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50047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架空送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架空送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 第一章第一章总则 1.本规程适用 66-220KV 架空送电线路本体改造、大修工程及正常运行维护。 2.送电线路改造、大修工程必须有完整的施工图设计,复杂的维护工作(如更换部分塔材等)也应有必要的施工 图。 3.送电线路专用的道路、桥梁等附属建筑或设施以及未列入本规程的特殊检修、维护工作、应按照现行有关规定 进行。 4.检修、维护工作所使用的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或有关部、委的现行标准,并有出厂质量证明。无出厂证明及资 料不全者,必须按有关现行规定进行检验,不合格者禁止使用。 5.送电线路的大修、改造工程和复杂的维修工作,应有完整、切实可行的施工

2、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 安全、工程质量及进度。 第二章第二章施工测量 第一节第一节复测杆塔位 1.杆塔基础分坑前,必须复核设计钉立的杆塔位中心桩位置,若偏差超出下列规定,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1)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移值应大于 50mm; 2)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中心桩间的距离偏差应不大于设计档距的 1% 3)线路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与设计值的偏差应不大于 1 分 30 秒。 2.线路地形变化较大和档距内有跨越物时,应对杆塔位中心桩、地形突出点以及被跨越物处的标高进行复测核对, 其与设计值的偏差应不超过 0.5 米。 3

3、.以相邻直线桩为基准,检查杆塔中心桩横线路方向偏移的方法如下:(见图 2.1.3) 。 1) 在地形平坦,相邻三杆塔中心桩互相通视的情况下,为检查 B 是否偏移,可把经纬仪置于 A(或 C)点,先 对准 C(或 A)点,再检查 B; 2) 在地形起伏,相邻杆塔中心桩互相通视的情况下,为检查中心桩 B 是否偏移,可将经纬仪置于 B 点(或附 近线路中心线上的制高点处) ,用重转法进行检查。即首先正镜后视对准 A(或 C)点,固定上、下盘,倒 转望远镜 C(或 A)点是否在中心上。然后松开上盘重新后视对 A(或 C)点,再倒转望远镜,检查 C(或 A)点是否仍在中心线上。如果 B 点确在中心线,仪

4、器又没有误差,则两次所测 C(或 A)点,都不在中心 线上,但只有实际 C(或 A)点标桩在两次所测点的中间(见图 2.1.3) ,B 点即在线路中心线上。B C图 2.1.3 核对直线 4.用方向法复测线路转角的方法为(见图 2.1.4):在转角桩 O 点置经纬仪,以正镜照准线路前方中心线上的 A 点,固定上、下盘,读得水平角为 a1,松开上盘,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照准线路后方中心线上的 B 点, 读得水平角为 b1,则第一次测角值为 1=b1-a1 然后倒转望远镜,照准 B 点,读得水平角 b2,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照准 A 点,得水平角 a2,则第二次测 角值为1=b2-a2 两

5、次测角值的平均值减去 180后的绝对值,既为线路的转角值 。算式如下:=|1+1/2-180|B AO 图 2.1.4 测量转角 5.施工测量时,应按杆塔位中心桩钉出必要的辅助桩,作为施工及质量检查的依据。 1) 直线单杆在线路中心线上距杆位中心桩前 3 米处各钉一桩; 2) 直线双杆及直线铁塔,应在线路中心线及其垂直线上距杆塔位中心桩前、后、左、右 5 米处各钉一个辅助桩;3) 转角杆塔应在线路中心线及其延长线,转角的二等分线及内角的平分线上,各距中心桩 20-30 米钉一个辅助 桩,见图 2.1.5。 辅助桩顶必须钉小园钉指示中心,桩顶涂上红色铅油,并写上“副”字,以示与主桩区别。 2转角

6、中心线线路 二等副桩 分 延长线副桩线副桩内侧角 转角度数中心桩内侧角二等分线桩内侧角二等分线桩转 角 副桩 二 延长线副桩等线路中心线 分线副桩图 2.15 转角杆塔定位 6.杆塔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直线量距:两次测得值之差不应超过 钢卷尺测量1 视距法测量1/200 需要复位的移桩必须用钢卷尺测量。 2) 角度测量:用方向法测量时,两测回测角之差应不超过 130。 7.转角杆塔由于横担宽度及内外侧横担不等长等原因,中心桩必须由线路转角点向内角平分线方向移动距离 S。 测定的方法,见图 2.1.7。将经纬仪置于线路转角桩 J 上,水平度盘对好 0,固定好上盘,望远镜照

7、准线路中 心线上的 A,固定好下盘,松开上盘向转角内角侧方向转动 180-/2,在望远镜视线上量出距离 S,钉立标 桩,既为杆塔中心桩。S 值的算法如下: 耐张转角杆塔:S=D/2 tg/2+B 直线转角杆塔:S=*sin-B (正值向外角移位;负值向内角移位。 )杆位中心线路方向 线路方向B S 转角中心桩D 图 2.1.7耐张转角杆塔位移式中: D-耐张绝缘子串悬挂点间距离3B-设计所给中导线悬挂点与杆塔中心间的予偏距离 -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年平均气温下悬垂绝缘子串的偏角。 第二节第二节分坑 1.分坑前必须熟悉杆型图和分坑图。到现场后要核对地点、线路方向、桩位、桩号、杆型是否与杆塔明细表

