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怎么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2126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作文怎么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年级作文怎么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年级作文怎么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年级作文怎么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年级作文怎么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作文怎么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作文怎么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作文怎么教三年级作文怎么教新课标要求:(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 16 次左右。这是小学语文课标要求,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你是专业教三年级作文,那么你可以这样教:教会孩子几种作文开头法:自然开头,开门见山,议议论抒情开头等。结尾法:疑问

2、结尾,抒发感情结尾,自然结尾等。适当教会学生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教会孩子如何列提纲。保证学生基础知识过关。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一种准备,关键还在课堂教学上,例文,讲解,分析,仿照。望对你有帮助。如何写好作文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6、

3、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赞同 2| 评论 如今,作文已成为人们必备的一个工具,但怎样写好作文呢?一、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一个好题目,等于是一篇好作文的开端,题目要新颖,与众不同才能引人注目!二、开头、结尾文章的开头是龙头,结尾则是凤尾。开头多种多样,一旦想出好开头,笔头的文思就会源源流出。常

4、见开头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2、提问引人关注。3、概括揭示。4、描写环境。5、倒叙,制造悬念。这样,才会制造一个好开头,才是一篇好文章的开端。“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文章中的结尾也是其文章精华之处,有的结尾发人深思,有的结尾自然收笔,有的结尾刁钻古怪,耐人回味,还有的结尾,要挑选一种比较与文章相配的结尾来写,收笔也美观大方。三、用词妥当,修辞正确用词妥当,会使文章显得更丰满、具体。一篇文章,平淡无奇,加上几个修饰词,才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同时要注意库存,把好词好句印在脑子里,才会活学活用,还可以加一些合理的想象,使文章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四、条理清楚,合乎逻辑在一篇文章里,一定要注意条理,

5、文章不能文不对题,杂乱无章,最好的办法就是列提纲,脑子里有这么一个轮廓,再细细描绘。描绘过程中,要现实,不能写什么“公鸡下蛋”之类的,否则会闹笑话。还要注意标点,不能乱点,标点也有标点的规律,该停顿就停顿,该省略就省略。五、巧设布局,详略得当一篇文章到手,就得定个布局,这怎么写,那怎么写。这个布局好比一个猪肚,很多很大,但也有详略,如果没有详略,文章就显得干巴巴的,只有一个骨架,像流水帐,因此,不能犯这个毛病。这就是作文的五点,我概栝了一下,我想作文做到这五点,就没什么大难了。作文重在真实。真情实感是可以打动人的。我总结写好作文的方法如下1 考场作文在考场上,写作文的方法略有不同。首先要根据所

6、给范围确定自己所要选择的角度。角度以积极向上,新颖为宜;其次命题,对于一篇话题作文,题目若能显露出中心而又不太过直白,那么就差不多了;再者正文,很多人喜欢在开头结尾上大下文章。其实还应就文章的基调而定。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开头直接叙事,也有不错的效果。细节上,注重描写和修辞,但不要大篇幅,安排巧妙的文章往往可以制胜2 生活随笔生活随笔要写出心里最原始的感受,不需要刻意的修饰。但是也要注意顺序的清晰性与语言的准确性。多看书、多动笔,你在百度搜索出输入:小学生作文网,注意下面的相关搜索及更多相关搜索,你就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作文网站的一、 注重学生的阅读积累 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除了要让学生多写多练

7、之外,还要让学生多阅读多积累才行。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广撷搏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定能笔下生辉。1、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现在的书五花八门,绚丽多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中,脑筋急转弯、卡通漫画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应给学生一些合理的建议。 (1)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2)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可阅读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及报纸杂志等等。 (3)紧扣时代脉搏。为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重大时事和最新科技成果,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推荐相关读物。让学生阅读报纸上的相关报道。2、指导读书方法,提高阅读

8、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到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这样就容易在思想认识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有所收获。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我要求学生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及时地摘录下来,一般一周做两次“采蜜” 。3、读书激励。课外阅读汇报会,交流自己的收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展示学生的摘录本,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提高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积累典范的语言,提高语文素养。二、 注重读写结合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认识,丰富学生词汇,还可以学习写

9、作方法,因为大量阅读材料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例,只有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交错训练,才能把从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形成技能,才能使学生读和写作能力都得到提高。读写结合要多阅读和仿写 。一是要多读书。既要广泛猎取知识,也要对优秀的篇章段落多读,达到能理解消化,甚至能熟读成诵。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地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二是要善读。读与写的联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必须使阅读达到善读的水平,养成善读的习惯,才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运用好词佳句,学习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接段成篇的写作规律。在思想表达方面,通过阅读学习作

10、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达到增长见识,扩大眼见,陶冶情感,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要会仿写。小学阶段的作文,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三、注重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作文教学不能单纯地看作是语文学科的事,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不但要精心上好每次作文辅导课。而且要随时注意同其他学科的结合,抓住机会及时

11、指导写作。如在上综合实践课冷拼盘或缝布包时,教师在讲解示范完操作要领学生独立操作完以后,教师又及时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由于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有趣的事,感受特别深,我教学生写, 第一次缝沙包 再加上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写起来特别顺手。还可以将作文指导教学与音乐结合,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借用音乐渲染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生活,使学生“耳悦” 、 “心悦” ,写作兴趣盎然。上课前,教师可以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写作的美妙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如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的外貌时,我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唱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 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笔下的妈妈的形象就会丰

12、满、感人。此外,还可将作文指导与体育、自然等学科结合。如做完了一个体育游戏就可让学生写一写;做完了“鸡蛋浮起来了” , “烧不掉的手帕”实验之后同样可指导学生趁兴写一写。总之,教师要善于观察、寻找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利用其他学科的素材,服务于作文教学,让学生用心去描绘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感受学习的快乐。四、注重家校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不是语文教师一人的任务。所以,教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引起家长的重视。让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担负指导、帮助孩子写作的责任。先对孩子进行采访。然后让孩子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回家后,让孩子把写成的日记,改写成作文。这样一来,孩子的眼界开阔了,见识增长了,写作水平更有了较大的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复杂的工作。但是只要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做一个教育有心人,小学作文教学就一定能够取得可喜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