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说课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16966 上传时间:2017-08-0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说课1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石潭记》说课1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石潭记》说课1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石潭记》说课1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石潭记》说课1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说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说课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 说课,梁园区王楼二中 黄本青,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其中还提到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这个标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总,1、 教材地位和作用小石潭记是人教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八年级教材(下)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的散文,也是一篇精美的文言游记散文,可安排一课

2、时进行教学。课文对景物描写精雕细刻,绘声绘色。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地描绘出小石潭的优美景观。因此,在疏通文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应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写景的多种描写技法及品味文章的语句。学习本文,意在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会写景的多种描写技法,领会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所教班级学生实际,我制定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疏通理解本文的意思,积累文言词语。2、能力目标: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事物特征,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写景的多种描写技法并品味文章的精美语句。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朗读中理解、领悟作者借

3、景所寄寓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能发现美,鉴赏美。,3、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依据:根据单元说明及课文内容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课文的记叙顺序。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二、说教法,这是一篇古代文言文,距离现在时间较长,学生自学较难以理解,且兴趣不浓。为坚持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我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主要运用创设情境、启发点拨的方法。整体思路是:情境导入出示目标、创设情境、整体感知、教师点拨、讨论探究、总结练习、布置作业。这样设计,使学生思维进入课堂,明确任务,自主合作,探究其中

4、的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总,三、说学法,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点拨下,让学生通过听读、朗读、默读去自学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归纳、总结、识记感知课文的内容,以达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是教学的主人”的教学效果。,总,四、说教学过程(分九个方面),(一)导语。我设计的导语是“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异态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看,于茂林修竹之中,一潭清水 又呈现在眼前了。(展示标题及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小石潭记,体味自然所给予我们的一切,总

5、,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接触到了游记这种文体,知道了游记的相关知识,并深感大自然的美丽动人。这样导入,就把我们已经学过的内容同现在要深入学习的内容相互拉近,又创造出良好的情境图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多种技巧,细致真切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体会文章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4.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5.理解作者悲凉凄苦的情怀,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二)展示学习目标,展示学习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听课,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字子厚 , 唐

6、代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著名文学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与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导人,并称“韩柳”。他曾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 合称 永 州 八记。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游记的特点是:文字上简洁有力,很精细地刻画出山水的鲜明形象。,柳宗元(773819),永州八记的背景与目的:,他长期在政治上受迫害,就寄情山水之间,用简洁清隽的语言,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展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展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是本文的知识目标。用课件展示比让学生自己阅读印

7、象更深刻。了解背景更有利于理解课文。,(四)整体感知(分4个方面),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目的不仅使学生能读准字音,感悟本文作者的情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帮助学生检验对字词的掌握,而且通过朗读使学生深入情境,创造了学习的氛围。同时出示图片,不仅具有直观性,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图文结合更助于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生字辨音 篁( ) 坻( ) 佁( ) 俶( ) 怆( ) 甚( ),hung,ch,y,山,ch,chung,kn,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通过预习及听录音,让学生对本课生词完全掌握,让学生养成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3,细读课文,疏通文意(分两步),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

8、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语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2、集体质疑。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词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纳。,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五段,总结,延伸,训练,讨论,小,石,潭,记,课堂讲解脉络图,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9、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我来解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10、屿为 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山,竹林,清凉,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翠绿的茎蔓,译文: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的)心情感到愉快。便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道(走过去),看见下面有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等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山,整体,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上一张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1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凭借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又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约,表示对数量的估计,愣住的样子,忽然,整体,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整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深,凄清、冷清清,译文:坐在小石

12、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整体,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以及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 ,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一个叫恕己 ,一个叫奉壹。,跟随,整体,4、默读课文,默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写法。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为进一步研读、分析课文奠定基础。,(五)研读、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是通过三张幻灯片完成的,这个设计也是紧扣了游记的文体特点,答案的设计是逐步出现的,这样不仅会使学

13、生规范自己的答题语言,更能帮助教师紧密的完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的景、情是什么?二者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人,被贬、受迫害、,景,小石潭,石:形状各异,水:清澈空明,鱼:与游者乐,竹、树: 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岸:斗折蛇行,美,情,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寂寞处境,埋在荒野,悲凉凄怆,这题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以景衬情,以景渲情,这也是本文的难点.,讨论,1、作者围绕小石潭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整体特点:幽静。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2、作者观鱼时的心情和游览到最后

14、的心情分别是什么?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观鱼时是愉悦的心情;游览到最后的心情是抑郁忧伤的心情。 不矛盾。实际上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后面表达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态作一个反衬。,整体,1、这题主要是让学生把握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反衬这一手法的掌握.说明“乐是暂时的,凄怆是永恒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似与游者相乐。 作者是从那些角度展开对游鱼的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动静结合。拟人的修辞手法。

15、,重点段落赏析:,这个研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作者如何运用多种技巧描写事物的具体体现.目的是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课文的描写技巧,并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试一试,你掌握了吗?1、解释加横线的词(1)可百许头(2)佁然不动(3)其岸势犬牙差互(4)清,以其境过清,水尤清冽,2、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大约,呆呆的样子,像狗牙那样,凄清,清凉,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简答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又为何匆匆离开它?,作者是出游时偶然发现的,听到水流声,伐竹取道,见到小石潭;离开是因为环境过于清幽,勾起作者的感伤之情。,整体,(六)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对文言词语的识记,,虽然个别语句晦涩,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多,但适当的练习会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力.既检查了课堂学习效果,又获得了信息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延伸阅读:,景一:“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景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景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以上三景,你更喜欢那一个?谈谈你的感受。,(有时候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地月影乡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应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