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715835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科学知识普及一、何为心理咨询?随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高度商业化、都市化急剧发展的环境下,日益普遍的心理高度紧张、压抑、寂寞、无助、焦躁不安及由此负性情绪所引起的各种身心失衡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数的人们心理及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来自生活、工作、感情、学业、子女等诸多方面的压力都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而心理咨询就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回答问题、解释疑惑、提供建议、商量讨论、心理测试、心理培训等方式,为咨询者提供专业性心理支持、解决其心理问题,排除心理压力。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是通过交谈来收集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心理

2、评估;第二步才是实施心理咨询或治疗。心理咨询的宗旨是帮助人们克服内心的困难。但患者必须知道,他仅能获得医生的指导和帮助,最终仍需由他自己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欲使咨询成功,应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患者本人要有渴望治愈的热心;第二,患者恢复对环境的独立和适应能力。 近来欧美的心理咨询有一种新的倾向:通过使求知的患者自己再发现人生的意义,从而使他积极的恢复适应能力。人们若能找到人生的意义或价值时,就不会感觉到痛苦,也就不会产生心理问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有一种对环境适应的生命力回从心底用处。 常见有些人为了事业的失败和挫折,感情的创伤和困惑而患上抑郁性障碍。表面看来,是因为不良刺激使他抑郁,而从心理

3、上细加分析,就可以从认识上找到更深一层的原因。这是因为患者本人感到自己在社会上不再被人需要,是“无用的人” ,深觉人生没有意义,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抑郁心境。 如果你觉得人生有价值,有存在的意义,这显示出你的内心中感到满足。这种内在的充实,其重要性远胜于“外在的”社会上的成功。 从某种角度来说,心理咨询起源于对人生基本命题的探索。如果人的使命性、责任性和伦理性一旦丧失,人的心理就不会有真正的健康。 二、心理咨询的性质与特点1、心理咨询是一种人际帮助活动2、心理咨询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3、心理咨询具有“心理性” ,来访者的困难是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咨询互动主要内容属于心理学范畴,咨询目标是促成来访者

4、在心理、行为方面的积极改变。三、何为心理咨询师? 以及其与心理医生的区别?也许朋友们会认为心理咨询师就是心理医生。 但其实这是有差别的。1、对象不同: 心理咨询师征对的是:健康人和亚健康人心理医生征对的对 象:精神病人。2、关系不同: 心理咨询师与患者的关系是平等关系心理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是:医患关系心理咨询师就是:与求助者进行探讨和交流 最后帮助求助者排除困惑,助人自助的人。 因为心理咨询师一般有职业要求,所以求助者 把心里的秘密交给心理咨询师就如同放在自己心里一样踏实。四、心理健康状态及其心理卫生对策从现代心理卫生科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基本心理状态不外乎三种:心理健康、心理缺陷、心理疾病。前者

5、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后两者皆属于心理不健康范畴。心理卫生是对保障心理健康的各种措施和活动的总称,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保障,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目的和结果。搞好心理卫生,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活动的效率;有利于完善个性,搞好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有利于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对不同心理状态的人群有不同的心理卫生措施五、心理健康者及其群体我国青少年当中绝大多数是基本具备心理健康六项特征的心理健康者。但是,世界上绝对健康的完人是不存在的。在心理健康人群中同样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不健康、不完善现象。因此对于心理健康者推行的心理卫生对策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科学知识,

6、提高其自我心理保健意识;使其自觉培养健康心理,增强心理防卫能力,克服心理行为中尤其是个性方面的不足和偏差,及时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认识、情绪和行为,自觉地接受心理咨询指导,定期进行心理测验,了解自己心理的优势和不足;遵循心理科学的原理,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妥善处理个人的工作、学习、婚恋、社交、家庭与子女、健康与疾病等问题,充分发挥大脑效能,高效绩地完成工作,为社会、为国家民族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为人类文明增光添彩。六、心理缺陷者及其群体这是一类常见的心理不健康者。他们缺少正常人所具备的心理适应、调节和平衡能力,明显地偏离心理健康范围,但尚未达到心理疾病程度。造成心理缺陷的基本原因是心理发育不健

7、全和不成熟。心理缺陷最常见的是性格和情感缺陷,这一类人在青少年中仅占少数。他们共同的后果和危害是导致学习生活适应不良,尤其表现在人际关系协调障碍,使其在学校生活中处于困难、无能为力和心理矛盾、烦恼状态,容易诱发多种心理疾病和身心功能紊乱。心理缺陷可明显地影响本人身心愉快及在学习工作或事业上的追求、进取,从而妨碍他们对社会对国家作出积极贡献。理缺陷者属于过渡 或边缘性心理不健康人群,既可以向心理健康方向转化,亦可以进而发展为心理疾病,这取决于个人心理卫生水平、自觉接受医疗帮助程度和客观上的心理卫生指导。因此,对于心理缺陷者应采取的心理卫生措施,主要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措施,即通过普及

8、宣传教育,让广大官兵早期识别、正确判断心理缺陷,使其本人懂得心理缺陷的危害性,及早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尽早转化为心理健康者。必须指出,心理缺陷并非心理疾病,一般的心理治疗和精神药物无实际效果,在这一点上与心理疾病处理有明显区别。七、心理疾病患者及其人群我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1989 年)已明确指出,心理疾病与精神疾病是同义词。它是一组由不同原因所致的大脑功能紊乱性疾病。凡一个人的表现符合心理疾病诊断标准(必须由心理医生或精神病科医生诊断) ,就可以认为其患有心理疾病。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共列出精神疾病 100 余种,常见的有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心理障碍、身心疾病、人格障碍与性变态等。世界社会心理康复学会副主席指出:根据 WHO 心理卫生专家委员会估计,按终身患病率估算,大约 10%的人会成为精神疾病的受害者。对心理疾病患者及人群所采取的心理卫生工作对策是:早期发现和识别病人、早期明确诊断和早期防治。对待心理疾病患者,除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施行各种心理治疗手段,包括精神药物治疗,以促使其疾病早日康复,转化到心理健康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