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55247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质疏松症的分类及诊断标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骨质质疏松症的分疏松症的分类类及及诊诊断断标标准准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 OP 和继发性 OP,原发性 OP 除特发性外,分为 I 型和 II 型,I 型又称为绝经后骨质疏 松,为高转换型,主要原因为雌性激素缺乏;II 型又称为老 年性骨质疏松,为低转换型,由于年龄的老化。1.原发性 特发性: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绝经后骨 质疏松症(I 型):指主要由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引起的骨 质疏松症,常于绝经后 5l0 年发病,属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其特征是全身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至骨脆性 增高,易于骨折,使妇女的残废率和死亡率增加,其治疗机 理主要在于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

2、提高绝经后妇 女体内性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并通过对机体的全身性、 多环节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 型):老年人肾脏虚衰,三焦气化 不利;或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气虚无力行血;或脾虚湿盛;或 久病入络,气血运行不畅;或寒凝筋脉等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痹阻筋脉,致筋骨失养;同时,痰瘀还可导致肾虚的产生及进 一步衰竭,从而诱发或加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产生。对于老 年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主要以补肾(温补肾阳,填补肾精)为 主,并在补肾的基础上根据其临床表现分别采取健脾益气、 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温化寒湿等法。2.继发性 继发性 OP 是继发于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如 糖皮质激素

3、),或继发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肾小管性 酸中毒、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内分泌性 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 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妊娠哺乳营养性 蛋白质缺乏维生素 CD 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遗传性 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肝脏病肾脏病 慢性肾炎血液透析药物 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废用性 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 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 Sudecks 肌萎汐伤后肌萎缩)等胃肠性 吸收不良胃切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Mast-Cell 病等其他原因 吸烟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骨的生长

4、期:受精至 2025 岁 平衡期:2025 稳定期,3540 岁骨吸收与骨生成平衡 骨衰老下降期:35 岁以后开始衰老,骨量下降。妇女绝 经后(50 岁以后),10 年内,每年以 1.52%丢失。 骨质疏松难以控制的因素: 绝经;性别;年龄;种族;体型瘦小(57kg 以下,危险性更大);种族史。 骨质疏松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日照不足;长期低钙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性; 运动量少;药物;疾病。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大小: 激素糖尿病外来激素抗癫痫药泻药低钙饮食 易发生骨质疏松的骨骼: 脊椎、股骨颈、尺骨、跟骨、桡骨、腓骨。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目前,中 国无统一标准;WHO 对人骨矿量 分四级,分为正常

5、、骨量减少、骨 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日本以 X 射线计算,无骨萎缩为正 常,骨萎缩度为骨量减少,度为骨质疏松。中国人骨密 度比西方人低 8%,更易引起骨质疏松和骨折。1985 年骨质 疏松的发病率为 2.6%;2008 年为 7.78%;60 岁以上为 59%;60 岁以上妇女为 62%。女性易患骨质疏松: 1.多胎生育:钙代谢供不应求所致; 2.过早绝经:卵巢切除,未用替代疗法者; 3.更年期后:雌激素锐减,影响钙质的沉积矿化; 4.身材瘦小:钙质代谢负平衡; 5.怕晒太阳:不运动,不晒太阳不利于 VD3的合成; 6.遗传倾向:母亲长辈基因下传; 7.代谢紊乱:糖尿病、甲亢等; 8.滥用激素者:风湿、类风湿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