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场的分类与设计特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1645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尔夫球场的分类与设计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尔夫球场的分类与设计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尔夫球场的分类与设计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尔夫球场的分类与设计特点(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尔夫球场是球场设计者对草地、湖泊、沙地和树木等自然景观的精心铺排,巧妙地运用地形构造建成的运动场地。与篮球场,足球场等其他运动场地不同,高尔夫球场除去自有的大器与气势磅礴以外,更是一件艺术品,它是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充分融合的统一体,是人类智慧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结晶,世界上几乎不存在完全相同的高尔夫球场。因此高尔夫球场的建造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标准的高尔夫球场占地面积一般为 60100 公顷。随着高尔夫运动与高尔夫相关产业的发展,现代高尔夫球场的设施不断趋于完善,功能也更趋于多元化。因此,现代高尔夫球场不但是运动的好去处,同时也是度假休闲的佳选。高尔夫球场更可以毗邻风景名胜,成为旅

2、游路线中的黄金旅游点。 根据所在区域及功能的不同,高尔夫球场一般划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域:会馆区、球道区和草坪管理区。每个区域各司其职,又相辅相成。会馆区是球场管理的中枢,承担了球场的娱乐和社会活动;球道区是球场的主体部分,是球员进行高尔夫活动的场地;草坪管理区则是球道区“后院”。负责球道区机械的日常管理维护和物资存放,同时也负责机械的保养与维修,草坪实验及其他管理工作。 殷包括会馆、标准球场、练习场及一些附属设施,球场的主要规格有 9 洞和 18 洞等,需根据场地和球会要求决定正规 18 洞球场划分为 18 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场地,每块场地均由发球台 ( 开球台 ) 、球道、果岭和球洞组成

3、。标准球场的总长为 5943 6400m ,宽度不定,球场四周应有界线,关键地段设有界桩。 1 ,会馆。也称高尔夫俱乐部,多设于球场的入口处,是为球员提供休息、更衣、餐饮的场所会馆前设有停车场,并且一般常设置可供球员登高远望的观景点。 2 ,发球台。发球台是每个球道击球的开始,一个球道常包括 3 个远近不同的发球区,分别为女发球区 ( 比男发球区接近果岭 20 ) 、男发球区及比赛发球区 ( 位于开球区后离果岭最远处 ) ,有时也将 3 个发球场合并成一个大的发球区。发球区应高于四周地势,以利于雨天排水。 3 ,球道。球道是球场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从发球区到果岭所经过的路段,球道两侧是起伏的地

4、形或树丛,使球道和球道相分离,球道为宽阔的草坪,球员一般能够在发球区看到果岭根据运动员的击球距离,常在落球区和果岭周围有计划地设置沙坑、水塘、小溪等障碍物,用于惩罚运动员不正确的击球,并提高比赛的刺激性和激烈程度。 4 ,果岭。果岭是每个球道的核心,是球洞所在地球被打入球洞后,也就是该球道的结束,进入下一个球道果岭的面积为 111 2545 平方米,形状有圆形、椭圆形等,高度比四周地势高 30 一 100 厘米。 5 ,练习场。练习场是供初学人员学习打球的地方可以设在城市中或高尔夫球场附近。 球场的一些设计要点 高尔夫球场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与其牲体育运动场所不同,没有固定的严格的尺度的

5、要求,只要基本满足每洞的杆数和球道的长度要求即可。高尔夫球场一般选择在具有自然地形的区域所以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原有地形进行现划设计,充分利用原有的臣陵、山地,湖泊、林地等自然景观,与高尔大球场的竞赛要求相结合,尽量降低土方量,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这样不但节约投资,而且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追求个性是高尔大球场设计的一大特点,在全世界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高尔夫球场,每个高尔大球场部在自身特色的创造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吸引更多的会员。 1 ,发球台的设:发球台的形状多种多样,以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为常见另外还多用半圆形、圆形、S 形、 L 形等。 般面积为 30 150 平

6、方米,较周围高 O 3 1.0 米以利于排水并增加击球者的可见性,表面为修剪过的短草,要求草坪有一定坚硬度且表面光滑。发球台面积虽小,但受到的跟踪程度很重,要求地表水能迅速排除,从发球角度考虑又应有 定的平整度,一般取 l -2 的微坡度。 2 ,球道设计:南北方向是较理想的球道方向,球道一般长为 90-550 米;宽 30-55 米不等,平均宽约 41 米。 3 ,果岭设计 A 果岭是高尔大球场的关键区域。每个果岭的大小、造型、轮廓和周边的沙坑都各具特色,以创造丰富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果岭草坪高度要求在 5.0-6.4 厘米之间,并做到均匀,光滑。 B 果岭的排水。果岭上的地表水应从 2 个或

