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基础理论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3593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休闲农业基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休闲农业基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休闲农业基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休闲农业基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休闲农业基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休闲农业基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休闲农业基础理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休闲农业基础理论休闲农业基础理论休闲农业基础理论休闲农业基础理论(翼志智力产业组织)1 休闲农业的内涵“休闲农业”一词来自“休闲产业”,而休闲产业则泛指提供休闲服务及满足休闲需求的产业。休闲农业相关名词有: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乡村旅游、乡土旅游、农村观光、农村旅游、农业旅游、假日农场(holiday farms)、休闲农场(recreational farms)、农场旅游(famtourisIn)等。台湾农业委员会所制定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中,对休闲农业所提出的定义为: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

2、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然而,各家学者因立场不同而有不同的阐释(赖明洲、薛怡珍、谢佩珊,2005),分述如下:休闲农业是指在一个农村聚落集团中,同时包含森林游乐、观光农园、垂钓抓捕、教育农园、乡土文物、民俗技艺及民宿农庄等综合类型的休闲活动者,即为休闲农业。是指以农村丰富的景观资源,满足社会大众游憩娱乐的需求者,即为休闲农业(林梓联,1990)。休闲农业是一项农业革新进步中的新兴事业,其目的是为达成农业的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功能,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设备、农村空闲、农业自然环境及农业人文资源,经过周密的规划设计,成为一个体闲游憩理想园区,以发挥农业生产、生态平衡与农村休闲旅游的效果,

3、增进市民体验农业与农村的机会,藉由市民对农业及农民的关心及支持,以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促进农村繁荣的目标(简文宪,1990)。体闲农业在发展之初,并无具体内涵及定义,凡是在农业初级生产过程中,带人一些非农业活动,不论其属商业、教育或其他性质,只要提供休闲活动者,皆属之(徐明章,1995)。 休闲农业主要是结合农业和农村等有形资源及其背后隐含的休闲观光、教育体验与经营管理能力等无形资源所形成的一种新兴休闲服务产业(郑健雄、陈昭郎,1996)。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自然环境、景观、生态、农村设备,农村空间、农特产品及文化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观光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市民对于农业与农村田园

4、生活的体验(林梓联,1998)。休闲农业是一种运用农村自然生态、人文环境为资源,经过特殊的设计规划与经营管理,提供一般大众充满农业特色的体闲活动机会与场所的农业经营方式(郑智鸿,2001)。休闲农业(在大陆又称观光农业或旅游农业)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交叉型产业,也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休闲农业的基本属性是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衣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郭焕成、吕明伟,2005

5、)。总之,休闲农业充分利用农田景观、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衣耕文化、农业自然环境、乡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建设,以发挥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为游人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空间环境,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绿色产业模式。游客除了可观光、采摘、销售、观赏、垂钓、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外,还可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多种文化资源,并与乡村休闲度假结合在一起,让参与者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也进一步增强人们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

6、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乡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2 休闲农业的特征由于休闲农业具有农业和旅游业的双重属性,所以它具有以下特征:生产性:具有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可以提供绿色和特色农产品,满足人们食用的需要。观赏性:是指具有观光功能的农作物、林草、花木和饲养动物等。通过观光活动,使游人获得绿色植物形、色、味等浓厚的大自然的意趣和丰富的观赏性。娱乐性:指依傍某些作物或养殖动物区修建娱乐宫、游乐中心、表演场,供欣赏和取乐。参与性:让游人参与农业生产活动,让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文化性:休闲农业所涉及的动植物,均

7、具有丰富的历史、经济、科学、精神、民俗、文学等文化内涵,利用这些有趣意的文化知识,设计多种多样的休闲农业游览项目,增加农业文化知识。市场性:休闲农业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不熟悉农业和农村的城市人服务的,休闲农业的目标市场在城市,休闲农业经营者必须有针对性的、按季节特气开设观光旅游项目,扩大游客来源。生态性:休闲农业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是城市居民所欣赏的绿色景观,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塑造乡村新风貌。高效性:休闲农业既可以使农产品、农业景观、农业文化增值,又能发展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益。3 休闲农业的类型按休闲农业结构,休闲农业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六类:(1)观光休闲种植

8、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业。它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如引进优质蔬菜、绿色食品、高产瓜果、观赏花卉作物,组建多姿多趣的农业观光园、自摘水果园、农俗园、农果品尝中心等。(2)观光休闲林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人工林场、天然林地、林果园、绿色造型公园等。开发利用人工森林与自然森林所具有的多种旅游功能和观光价值,为游客观光、野营、探险、避暑、科考、森林浴等提供空间场所。(3)观光休闲牧业:指具有观光性的牧场、养殖场、狩措场、森林动物园等,为游人提供观光和参与牧业生活的风趣和乐趣。如奶牛观光,草原放牧、马场比赛、猎场狩猎

9、等各项活动。(4)观光休闲渔业:指利用滩涂、湖面、水库、池塘等水体,开展具有观光、参与功能的旅游项目,如参观捕鱼、驾驶鱼船、水中垂钓、品尝水鲜、参与捕捞活动等,还可以让游人学习养殖技术。(5)观光休闹副业:包括与农业相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都可作为观光副业项目进行开发。如利用竹子、麦秸、玉米叶等编造的多种美术工艺品;南方利用椰子壳制作的、兼有实用和纪念用途的茶具,云南利用棕榈纺织的小人、脸谱及玩具等,可以让游人观看艺人的精湛造艺或组织游人自己参加活动。(6)观光休闲生态农业:建立农林牧渔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产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健食品

