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国诞生,科学家担心物种失控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64845 上传时间:2018-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国诞生,科学家担心物种失控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国诞生,科学家担心物种失控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国诞生,科学家担心物种失控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国诞生,科学家担心物种失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国诞生,科学家担心物种失控(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国诞生,科学家担心物种失控 2010 年 05 月 23 日 21 时 41 分 历时 10 多年,耗资超过 4000 万美元,世界首例人造生命在美国诞生,被科学家命名 为“人造儿” 。美国科学家表示,人造生命与克隆存在着质的区别,克隆是利用现有遗传信 息“复制”生命,而人造生命则是利用核苷等组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要素创造新生命。 克雷格文特尔说, “这将是一个大新闻,每个人都将知道它,我们所说的是一项能从本质 上改变我们世界的技术。创造样品细胞使宇宙中出现新的生命形式成为可能,也能够解释生 命起源的奥秘。制造人造生命有许多关键要素,如细胞膜,它将允许人造生命细胞筛选出 对

2、生命成长有用的分子,为细胞分裂提供营养。此外还需要一个基因体系,以控制细胞的 功能,使细胞能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繁殖或变异。最后,人造生命还需要一个新陈代谢系 统,以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并将营养转化为能量。人造生命将会在未来解决一系列目 前人类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包括抵御疾病、吸收温室气体以及处理垃圾等。 ”人造生命的研究引发了许多道德伦理方面的争论,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在试图缩短几 百万年来的进化历程,创立自己的生物起源版本。此外,很多科学家还担心潜在的生物恐 怖和环境问题。有科学家提出,因为目前没有生物合成的相关监管规定,将来生物恐怖主 义分子很可能利用这一技术制造致病毒或生化武器,而实验室

3、中的人造细菌是否会给环境 和人类带来更大的风险也让人忧心忡忡。对此,支持生物合成的科学家表示,生命并不是 魔法,怀有宗教情结的老一代生物学家已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克雷格文特尔表示:“当 这些生命被创造出来时,它们将非常脆弱。让它们在实验室里存活一个小时将是一项巨大 的成就。但如果说它们会走出实验室、甚至主宰我们,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人造生命成人造魔鬼,科学家担心物种失控科学家们意外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能够在试管中的化学合成物中自动复制。由此,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生物学家埃尔伯特里勃切特得到启发,希望借助某种化学反应,制 造出像活细胞一样可以自己生长的生命形式。当地时间 2004 年 12 月

4、21 日,里勃切特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尝试创造人造 生命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这种人工生物叫做“囊生物反应器”(vesicle bioreactors),它很像 某种低级的生物细胞,组成部分来自不同的生物材料:柔软的细胞壁是用蛋清中的脂肪分 子制成的,细胞构成是从诸如大肠杆菌之类的活着的生物中得到的。很多科学家担心人类最终可能失去对新物种的控制美国科学家正在制造具有工业和医学价值的“人造细胞” ,这预示着人类探索人造生命 迈出重要一步。众所周知,要想成为一种生命体,就必须有一套生物系统来生成蛋白质,这是生命必 不可少的特征之一。据报道,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将能够生产蛋白质的生物分子混

5、合物悬浮在油中,形成微小的颗粒。然后,他们在这些颗粒外包裹住两层肥皂膜状的磷脂 分子,像细胞膜一样将生物分子混合物颗粒包裹在其中。经过观察发现,用分子膜包裹之后,生物分子持续生产蛋白质的时间比原来延长了一 倍。为了进一步延长时间,科学家还在“细胞”中加入了一种细菌基因,这种基因可以控 制生成一种名为 -溶血素的蛋白质。该蛋白质形状类似于桶,能够插入细胞膜形成小孔, 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便通过这些小孔进入“人造细胞” ,自动补充制造蛋白质的原材料,这样, “细胞”就可以连续数日生成蛋白质。研究人员称,这种“人造细胞”可以像一个微型 “工厂” ,生成具有工业和医学价值的蛋白质。关于这项研究的细节,将发

6、表在近期的美国 国家科学院学报上。人造生命的三项基本要素:生命必须有一个容器;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生命可以被 储存和复制从实验结果看来,里勃切特研究小组似乎成功制造出了一个人造细胞。但实际上,这 些实验中的生物反应器并不能说是“活着” ,因为这些合成囊只能生活在配置好的化合物中, 仅仅存活数天而已。但是,这项研究距离合成生物这个新领域只有一步之遥,合成生物的 目的是制成新的生物体。里勃切特在接受英国 BBC 采访时说:“如果这一切成为可能,我 们就该重新思考一下生命究竟是什么。与其说这是个科学上的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哲学问 题。对我来说,生命就像一个机器,一个由电脑程序控制的机器,仅此而已。 ”

