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板控制装置论文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173672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板控制装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风板控制装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风板控制装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风板控制装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风板控制装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板控制装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板控制装置论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风板控制装置(风板控制装置(I 题)题)【高职高专组高职高专组】2摘摘 要要 本系统通过对直流小风扇风速的调节实现对风板转角的控制,使风板转 角能够随风速变化而改变,且能快速达到设定角度并稳定。IAP15F2K61S2 单 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键盘设定风板板角度,1602 实时显示角度。单片机输出 PWM 波控制风扇的风速,通过 GY521mpu-6050 测量风板的倾角反馈至单片机, 采用 PID 控制经典算法,使系统实现精确控制,然后微调风速的大小使风板角 度达到稳定。并且在达到设定范围时进行声光提示。通过调试与测试,实现了 基本部分与发挥部分,最终实现在悬挂重物的

2、情况下风板能达到设定角度控制, 且最终绝对值误差不超过 5 度. 关键字:关键字:1602;1602; GY521mpu-6050GY521mpu-6050;PWM;PIDPWM;PID 算法算法1目目 录录1 系统方案 .1 1.1 角度测量方案选择.1 1.2 风扇控制方案选择.2 1.3 显示方案选择.2 1.4 控制器方案选择.2 2 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3 2.1 风扇调试原理.3 2.2 角度测量原理.3 2.3 PID 控制算法的分析.3 3 电路与程序设计 .4 3.1 电路的设计.4 3.1.1 系统总体框图.4 3.1.2 角度检测电路.4 3.1.3 风扇驱动电路.5

3、3.1.4 按键及显示电路.5 3.1.5 电源电路.6 3.2 程序的设计.6 3.2.1 程序功能描述与设计思路.6 3.2.2 程序流程图.6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7 4.1 测试方法与仪器.7 4.2 测试过程及数据.7 4.3 测试分析与结论.8 附录 1:电路原理图 .10 附录 2:实物图 .1121 系统方案系统方案根据题目要求,本系统可以分为控制部分和信号检测部分.控制部分则包括显示模 块、按键模块、声光报警模块、风扇驱动模块四个基本部分。信号检测部分为角度测 量模,测量风板的角度。下面分别论证这几个模块的选择。1.1 角度测量方案选择角度测量方案选择方案一:采用 MM

4、A7260 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由于加速度传感器在静止放置时受 到重力作用,因此会有 1g 的重力加速度。利用这个性质,通过测量重力加速度在加速 度传感器的 X 轴和 Y 轴上的分量,可以计算出其在垂直平面上的倾斜角度。根据如图 1.1 所示,有 Ax = gsin,Ay =gcos 。则=tan 即 =arctan().这样,根AyAx AxAy据以上原理一个 2 轴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在 X-Y 平面上的倾斜角度。该方案原理简 单,操作方便,但使用起来运算量较大,程序较为复杂,对于单片机来说,会显得有 点吃力,因此我们放弃选用该方案。图 1.1 加速度传感器角度测量原理方案二:MPU-600

5、0 为全球首例整合性 6 轴运动处理组件,相较于多组件方案,免 除了组合陀螺仪与加速器时之轴间差的问题,减少了大量的包装空间。MPU-6000 能以 数字输出 6 轴或 9 轴的旋转矩阵、四元数(quaternion)、欧拉角格式(Euler Angle forma) 的融合演算数据。内建之运作时间偏差与磁力感测器校正演算技术,免除了客户须另 外进行校正的需求。符合设计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平时有接触的模块。故综合考虑实 际中选择方案二。1.2 风扇控制方案选择风扇控制方案选择方案一:采用可控硅控制调速,通过控制双向可控硅的导通角,使输出端电压发 生改变,从而使施加在电风扇的输入电压发生改变,以调

6、节风扇的转速,实现各档位 风速的无级调速。但可控硅控制控制原理决定了只能滞后触发,因此,晶闸管可控制 整流器对交流电源来说相当于一个感性负载,吸取滞后的无功电流,因此功率因素低。 并且晶闸管整流装置的输出电压是脉动的,而且脉波数总是有限的。如果主电路电感 不是非常大,则输出电流总存在连续和断续两种情况,因而机械特性也有连续和断续 两段,因此功率因素低,故我们不选用该方案。 方案二:采用直流斩波控制,改变电压输出开关断时间,将直流电源电压断续加 到负载上,即可实现风扇调速控制,它具有效率高、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我们可3以采用单片机由软件来实现 PWM 波,简化系统硬件设计,通过改变 PWM 波

7、的占空比 的值即可改变电枢端电压的平均值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再加上 PID 算法控制,而整 个系统的 PWM 波形的产生是通过 PID 算法调节 ,这样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让 系统控制更加精确。故综合考虑实际中选择方案二。1.3 显示方案选择显示方案选择方案一:使用数码管显示,通过数码管显示被测角度和设定角度。该方案程序简 单,但硬件占用单片机 I/O 口较多,对于尽量节约端口,让线路简单来说不是好方法, 而且显示也不够直观灵活,只能显示数字,不能显示汉字显示功能提示, 故不适合本次设计应用。方案二:使用液晶屏 LCD1602,具有体积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并且可以显示字 母,数字等功能,观察显示很直观,通过字幕显示各种菜单界面 、设定角度、测量角 度等。该方案程序较复杂,但显示观察清晰,显示直接明白,完全符合本系统设计功 能。故为最佳方案,我们选择方案二。1.41.4 控制器方案选择控制器方案选择方案一:采用 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系统的控制器;将所有的器件集成 在一块芯片上,这样外围电路较少,控制板的体积小,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