10、,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产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间作、农林牧结合、桑基鱼塘等农业生态景观。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形成的桑、鱼、蔗互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景观典范。按休闲农业功能,休闲农业的类型可分为以下 7 类:(1)观赏型休闲农业;(2)品尝型休闲农业;(3)购物型休闲农业;(4)务农型(参与型)休闲农业;(5)娱乐型休闲农业;(6)疗养型休闲农业;(7)度假型休闲农业。在上述 7 种类型中,又可划分为若干个休闲农业项目。无论以第一产业进行分类,还是以第三产业进行分类,休闲农业的各类型是相互联系的,两种分类各成体系,但通过功能类型将两者联系起来,功能类型是休闲农业分类中的核心类型。4 休闲农业的功能

11、休闲农业是一种结合农业生产与休闲游憩的新兴产业,其具有以下多项功能:41 经济功能休闲农业一般采用高度集约化生产,具有产品优质化、设施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特点。休闲农业能够提供大量名优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欲望和市场竞争的要求,从而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其次,农业作为观光休闲场所,通过提供观赏、体验、品尝、选购等消费服务形式,使农业资源延伸为旅游资源,此外又可直接增加其附加经济价值,提升农业产业结构,这对入关后面临全球化挑战的农业产业,无疑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如北京市顺义区实施观光采摘促进战略,在以下方面加快开发农业旅游功能:(1)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以农村风情为特色,逐步建立一

12、批吃、住、娱、购一体的高档次农业观光园区,开发一批体验型、租赁型休闲项目。(2)大力发展精品观光型、园区采摘型、农耕体验型、生态度假型、新村生态型、民俗旅游型、农业节庆型、产品会展型和生态餐饮型等形式的农业休闲观光旅游。(3)围绕都市型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不断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新项目,满足市民体验农耕、品尝美味、欣赏田园、修身养性的休闲需要。通过一年的发展,顺义区全面拓展农业功能和发展空间,切实加大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游。截止到 2005 年底,全区农业观光项目已发展到 400 余个,对游客开放的旅游休闲观光项目有 68 个,其中 24 家被列为北京市定点观光采摘园

13、,“四带八线”农业休闲观光格局基本形成。通过举办顺丽鑫、双河樱桃采摘节、北石槽鲜杏采摘节、北务绿中名瓜菜采摘节、李桥甜瓜采摘月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全年接待农业观光采摘游客80 余万人次,实现采摘收入 8000 余万元,同比增长 7、9.6。全区 3 个民俗旅游村共接待游客 0.5万人次,总收入达 97.1 万元,其中出售和加工自产农产品收入 55 万元,占总收入的 56.6。可以预言作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休闲农业的经济效益将是十分巨大的,对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42 生态环保功能城市迅速发展后,交通、工业、消费的发展使废气、废水和噪声等对城市环境的危害日趋严重

14、。绿色产业是城市环境的最佳卫士,可以净化环境,吸收反射噪声,调节区域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城市环境喷量,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发挥生态屏障功能。据测,1 亩果园可减少噪声815 分贝,1hm 园地夏季调节温度的效能相当于 50 台空调器。因此,休闲农业被誉为“城市的净化器”。另一方面,休闲农业有环保和防御灾害的机能。经由妥善经营管理,休闲农园内的人类活动可以有效控制,使其对环境的冲击力减少到最低。尤其农园的经营者为了生产安全食用的农产品而大力提倡有机农业,免除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此外,城市中预留的农田景观在灾害发生时,可起到适当疏散空间、减少 (减轻)灾害的作用。

15、如北京市果树面积占全市林木总面积的 20,在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果树产业已成为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 产业。43 社会功能现代休闲农业促进了城郊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郊区农民的生活水平,显著减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实现了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郊农村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果业景观、绿色果品和农村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促使休闲农业由城郊传统型向都市现代型转变,农业格局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产品输出由初级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休闲农业可以有效地带动旅游、休闲相关的第三产

16、业的发展,扩大衣村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同时,现代休闲农园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到郊区去,促进公众对农业和农村的认识,在提高人们对休闲农业的认可度和参与程度的同时,增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现代休闲农业的关注,加快了郊区农业的发展,实现了更大的经济利益。城市人下乡观赏果园、参与农作,还给衣民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了城乡之间的文化和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转变了农民传统、落后的观念,增进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减轻了城乡居民之间的隔阂。44 游憩功能休闲农业融农村自然风光与社会人文景观于一体,提供给游客一个清静、优雅、温馨、祥和的户外开放空间,使游憩者享受乡野风光及大自然的乐趣,是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调节市民心态、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此外,城市化及休闲农业的发展,使城市与农村的界限相对模糊,形成城市包含农村、农村包围城市、城市与农村浑然一体的格局,从而极大地满足了现代都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没有农业和绿地的城市是不符合人类天性的。如北京市大兴区以“2005 年舂华秋实”为契机,着力打造“绿海甜园,都市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