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于正常体温之下,可见于疟疾、败血症等。 稽留热:体温升高达 39C 以上而且 24 小时相差不超过 1C,可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 极期 流行:当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近年来的一般水平时称为 清除病原体(elimination of

5、pathogen):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 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如胃液对少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的清除作用),亦可由 事先存在体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物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与细胞因子)将相应 的病原体清除。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即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可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的疾病较少, 如霍乱、痢疾等。这类携带者多数在潜伏期未排出病原体。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 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能清除病原体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 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散发

6、性发病:当某种传染病在某地的发病率仍处于常年水平时称为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 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 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 改变和临床表现。 猩红热:是 A 组 型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 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皮疹消退后明显脱屑。 隐性感染(cover infection):有称亚临床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 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由 SARS 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短距 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 少痰、腹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再燃:有些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减轻,但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和体征 再度出现的情形。 弛张热:24 小时体温相差超过一度,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