7、像核技术一样,此项新技术既有巨大潜在利益也有许多风险。一旦这样的有机体被制 造出来,就可以让它们去做自然界从未见过的事情。例如,可以把这种有机体投放到被原 油污染的海水中,它们可以吃掉所有原油并把它分解成无害的成分,等海水中的原油被消 化完,它们也就随即死去。风险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它们是人造物,但它们却是活的,它 们可以从其环境中获取材料构建起它们自身,并进行自我复制和取得进化。应该说,里勃切特通过实验制造出的一些生命物质,只是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构成单元, 它们还远不是生命。那么,怎样才算是生命?尽管目前科学家对生命定义的一些细节还存 有争议,但他们都同意生命至少要具备 3 个特征:第一,生命必

8、须有一个容器,如细胞的 细胞膜、人的身体等;第二,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跟环境做物质和 能量的交换;第三,生命具有可以被储存和复制的化学指令,这些指令控制着生命活动, 并且能复制遗传。目前,这三项基本要素已经在实验室里分别模拟成功,尽管模拟实验解决的是一些最 基本的单项问题,但科学家们还是宣称他们已经做好创造人造生命的一切准备工作。不久 前,欧盟为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曾拨专款 900 万美元。在此项研究的计划框架内,他们还在 意大利威尼斯专门成立了世界上首家人造生命研究所,它被称作欧洲生命工程中心。美国 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微生物学家马丁汉泽克认为,现在是开始实践性研究和着手全面实

9、验的时候了。此项实验一旦取得成功,它将开辟人类生命工程的新纪元。任何人造生命都有可能演化成跟地球上现有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生命,成为无人类法 控制的生物。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当今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都是由一个共同祖先 即原始生命体演化而来。原始生命体是怎样产生的?这一直是一个困扰科学界的谜团。近 50 多年来,科学家们为了解开这个谜,一直进行“人造生命”的探索。早在 2001 年 11 月 21 日,世界著名的基因大师、美国塞莱拉公司前总裁克雷格文特 尔就宣布开展一项新的研究,目标是利用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在实验室里制造一种在自 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新物种。文特尔的合作者包括遗传学家汉密尔顿史密

10、斯,史密斯是 197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一位公认的 DNA 操作高手。美国能源部也慷慨 解囊,为他们的研究划拨了总额 300 万美元的资金。新研究计划拿生殖支原体作为研究对象,这种寄生在人体内却不引发疾病的细菌只有 一条染色体,其中包含 517 个基因,是已知的基因组最小的生物。文特尔等准备首先将天 然生殖支原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全部去除,然后合成出含有细菌生存所需最少基因数目的 人造染色体。人造染色体最终将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中空生殖支原体细胞,以进一步研究 这种人造细胞能否存活与繁殖。文特尔解释说,他们的研究纯粹是基础性的,不是彻底人工制造一个全新的生物,而 是在更大程度上对一

11、种对生命体的改造。他认为,这项研究可以从根本上加深对细胞生存 最关键条件的理解。如果初步实验取得成功,他们更长远的设想,是不断为其添加新功能, 比如分解火力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或生产可用作燃料的氢等,从而为低成本、高效率 制造生物能源找到一条新出路。据说,美国能源部之所以愿意掏钱,主要是看中了研究的 长远潜力。尽管专家们从这种新技术中看到了无穷的好处,但很多人对于它可能给人类伦理观念 带来的冲击,以及人类最终可能失去对新物种的控制等问题感到担扰。因为任何人造生命 都有可能演化成跟地球上现有的生命形式完全不同的生命,成为无法控制的生物。对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戴维迪默却认为,人类制造的任何东西 都不可能与那些在自然界中进化了 30 亿年的生物竞争。而且科学家们还在设计另一层保护 措施:所有人造生命都将依赖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学物质,这些关键性的化学物质一旦消除, 人造生命便即死亡。因此,人造生命失控的风险极其微小。文特尔本人倒是承认,研究中涉及的技术,从理论上来说有可能用于制造新的致病细 菌,甚至用于研制生物武器。但他说将慎重考虑该公布那些研究细节,而且在实验中也会 采取特定措施,以确保新造出的细菌只能在实验室“温暖的培养液”中生存,不会成为 “魔鬼细菌” 。稿件来源: 河南文化产业网 编辑: 王长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