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烧伤创面渗血机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70965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重烧伤创面渗血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严重烧伤创面渗血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重烧伤创面渗血机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严重烧伤创面渗血机制由于大面积的组织损伤和应激反应,可直接或间接地使血小板活化,释放组织凝血活 素和其他凝血因子,启动凝血过程和激活纤溶系统,使血液凝固性发生改变。早期因血液 凝固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纤溶活性加强。常表现为血液凝固性降低和出血倾向,切痂时 创面渗血增多。伤后 23 天,凝血因子逐渐增多,纤溶过程受抑制,抗凝血酶活性降低, 血液成高凝状态,易发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特别在合并继发感染时。本例病人伤前无血 液系统疾患,无肝脏疾病,且前两次手术无明显渗血。随着大量的输全血,出现创面渗血 不止,甚至达到各种止血措施均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病人因四肢创面扩创植皮而出现失血 性休克,其原因有以

2、下几点:(1)大量全血的输入,特别是输入了储存时间较长库存血。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全血的保存液中,含有抗凝剂枸橼酸钠,而全血 中的凝血因子的活性仅保持 24h 左右,48h 以后的全血凝血因子则损失 60%以上。保存液 中的抗凝剂则在体内积聚,发挥抗凝作用。大量输入全血,必将造成机体凝血功能障碍, 形成“越出血越输血,越输血越出血”的恶性循环。 (2)大面积烧伤伴随着全身感染,细菌 及毒素的毒性作用,使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生成减少而破坏加速,造成凝血功能障碍。 (3) 患者创面渗血前连续 1 周每日静脉输入 20%脂肪乳。脂肪乳含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凝血 因子,造成凝血机制紊乱。 (4)大剂量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可抑制肠道 正常菌群产生维生素 K 1 ,造成凝血功能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