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2051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二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及分离和计数微生物的培养过程及分离和计数例例 1 1 (20082008 年济南模拟)年济南模拟)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请回答与此实验相关的问题。(1)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和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 和 。(2)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3)为了尽快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实验结果,应将接种了湖水样品的平板置于 中培养,培养的温度设定在37。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

2、作为对照进行实验。(4)培养 20 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 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 。(5)如果提高培养基中 NaCl 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 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答案答案 (1)氮源(碳源不作要求) 碳源 无机盐 水(2)高压蒸汽灭菌 (3)恒温培养箱 无菌水(4)多 高 (5)盐(或 NaCl) 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用途选择培养基的用途例例 2 2 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请你设计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1)实验原理: 。(2)材料用具:配制培养基所需要

3、的各种原料、无菌操作箱、接种环等。(3)简述主要步骤:制备两种培养基,一种是 培养基;另一种是 培养基。分别分成两份,依次标上A、a、B、b 备用。分别向 A、B 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接种后,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34 d。分别从 A、B 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分别接种到 a、b 培养基中。接种后,把 a、b 培养基再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34 d。(4)实验结果:在 a、b 培养基上获得的分别是 、 。(5)回答问题:步骤、的目的是 。2答案答案 (1)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3)无

4、氮 加青霉素(4)圆褐固氮菌 酵母菌(顺序根据学生答题的具体情况)(5)获得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1.某学校打算开辟一块食用菌栽培基地,以丰富学生的劳动技术课内容。首先对食用菌实验室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准备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各种原料和用具,然后从菌种站购来各种食用菌菌种。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买回来的菌种进行扩大培养,首先制备试管培养基,写出制备固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所需的原料: 、 、 、 。其中提供氮源的是 ;提供能源的主要物质是 。(2)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对各种成分所需量不同,配制培养基时各成分要有合适的 。在烧杯中加入琼脂后要不停地 ,防止 。(3)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试管中,

5、加棉塞后若干个试管一捆,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放入 中灭菌,压力 kPa,温度 ,时间 。灭菌完毕后拔掉电源,待锅内压力自然降到 0 时,将试管取出。如果棉塞上沾有培养基,此试管应 。(4)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注意,先向锅内倒入 ,把锅内水加热煮沸并将其中原有冷空气彻底排出后将锅密闭。(5)从一支试管向另一支试管接种时注意,接种环要用酒精灯 (“内”或“外” )焰灭菌,并且待接种环 后蘸取菌种,试管口不能离开酒精灯火焰附近,将接种的试管放入 冰箱中保藏。答案答案 (1)牛肉膏 蛋白胨 水 无机盐 琼脂 蛋白胨、牛肉膏 牛肉膏 (2)比例 搅拌 琼脂糊底引起烧杯破裂(3)高压蒸汽灭菌锅 100

6、121 1530 min 废弃 (4)适量水 (5)外 冷却 42.选择培养是微生物学中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选择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3(1)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 ,碳源为 。(2)实验原理是 。(3)重复培养的目的是 。(4)的菌落

7、中大部分是降解 的微生物。(5)为 组,为 组,设置的目的是 。(6)采用 法,接种到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 。答案答案 (1)选择培养基 对羟基苯甲酸(2)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惟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选择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3)增大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4)对羟基苯甲酸(5)对照 实验 说明通过选择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6)单菌落挑取 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最后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杀灭残留物3.(热点预测)(热点预测)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

8、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 年 Lederberg 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影印培养法的实验原理是: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细菌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种培养皿平板上的菌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他培养基上。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基因的实验。具体方法是: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的平板 1 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 2 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

9、培养基平板 3 上。经培养后,在平板 3 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对培养皿 2 和 3 进行比较,在平板 2 上找到与平板 3 上那几个抗性菌落的“孪生兄弟”。把平板 2 上与平板 3 上菌落相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菌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 4 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 5 上。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 12 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4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仅获得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则该如何操作: 。(2)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细胞的 结构上,在基因工程中,该结构常作 。(3)3 号、7 号、11 号培养皿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 ,3 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 1 号、2 号中的

10、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 。(4)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你认为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是 。(5)你认为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答案 (1)将原始菌种涂布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选择培养,生长出的菌落即为抗链霉素的大肠杆菌(2)质粒 载体(3)选择作用 通过链霉素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保留下来,数量较少(4)对照实验 最终获得的抗药性细菌一直没有接触链霉素(5)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在链霉素的作用下产生的4.(20092009 年韶关模拟)年韶关模拟)如下表所示为某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请回答:成分 含量NaNO3 3 gK2HPO4 1 gKCl 0.5 gMgSO47H2O 0.5 gFeSO4 0.01 g(CH2O) 30 gH2O 1 000 mL青霉素 0.1 万单位(1)依物理性质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依用途划分,则属于 培养基。(2)根据培养基的原料,所培养微生物的同化作用的类型是 ,培养的微生物可能是 。(3)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