7、 2 个以上的方向排出。果岭的地形设计应使地表水的排水线避开人流方向。一个果岭的大部分坡度不应超过 3% ,以保证击球后球运动的方向。 c 练习果岭。练习果岭是供学习高尔夫球的球员练习击球进洞的专用练习场地。练习果岭通常位于高乐夫俱乐部和第一个发球台附近应能够设置 9 18 个球洞及它们的替换位置。果岭表面应有一定的坡度。同样以 3% 为宜。为保证练习果岭草皮的质量一个高尔夫球场应设置 2 个或 2 个以上练习果岭轮换使用为佳。 4, 障碍区:障碍区一般由沙坑、水池,树丛组成,其目的是用来惩罚运动员的不准确击球,将球从障碍区出要比在球道上击球困难得多。 A 沙坑。沙坑一般占地面积为 140 3

8、80 平方米,有的沙坑可高达 2400 平方米左右。现在大多数 18 洞高尔夫球场有 40-80 个沙坑,可根据打球需要和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宋确定 . 球场沙坑的设置应合乎自然策略,使打球人想到发球台的正确位置。通常球道沙坑位置的确定由锦标赛发球台的距离而定。沙坑的位置还要根据该地的排水特点,沙坑要有好的地上和地下排水条件在地势低平和地下排水充分,或在沙坑下有良好的渗水条件的区域内沙坑可以建在草地平面以下 . 从维护管理角度来说果岭一侧的沙坑应设置在距离果岭草坪 3 3 7 米的地方,以便修建机械的通行及防止沙坑中沙子被风吹到草坪之上 . 果岭基层沙坑内的沙厚至少应为 lO 厘米,沙坑的斜坡或凸

9、起的沙层厚度至少应为 5cm ;球道沙坑的沙厚相对要浅 些。高尔大球场沙坑的用沙要求是比较严格的, 75 以上沙子的粒径应在 0.25 一 O.5 毫米之间 ( 中粒沙 ) 。沙子选用有棱角的沙子为最好。沙子的颜色以白色、褐色或浅灰色为好但应避免沙子颜色太白,导致看不清球体。 B 水池。水池不仅是击球的障碍,同时还可起到很好的造景作用。水池可以设计于单个球道内,也可以几个球道共用 1 个水池。有时也将球台或果岭设在四面环水的岛上,增加击球的难度和乐趣,丰富球道景观。水池边适宜造景,可架小桥,设汀步,在面积较大且水源充足时,可以规划喷泉或瀑布。 5, 标志树。高尔夫球场中的标志树是为使高乐夫球手

10、在击球时能够汁算出球落点的位置而栽植的,常在距发球台 50 、 100 、 150 、 200 码 (1 码 =0.9144 米 ) 的位置上栽植,可在 50 、 150 码处栽植单棵大树或小树,在 100 、 200 码处栽植两棵大树或小树,使击球手容易判断球落地的臣离。 6, 其他。除去上述涉及的方面以外,高尔夫球场设计一般还要包括练习场、会馆以及休息亭等等,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置。 球场面积方面,从占地几十公顷的土地规划出 18 个球道,一般 18 洞的球场,是由 4 个短洞, 4 长洞以及 10 个中洞所构成,标准杆为 72 杆,然而,若有地形特殊和土地面积大小等因素的差异,其标准杆亦

11、可介于 72 杆加减 3 杆之间。易言之, 18 洞标准杆在 69 至 75 杆之间皆可被接受。在善于规划的设计师之下,整个球场 18 洞的功能就刚好可以使整组 14 支球杆达到充分的发挥运. 另短、中、长洞的距离规定如下:短洞标准杆三杆(Par3),长度在 250 码以下。中洞标准杆四杆(Par4),长度在 251 至 470 码之间。长洞标准杆五杆(Par5),长度在 471 码以上。一张原始的高尔夫平面图可能产生于 1413 年以前。经过这么多年,洞的数目不断变化。最初在雷斯(Leith)和布莱克海斯(Blackheath)的球场有 5 个洞,后来,如 North Berwick 球场扩

12、展到 7 洞;圣安德鲁球场扩展到 12 洞,最终达到了 22 洞。其原因是,当时可以用来打球的土地是窄条形。不到 40 码宽的地方分布着打出去和返回的洞。球手们打 11 个洞后再转回来,使用同一个球道和果岭。 这 22 个洞的球场从烈士纪念碑附近开始。1764 年,皇家古代俱乐部通过一项决议,把前 4 洞变成 2 个洞,将一轮减少到 18 洞。最终,9 个果岭中的 6 个从侧面扩大了,使在上面打两个洞成为可能。巨大的双果岭使这个古老的球场闻名于世。又选择了新地点作为第 17 洞果岭,后来又增加了第 18 洞时,最初的 9 洞就成为前 9 洞,在扩大了的果岭上的 6 洞和新 17 洞为返回时打。 到 1842 年,球场总平面图和今天的一样,球场的轮廓没有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那里的左手球场和右手球场曾按星期轮番使用。1886 年曾发生了一件偶然的事情:那年的业余锦标赛 Horace Hutchinson赢得了冠军,他是在左手球场打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应当使用右手球场。在官员们发现之前,锦标赛一直在进行。这是左手球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