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53217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摘要目的:阐明针刺穴位产生效应的途径,揭开人体穴位与细胞间的奥秘,明确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方法:立足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总结针灸医学界、国内外三十多年来的针灸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用来证实经络穴位的客观存在,证实针刺穴位的治病作用,是经络穴位、神经、内分泌、激素、血管、酶类和细胞作用的综合结果,而确立了针刺穴位产生效应的途径模式。结果:人体由细胞组成,人类要健康生存,最根本的是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体生病是细胞生理功能发生改变,针灸能治病,是经络传递针刺穴位产生的、细胞功能改变信息(经气)于神经,使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治愈疾病。我们从生理学知道,大脑皮层胶质细胞总数是神经元

2、的10 倍,神经元的空间除了突触接触处以外,都被胶质细胞突起所占领,胶质细胞从各个方面包绕神经元的胞体和突起。电子显微镜下见到少突胶质细胞的突起和包浆膜,包卷着神经纤维,生成明暗相间的髓鞘,成为中枢轴突信息传导通路。毛细血管表面积的 85%被胶质细胞突起澎大的未端所包绕,并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接。从微血管、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密切关系,我们清楚了胶质细胞位于微血管和神经元之间,具有集中而不堆积、不重叠、连接排列的分布特点,具有连接微血管细胞和神经元细胞的生理功能特性。根据安徽针灸临床学院 2013 年研究证实,是胶质细胞构成了神经元细胞和微血管细胞间的生物电信息传导通路。胶质细胞是神经元细胞

3、和微血管细胞间信息传导通路的物质基础成为事实。胶质细胞对毛细血管的包绕、并与内皮细胞紧密相接,有利于细胞的电信息传递,对神经元的包绕,是神经接收细胞电信息的功能作用,也是神经接收针刺穴位产生的、细胞功能改变信息(经气)的功能作用。推测这些包绕毛细血管和神经元的胶质细胞与经络线路直接相连,经络也是由胶质细胞保持着不堆积、不重叠、链条式自行有序的连接排列分布,循行于脏腑、组织、器官和四肢细胞之间,成为联络传导信息的生物电线路经络系统。结论:穴位神经内分泌激素酶类细胞,是针刺穴位产生效应的途径模式。是人体穴位与细胞间的奥秘,也是针灸治病的科学原理。推测经络是人体的生物电信息传导通路,胶质细胞是构成体内电子信息传导通路的物质基础,即经络的实质。关键词穴位、细胞、途径模式、新陈代谢、经络、胶质细胞、生物电信息传导通路。2013 年 8 月 8 日河南省蒋湾针灸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