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67640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下面一段文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二语文阶段测试【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2005 广东】 王安石曾赋诗咏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这里,当白梅和落雪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混淆时,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嗅觉。人类能够识别和记忆一万多种不同的气味,其生理机制却一直是个迷。为此,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进行研究,以求找到解开奇妙的嗅觉世界之谜的万能钥匙。 在嗅觉的早期研究中,气味的识别,一般被人为时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1977 年,科学家发现这种受体存在于嗅觉神经元伸入鼻腔黏膜的嗅纤毛上,一旦将这些嗅纤毛移除,嗅觉能力也将随之丧失。这说明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 。 但是,气味分子又是如何转化为嗅

2、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呢?美国科学家理查德 阿可塞尔和琳达 巴克发现,当气味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作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经过属于 GTP 结合蛋白(通称 G 蛋白)的嗅觉受体的复杂作用,转变为电信号后,便沿着嗅觉神经开始一场接力赛跑。这些信号从鼻腔力里进入颅内,最后被传入大脑嗅觉皮层某些精细区域,在那里它被翻译成特定的信号,即被人们感知。这就是阿可塞尔和巴克为我们描述的完整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 其实,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科学家就发现,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 G 蛋白通路,而且前人的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也暗示 G 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 当阿可塞尔和巴克在构建嗅觉理论通路理

3、论时,他们发现嗅觉受体属于 G蛋白受体家族。蒙在嗅觉系统这个谜团上的“盖头”终于被掀开了一角。 作为优秀的科学家,阿可塞尔并没有在这里停下脚步,他们将嗅觉系统的研2究提升到了分子水平,尤其是侧重基因方面的研究。他们认为人类能够识别众多气味分子,其自身必有多种能识别这些气味分子的属于 G 蛋白的嗅觉受体,并且还存在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家族。 阿可塞尔和巴克这种创造性的研究,为他们 2004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奠定了基础。 1.下列对阿可塞尔和巴克的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气味分子在属于 G 蛋白的嗅觉受体的作用下,从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B.嗅觉信号通路的末端是大脑嗅觉

4、皮层中的某些精细区域 C.嗅觉信号通路理论的阐述的是气味分子转化为嗅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D.转化为化学信号的气味分子,到达大脑皮层某些精细区域被翻译成嗅觉信号。2.下列对文中嗅觉研究成果的承接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发现嗅纤毛是嗅觉系统运行的起点后,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气味的识别是气味分子与嗅觉受体相结合的结果 B.在嗅觉通路理论提出后,科学家又发现了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 G蛋白信号通路。 C.在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成果暗示 G 蛋白可能参与了嗅觉信号的传导后,科学家发现了在探测气味的神经元中存在着一套 G 蛋白通路。 D.在得知 G 蛋白可能嗅觉信号的传导过程后,科学家即确认

5、嗅觉受体属于 G 蛋白受体家族。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从 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基因研究很可能成为嗅觉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 B.王安石的咏梅诗和阿可塞尔、巴克的嗅觉研究说明,中国人关注的是审美,外3国人关注的是科学。 C.人类能够识别约一万多种气味,按照阿可塞尔户阿巴克的理论,人类自身也应该有一万种属于 G 蛋白的嗅觉受体。 D.嗅觉研究的历史说明,科学研究应该继承前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进展。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48 题。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

6、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7、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4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注涴(w):沾污。4对下列句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讯:审问 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 部:率领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纵:放归 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借给5下列各组句子中

8、,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秦伯说,与郑人盟坐客莫有知者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言之,貌若甚戚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6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 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薛奎断案明察。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杀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且已招认,但薛奎却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避免了冤狱。薛奎体察百姓疾苦。他

9、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民伕,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民伕赔偿损失。薛奎深得百姓爱戴。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为民谋利。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5薛奎为政恩威并用。对于因贫穷无力赡养母亲而被告不孝的儿子,他以财相赠,耐心劝说;对于杀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果断下令严处,杀一儆百。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译文: (2)臣事君鲜有克终者。译文: (3)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 重朝廷也。译文: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千万

10、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9.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 分)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 分)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5 分)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014 题(一)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浣女、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6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

1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至上了华山、峨眉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绪。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

12、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明,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推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

13、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斤虫雀,统统化做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7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究极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

14、,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大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10、作者道出了他在人生的三个阶段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不同感受,请简要归纳。(4 分)11、“自

15、以为心中有了王维”“自以为一壶清茶”,这两个“自以为”中的“王维”“清茶”分别指什么?(4 分)12、文中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有什么共同点?写它们有什么作用?(6 分)13、结尾处写到浣女和渔舟,人、物出现并不突兀,为什么?(3 分)14、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个,写 300 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 分)(1)物类的哲理谈谈明月清泉自在怀哲理的寄寓(2)象征的妙用说说明月清泉自在怀象征的运用8(二)悠(二)悠长长的的铃铃声声 毕淑敏雨天,是城市的忌日。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今天你晚了。 ”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 ”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逊的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