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1002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3 页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云南云南 陈华陈华夏季是各种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此时气温升高,天气炎热,打雷下雨是经常的事,大自然呈现给人们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所以,夏季适时点种、耕耘和收获,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以该季的节气为序,对夏季农谚作简要介绍。立夏立夏(5 月 57 日)立夏为“夏天开始”之意。此时节,温度明显升高,炎热天气即将来临,雷雨增多,农作物生长快,特别是小麦,谷穗整齐,扬花上浆。是故谚语云, “立夏不出头,割了喂老牛” ,说的就是小麦在立夏时节穗子普遍露头的意思。从传统经验上讲,立夏忌无雨、无风,因为谚语这样说道,“立夏不下,旱到麦

2、罢” , “立夏不下,高挂犁耙” , “稻花要雨,麦花要风” 。这些话统统强调了立夏日下雨、刮风的积极作用。小满小满(5 月 2022 日)小满为“小麦籽实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之意,是故谚语云, “小满三天见麦黄” ,就是说,小满之后就要准备收割小麦了。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我国南方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小满不满,干断思坎” ,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这里的“满” ,是形容雨水的盈缺,意思是说,在小满节气,如果田里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也无法栽插第 2 页 共 3 页水稻的现象。因为谚语说得好, “立夏小满正栽秧” “秧奔小满谷奔秋” ,正是强调了小满是水稻栽

3、插的最佳时节。芒种芒种(6 月 57 日)芒种因谷物开出了芒花而得名。芒种常在端午前后到来,此时气候炎热,小麦等有芒农作物成熟,因此称之为芒种。芒种时节,是收割小麦的关键时期。故谚语云, “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 , “麦天弯弯腰,拾个白蛋糕” , “人勤地不懒,全在人照管” 。这些通俗易懂的话,道出了芒种的“忙” ,即:芒种既是忙着收割小麦的重要时期,也是忙着插秧的关键时期。夏至夏至(6 月 2122 日)北半球的夏至日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到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故谚语云, “夏至棉田草,胜入毒蛇咬” , “春

4、争日,夏争时,中耕除草不宜迟” ,说明夏至进入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我国民间有“热在中伏”和“三伏里头加一秋”的说法。何谓伏天?“伏天”即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它的计算方法是从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此后的 30 天或 40 天均称为伏天,伏天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每伏有 10 天,中伏有20 天的情况。据此推算,小暑、大暑和立秋均处于伏天之中,因此,农谚有“秋裹三伏”之说,而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秋老第 3 页 共 3 页虎” ,意思为“酷暑难耐的天气” 。夏至最忌有雷雨,谚语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 ,即是说,夏至日打雷,整个农历的六月都会干旱。同样,若夏至日下雨,整个伏天

5、都会炎热。由此看来,夏至日打雷并不是好事。小暑小暑(7 月 68 日)随着气温的升高,天气越来越热,但尚未热到极点,故称为小暑。民间认为,小暑不太炎热,而大暑很炎热,这样农作物才会有好收成。是故谚语说:“小暑南风十八天,坑里泥巴都晒干” ,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这些都强调了小暑下雨且少刮风,对庄稼的生长是极为有利的。大暑大暑(7 月 2224 日)大暑,就是一年中气温最为炎热的天气。从伏期来看,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谚语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 ,即是说,大暑是最热的时节。到了大暑时节,喜温作物生长迅速,田间蟋蟀叫成一片,雷阵雨频频发生,是故有谚语形象地说道, “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 ,意思是说,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一般不会下雨;若闪电出现在西方,极有可能会下大雨,你想躲都来不及。正是因为大暑时节雨热同期,所以农作物生长迅速,整个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绿色的喜人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