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3

上传人:tian****ren 文档编号:37154328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同步学案 湘教版选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31.3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同步学案同步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 2.理解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3.掌握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4.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看图片归纳总结、讨论探究总结规律教材助读:(教材助读:(A A 级)级)一、旅游资源的形成一、旅游资源的形成(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1.名山旅游资源:不同的岩石形成的旅游资源类型不一。玄武岩山地:如 ;花岗岩山地:如 ;砂岩山地:如 ;2.山水组合旅游资源:往往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 等。(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

2、源开发1.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资源的 、提升其文化内涵,显然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 作用。2.红色旅游资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 和 ,及其所承载的 、 和献身精神,是宝贵的革命财富,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2活动活动 1:教材 P19活动第 1 题 (B B 级)级)活动活动 2:教材 P19活动第 2 题 (C C 级)级)二、旅游资源分布二、旅游资源分布(一)影响旅游资源分布的因素 (A A 级)级)1.自然地理条件(1)地质基础许多构造地貌和我国 大峡谷、美国 大峡谷都分布在深大断裂上。断层湖:主要分布在高原的构造带上,非洲的 湖、坦噶

3、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洱海等。(2)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的旅游资源表现出明显的 性。 和 因素影响海景旅游资源。2.人文地理因素(1)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附近拥有丰富的 。(2)人类一些重大行为所留下来的地理“遗迹”,本身就是 。 (3)人类对 和 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3. 因素推动新的旅游资源产生。(二)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A A 级)级)1.分布广泛。 2.集中分布于东南部,黑龙江黑河与云南腾冲两地连线之东南较多。3.旅游景点好旅游区呈明显的 或 分布。 4.交通便捷地区,旅游资源较多。活动活动 3 3:教材 P23活动第 2 题 (B B 级)级)3活动活

4、动 4 4:教材 P23活动第 3 题 (D D 级)级)辅导材料:(辅导材料:(D D 级)级)1.怎样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1)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成因:太阳辐射按纬度分布不均,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纬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带。水分因海陆位置的不同而变化,引起地理环境产生经度地带性差异,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由于地表组成和结构不均,地势起伏不同,引起地理环境产生非地带性差异,形成千姿百态的自然旅游景观。(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旅游资源造成的影响因为景观差异的存在,才有旅游者从一种景观地到另一景观地的流动,才有旅游现象的产生。这些景观自身也因有差异性的特点成

5、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资源。实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形成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2.我国的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受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因素地域分异的影响,我国的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1)旅游资源分布的东西差异:大致以大兴安岭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为界。此线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植被生长较好,自然旅游资源清新秀丽,人文旅游资源以汉族文化为主;此线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植被生长较差,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宏伟粗犷,人文旅游资源则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2)旅游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西北地区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寒冷,藏族文化特色突出

6、;北部的新疆、内蒙古地区,以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土地广袤,绿洲文化、草原文化突出。4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多丘陵山地,水热充沛,气候条件好,自然景观以“秀”为特色,人文旅游资源中的民居建筑、私家园林、田园风光等也具“秀”的特色;北部虽然植被景观及水体景观逊色于南部,但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等自然景观雄冠全国,人文旅游资源中巍峨的宫殿、宏大的陵墓、气派的皇家园林等给人以“雄”的感受。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1-21-2 A A 级级 3-93-9 B B 级级 10-14C10-14C 级级 15-17D15-17D 级)级) 1.下列旅游资源中依托于构造地貌形成的是A.万

7、里长城 B.海南岛海滨 C.科罗拉多大峡谷 D.哈尔滨冰雪雕塑2.不属于常说的“三 S”旅游资源组合的是A.大海 B.沙滩 C.阳光 D.鱼类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据此回答 34题 3、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岩浆活动强烈,在岩浆出露地表的地方,形成的独特火山地貌景观是A.美国夏威夷的火山景观 B.我国黑龙江的五大连池 C.冰岛的火山景观 D.日本的火山景观4.“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大部分属于5A.火山地貌 B.山地风光 C.宗教建筑 D.风土民情人文地理因素对旅游资源的分布有重要影响。回答 56 题。5.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历史上人类重大行为留下的地理“痕

8、迹”的是A.万里长城 B.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 C.吉林雾凇 D.黑龙江的冰雕6.历史上,下列审美活动提升了庐山旅游价值的是A.许多高校地质、地理专业将庐山作为野外实习基地 B.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等的赞美C.庐山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D.杜甫、刘禹锡的登临,范仲淹名篇的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喀斯特地貌的一句名言。人们将其自然景观归纳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回答 79 题。7.“簪山”地貌指的是A.石钟乳 B.石笋 C.石柱 D.峰林8.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中,与材料所述地貌相似的有长江三峡 台湾日月潭 云南路南石林 湖北利川县腾龙洞A. B. C. D.9

