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69355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常青藤实验中学初二语文(下)补充知识点10选文采用哪一种记叙方式介绍了十多年前家门外的紫藤萝?这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11有人说,宗璞的文字如“明月照积雪”一般,含蓄淡雅而意境深远。请结合选文划线句,谈谈你的理解。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美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12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一句的理解。 (2 分)【10【10插叙插叙 用十多年前紫藤萝的不幸反衬眼前这一片紫藤花生逢其时,这样写为了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作铺垫。用十多年前紫藤萝的不幸反衬眼前这

2、一片紫藤花生逢其时,这样写为了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作铺垫。1111作者以优美的比喻展现了藤萝的勃勃生机;更从藤萝身上体悟到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将以积极乐观的姿态作者以优美的比喻展现了藤萝的勃勃生机;更从藤萝身上体悟到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将以积极乐观的姿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行走在人生之路上。1212两个两个“浅紫色浅紫色”再次点明了紫藤萝的特征,突出花开之盛。紫藤萝虽曾遭受不幸,如今再次点明了紫藤萝的特征,突出花开之盛。紫藤萝虽曾遭受不幸,如今却又叶茂花盛,作者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从而加快了前进的脚步。却又叶茂花盛,作者被紫藤萝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所鼓舞,从而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6下列句

3、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2 分)A、 每字为一印 B、 若印数十百千本 C、 每一字皆有数印 D、 其印自落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 分)持就火炀之( ) 瞬息可就( )火烧令坚 ( ) 用讫再火令药熔(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9请你用自己的话说明“不以木为之者”的原因。 (2 分)10本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并举例说明。 (2 分)11体会第段中“它的皮先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句中动词“泛”的表达效果。12文段选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 分)13文段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

4、4 分)14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2 分)15文段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2 分)【6B 7靠近靠近 完成完成 用火用火 用火烤用火烤 8略略 9是因为木头纹理疏密不均,是因为木头纹理疏密不均,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不平,并且和药沾在一起,并且和药沾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拆板时)拿不下来。10举例子:如举例子:如“之之” “也也”等字。打比方:字平如砥等字。打比方:字平如砥(薄如钱唇)(薄如钱唇) 。列数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列数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只要答出两种说明方法并能各举出相应的

5、一个(只要答出两种说明方法并能各举出相应的一个例子即可)例子即可)1111一个一个“泛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活力。1212作者用作者用“力争上游力争上游”概括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1313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微微地泛出青色” 。 14

6、14文章中用文章中用“倔强挺立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1515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5春天已悄然而至,很多候鸟开始了迁徙,而禽流感的危险性似乎越来越近了,我们不得不担心候鸟的迁徙是否会带来禽流感。有人说,干脆把鸟都杀了,免

7、得造成疾病的传染,请你结合鸟专题的所学,谈谈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3 分)6试着将下面的句子改成排比句。音乐家常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常是霎时的喜悦。 (2 分)7下面哪两组句子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4 分) ( )( )A 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无风处悬之 (指南针 )B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核舟记 )2C 素无备者可以调素琴 (陋室铭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E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不若燔土,用讫再火

8、令药熔9 【甲】文中,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方法有哪两条?请用原文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2 分)10依据【甲】文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2 分)12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这一句,写得非常细致,颜色为什么会“上浅下深”?“花苞”指什么?(2 分)13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有什么遭遇?(2 分)14文中写紫藤萝,将今昔的不同放在一起写,是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用意?(3 分)5、依据下面表格反映的情况,写出三点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 (3 分)地区人均收入2009 年购房占收入比例2010 年购房占收入比例(预计)广东25968.5

9、72%山东21846.769%江苏21548.667%贵州8801.950%甘肃7790.845%本表显示,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相比:(1) _ (2) _ (3) _6、找出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2 分)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才美不外见食之不能尽其材 下见小潭C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D 是马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斯是陋室E 虽有千里之能何陋之有7、下列加点的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2 分)A 策之不以其道 B 板印书籍 C 斗折蛇行 D 火烧令坚8、文中“呜呼”二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9、有人说:“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 ”你同意这种

10、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 (2 分)3阅读敬业与乐业 ,完成 11-13 题(共 6 分)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这种生活,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11、各种职业,其工作条件差别很大,对于艰苦的职业怎样才能做到乐业?(2 分)12、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目的?(2 分)4 “燕”和“雁”在古诗词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表达的情感也不同。请你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说说这样填写的理由。 (3 分)淮南秋雨夜,高斋闻_来。 乡书何处达,归_洛阳边。

1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_啄春泥。为迎新_入,不下旧帘遮。5小文等几位同学准备在学校创办一个“萌芽”文学社,以此来吸引一批文学爱好者,提高同学们对文学的兴趣,推动校园文学的健康发展。请你帮小文拟写一份启事,以便在同学中做好宣传和动员,鼓励文学爱好者踊跃报名参与。 (只要写出启事内容)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 分)A 才美不外见 B 策之不以其道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执策而临之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7 “伯乐”与一般“食马者”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2 分)8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的表达

12、效果更好,为什么。 (2 分)A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9作者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2 分)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

13、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11第段中破折号后的“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 ,如果删掉并不影响句子的连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12选文第段中,哪个词最能概括白杨树的特征?联系整段文字,说说它的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13请将、两段文字作一比较,找出作者在用词上的变化,说说这样的变化能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3 分)4 4、用“使”这种句式概括下文说到的与气候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对世界作物产量造成的影响。19 世纪以来,世界平均气温已经升高 0.7 摄氏度。研究显示,温度升高会使作物产量减少。 在低纬度地区,气温即使

14、升高 12 摄氏度,都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在中高纬度地区,气候较 为凉爽,如果气温升高 3 摄氏度,再加上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高,倒有可能增加大米和小麦的产 量。可是这些地区由于降雨方式的改变和污染造成普遍缺水,就使得这点好处荡然无存。此外, 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污染物与光发生作用在地球表面生成的臭氧含量增加,也会明显降低作物产 量。6、解释下列加点字(4 分)有仙则名( ) 无案牍之劳形( )赐也日损( )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8、文章除了写自己的陋室,开头还写“山、水” ,结尾又写“诸葛庐、子云亭”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2 分)9、 【甲】文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乙】文中“不知其人,视其友” 、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2 分)10、“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的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这句中“一晃”一词用得妙。请你试着分析。(2 分)11、结合下面两个句子,请你说说海燕有什么特点?(2 分)(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