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69192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医科大学2013年1月《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和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病理生理学科目:病理生理学 (2013 年年 1 月月)单选题单选题 1.死腔样通气可见于(分值:1 分)AA.肺动脉栓塞B.胸腔积液C.肺不张D.支气管哮喘E.肺实变2.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低于(分值:1 分)BA.120mmol/LB.130mmol/LC.140mmol/LD.150mmol/LE.160mmol/L3.下述哪项是体温上升期的临床表现(分值:1 分)CA.发冷或恶寒B.自觉酷热C.口唇比较干燥D.大汗E.脱水4.下列哪种情况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D(分值:1 分)A.酒精中毒B.休克C.过量摄入阿司匹林D.CO 中毒E.严重肾功能衰竭5.AG 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

2、D(分值:1 分)A.心跳骤停B.饥饿C.严重的肾功能障碍D.腹泻E.摄入大量阿司匹林6.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右室后负荷增大 B(分值:1 分)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关闭不全C.肺动脉瓣关闭不全D.肺动脉瓣狭窄E.主动脉瓣狭窄7.活性氧产生的主要场所是 A(分值:1 分)A.线粒体B.内质网C.溶酶体D.核糖体E.细胞膜8.II 型呼吸衰竭患者不能采用高浓度吸氧,是因为 D(分值:1 分)A.诱发肺不张B.可能引起氧中毒C.使 CO2 排出过快D.PaO2 接近正常会消除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性E.以上都不是9.下列哪项不被用来作为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B(分值:1 分)A.自主呼吸停止B.心

3、跳停止 C.瞳孔散大或固定D.脑电波消失 E.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10.右心衰竭通常不会引起下列哪项表现 D(分值:1 分)A.水肿B.肝肿大压痛C.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D.肺水肿E.颈静脉怒张11.引起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是 A(分值:1 分)A.急性肾小球肾炎B.汞中毒C.急性间质性肾炎D.输尿管结石E.肾结核12.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下列哪种情况下对生命的威胁最大 B(分值:1 分)A.代谢性酸中毒B.高钾血症C.水中毒D.氮质血症E.血尿13.高钾血症常伴有哪种酸碱平衡紊乱 B(分值:1 分)A.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盐水反应性代谢性碱中毒D.盐水抵抗性代

4、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14.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 A(分值:1 分)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E.珠蛋白15.循环性缺氧患者进行氧疗的主要目的是 D(分值:1 分)A.提高动脉血氧分压B.提高肺泡气氧分压C.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D.增加血浆中溶解的氧E.促使二氧化碳的排出16.下列哪种疾病能引起右心衰竭 B(分值:1 分)A.主动脉瓣狭窄B.二尖瓣关闭不全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高血压E.肺动脉瓣狭窄17.左心衰竭通常不会引起下列哪项表现 C(分值:1 分)A.劳力性呼吸困难B.下肢水肿C.肺水肿D.端坐呼吸E.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8.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心

5、室前负荷增大 B(分值:1 分)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高血压C.肺动脉瓣狭窄D.肺动脉瓣关闭不全E.肺动脉高压19.下列哪项通常不会引起呼吸性碱中毒 D(分值:1 分)A.低氧血症B.呕吐C.疼痛D.发热E.水杨酸中毒20.吸氧疗法改善下列何种病变引起的缺氧效果最佳 C(分值:1 分)A.严重缺铁性贫血B.先心病而致的右-左分流C.肺间质纤维化D.氰化物中毒E.亚硝酸盐中毒填空题填空题 2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 肾功能代偿期) , (氮质血症期 ) , ( 肾功能肾 衰竭期)和( 尿毒症期)四期。(分值:8 分)答: 22.ARF 少尿期主要的内环境紊乱有( ) , ( ) ,

6、 ( )和( ) 。(分值:8 分)答: 水钠潴留 电解质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尿毒症23.诊断 I 型呼吸衰竭的主要血气标准是( ) 。(分值:2 分)答: PaO2 低于 60mmHg24.诊断 II 型呼吸衰竭的主要血气标准是( ) 。(分值:2 分)答: 二氧化碳分压大于 50mmhg,氧分压小于 60mmhg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25.肠源性紫绀(分值:4 分)答: 是指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经吸收后 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 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 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26.弥散性血管内

7、凝血(分值:4 分)答: 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 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 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栓塞、溶血 等临床表现。 27.离心性肥大(分值:4 分)答: 高血压病的发展分为三期,机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在第三期中, 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由于血压持续升高,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因压力性负 荷增加而发生代偿性肥大,由于左心室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在相当长时间内,心脏不断肥 大进行代偿,左心室壁增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

8、不扩张,称向心性肥大。病 变继续发展,肥大的心肌因供血不足而收缩力降低,发生失代偿,逐渐出现心脏扩张,称 离心性肥大。28.凋亡(分值:4 分)答: 细胞衰老死亡 29.劳力性呼吸困难(分值:4 分)答: 轻度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 吸困难 问答题问答题 30.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淤滞的发生机制?(分值:8 分)答:此期微循环血液流变性发生了明显改变:血液流速显著减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 白细胞滚动、贴壁、嵌塞、血粘度增多,血液“泥化”(sludge)淤滞,微循环淤血,组织灌 流量进一步减少,缺氧更为严重。这是因为进入本期后,内脏微循环中的血管自律

9、运动消 失,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性减弱甚至扩张,大量血液涌人真毛细血 管网。微静脉虽也表现为扩张,但因血流缓慢,细胞嵌塞,使微循环流出道阻力增加,毛 细血管后阻力大于前阻力。 31.简述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分值:8 分)答: 多种支气管肺组织、胸廓以及肺血管疾病均可以导致肺心病,其发病机制虽然不完 全相同,但共同点是这些疾病均可造成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明显改变,发生反复的 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 血管构型重建,产生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负荷加重;再加上其他因素共同作 用,最终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甚至发

10、生右心功能衰竭。32.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什么?(分值:8 分)答: 昏迷。对整个环境应答反应消失。 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无对光反射,呈扩张 状态。 自主呼吸消失。包括停止人工呼吸 3 分钟后仍无自主呼吸。 如果不以人工维 持,血压急剧下降。 甚至给予刺激,脑电图呈直线。以上情况应除外低体温(小于23)患者和药物滥用者。 24 小时重复上述测试,结果不变。33.简述 DIC 引起休克的机制。(分值:8 分)答:1 微血栓广泛形成,造成微循环障碍和回心血量不足,冠脉血栓还会导致心功能障 碍,心排血量下降,加重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 2 广泛出血,血容量减少,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肌内出血加重功能障碍,促进休克发生。3 血管扩张,由于激肽、补体系统激活和 FDP 增多,引起血管舒缩障碍,致微血管扩张, 通透性增高,使有效循环血量及血容量降低。34.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分值:8 分)答: 代酸可以导致心肌细胞缺血缺氧,也可以导致高钾,使心肌细胞的传导性,自律性, 兴奋性降低,可以出现心跳骤停2012/12/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