9、.下列因素与桂林山水成因无关的是A.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 B.气候温暖,降水丰沛C.位于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交界处 D.植物生命活动旺盛,生长快10、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分类,下列旅游资源中与众不同的是( )A.清真寺 B.埃及金字塔 C.黄山云海 D.傣族泼水节11.旅游者共同的心愿是求知、求新、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因此旅游资源必须具有( )A 多样性 B.非凡性 C.永续性 D.可创造性12.关于风景名胜科学价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南斯拉夫的喀斯特地貌都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泰山庐山、黄山、喜马拉雅山等都是高大断块山 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景都是典型的喀斯

10、特地貌 长江三峡是以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典型的峡谷地貌A. B. C. D.13.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的依据是( )A.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 B.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 C.旅游资源的规模大小 D.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614.一般说来,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地位的是( )7A.生物景观 B.水域风光 C.天象与气候景观 D.地文“三江并流”景观位于青藏高原南延部分的横断山脉纵谷地区,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其流域内的山脉组成,2003 年 7 月 2 日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此回答 1517题。15.“三江并流”中的“三江”是指图中的( )A. B. C. D.16.“三江并流”中的

11、“三江”,其源头已纳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有( )A. B. C. D.17.“三江并流”景观作为旅游资源,它具有( )A.美学价值 B.科学价值 C.历史文化价值 D.可创造性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答案:答案:C 点拨:点拨:清真寺、埃及金字塔、傣族泼水节多属于人文旅游资源,黄山云海属于自然旅游资源 2.答案:B 点拨:与其他资源相比,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永续性等特性。旅游者追求的“求知、求新、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说明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游旅者的功能。只有那些在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者现象,才能成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越突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

12、大。注意审题,“求知、求新、求乐、求得美好的回忆”是对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提出的要求,采用排除法解答此题,显然多样性、永续性、可创造性均不恰当。3.答案:B 点拨:夏威夷火山、东非大裂谷分别为内力作用的岩浆活动和地壳运动;喀斯特地貌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泰山、庐山属于断块山,喜马拉雅山属于褶皱山;长江三峡是以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典型的峡谷地貌 4.答案:B 点拨:按照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种类型。5.答案:D 点拨:地文景观在自然景观中处于相对重要地位。1012 答案:10.B 11.BD 12.AB 点拨:三江并流指的是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即图中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指

13、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位于青海省,所以 B、D 选项正确。“三江并流”景观为自然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1.C 2.D 3.C 4.B 5.A 6.A 7.D 8.C 9.D(一)1、黑龙江的五大连池;黄山、华山;武陵源、武夷山2、九寨沟、黄龙、长江三峡、玉龙雪山(二)1、被认知 主导 2、纪念地 标志物 革命历史 英烈事迹活动 1:红色旅游景点确定的原则:(1)具有革命精神的承载体,如纪念地、标志物、博8物馆等;(2)具有感人的革命事迹。设计合理的旅游路线中“合理”的含义是:(1)最近,即路线以直、快、捷为准;(2)不重复。开展本活动时,可以先开展调查,弄清当地红色旅游

14、资源,并把它们标画在地图上,然后设计合理的路线。活动 2:红色旅游给当地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应分以下几项调查;(1)直接经济效益:调查游客人次,门票收入;(2)间接经济效益:向游客出售当地土特产、民族工艺品,特色小食品以及开餐馆、跑出租等经济收入;(3)社会效益:调查就业人数,包括直接和间接深入旅游业的人数;(4)环境效益:生态服务可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调查发展旅游业后,为环境的投资所得到的回报。二、旅游资源分布(一)1、(1)雅鲁藏布江 科罗拉多 维多利亚 (2)地带 地形 气候 2、(1)历史文化遗存 (2)旅游资源 (3)自然资源 人文景观3、社会认知(二)3、片状 带状活动 3、我国的传统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因此影响传统旅游资源的因素主要是人文地理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其中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新旅游资源是由新的旅游方式和新的旅游需求产生的,多以奇、险为特色,因此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是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认识因素。活动 4:对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出开发与保护的建议,应遵循以下原则:(1)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2)美学属性:满足旅游者的各方面审美的需求;(3)合理使用,保证旅游资源的非消耗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