8、相符, 并注意设计上有无特殊规定,如不等横担、铁塔基础大小不等、高低腿或其他情况等,都应仔细考虑,防止差 错。 2.坑口尺寸应根据基础埋深及土质情况而决定,一般可按下式计算a=b+2c+2h a-坑口边长 b-底盘(或拉线盘)边长 h-坑深-坡度系数,见表 2.2.2。 C-坑底边与基础的裕度,C=0.2-0.3 米。ahcb c图 2.2.2坑口尺寸示意表 2.2.2.坡度系数 土壤种类 粘土、黄土0.3 坚土0.15 砂质粘土0.5 砂土、砾土、淤泥0.75 用倒落式抱杆整立混凝土杆时,杆坑宜挖马道。马道的方向应根据立杆施工要求而定,一般直线杆开在顺线路方 向上,转角杆的马道垂直内侧角的二

9、等分线。马道一般可取长 1-1.5 米,槽深 0.6-1.2 米,宽 0.4-0.6 米(根据杆 根直径及坑深而定) 。 3.窄基铁塔(一个基础)及单杆分坑,可用皮尺进行。 1) 用弦线或细铁丝将主副桩的园钉连成一线; 2) 从中心桩顺线路前后各量取 a / 2(a 为坑口尺寸) ,得 A、B 两点; 3) 在皮尺上从零点起分别找出 1 / 2 *a 和 1 / 2(1+5)a 长的两点,时零点与 A 重合,1 / 2(1+5)a 点重 合,然后在 1 / 2* a 点处向又拉紧皮尺,钉一小木桩,再向左拉紧钉另一个小木桩。与此相似,从 B 点起找 出 1 / 2*a 长的点向左、右拉紧皮尺,钉

10、出另两个小木桩,连接四个小木桩,即成一正方形坑口,如图 2.2.3; 4) 量出马道,沿坑口边缘用铁敲挑出 0.1-0.15 米深小沟,即完成分坑。副桩 Ba 中心桩A a/2 a副桩4.(A)型杆塔分坑 1) 如果垂直线路中心线的辅助桩完整,可用弦线或细铁线把辅助桩和中心桩联成一线;如果经纬仪置于杆塔中 心桩,对准线路中心线方向,旋转 90,钉出横线路辅助桩; 2) 从中心桩垂直线路方向两边各量出 1/2(X-a),1/2(X+a),得 A、B、C、D 四点;43) 将 A、B 和 C、D 分别看成两个单坑对应的中点,用第 2.2.3 条单杆分坑的方法钉出双杆基坑的坑口; 4) 根据立杆要求

11、,在线路中心线方向向前(或向后)定出马道,如图 2.2.4。线路中心线 顺线路副桩X中心桩 细线绳A B C a D垂直副桩 x-2/2 x-2/2 a 垂直副桩x+2 /2 x+2 /2顺线路副桩图 2.2.4 直线双杆分坑5.正方形直线铁塔基础分坑 1) 将仪器置于中心线 O 点,照准线路中心线方向,钉出顺线路前后和垂直线路左右的副桩; 2) 以线路中心线方向为 0,右转 45。以 ON=2/2(X+2)和 OM=2/2(X-2)得 M、N 点两,钉上小木桩; 3) 在皮尺上取 2a 长,将 O 和 2a 点分别置于 M、N 点上,拉紧皮尺中心点 a 处即得 p 点,反方向得 Q 点,钉

12、上小木桩,则 MpNQ 四点的连线即为基础 C 的坑口位置; 4) 镜筒反转 180,用 2、3 的方法钉出基础 A 的坑口位置; 5) 以线路中心线方向为 0,右转 135,用 2、3 的方法,定出基础 D 的坑口位置; 6) 镜筒反转 180,重复上面方法,定出基础 B 的坑口位置,见图 2.2.5。线路中心线副桩 P NaB C aM Q 副桩 O 副桩2/2(x-2)XA D 2/2(x-2)副桩图 2.2.5 方型铁塔分坑56.矩形直线铁塔分坑,视塔位处地形,可用“减根开法”或“加根开法” 。 “减根开法”分坑方法如下: 1) 将经纬仪置于中心桩 O 点,照准线路中心线方向,施转 9

13、0,钉出垂直线路的辅助桩 E、F; 2) 从中心桩起,用钢尺在两边各量出 x-y/2(x,y 分别为正侧面的根开),钉出 G、H 辅助桩(OH=OG=x-y/2) ; 3) 将经纬仪移置于 G 点,照准 E 点,右转 45,从 G 点起量出 GM=2/2(y-a) 、GN=2/2(y+a) ,定出 M、N 点; 4) 取皮尺 2a 长,将 O 及 2a 点分别置于 M、N,拉紧中点 a 处得 p 点,反转 180得 Q 点,钉上小木桩,则 MpNQ 四点的连线即为基础 B 的坑口位置; 5) 镜筒照准 E 点,左转 45,用 3、4 的方法,定出基础 A 的坑口位置; 6) 将经纬仪移置于 H

14、 点,照准 F 点,右转 45,用 3、4 的方法,定出基础 D 的坑口位置。 7) 照准 F 点左转 45,重复 3、4 的步骤,定出基础C 的坑口位置。 “加根开法”是在线路中心线上,距塔位中心桩前后各量出 x+y/2 长度钉出辅助桩 A 和 B。然后将经纬仪先移置 于 A 点,照准 B 点左、右各转 45,从 A 点起量出 AM=2/2(x-a)和 AN=2/2(x-2)定出 M、N 两点;后 移置于 B 点,以相似的方法定出另两个基础坑口上的 M、N 点。再以上面所述的方法定出每个基础的坑口位置, 见图 2.2.6(b)线路中心线N QB CP MY G O HA D X(a)减根开法图 2.2.6 矩型铁塔分坑2/2(X+a)A 2/2(X-a)X+Y/2 M Qaa P N C O Y DXB(b) 加根开法图 2.2.6 矩型铁塔分坑 7.转角铁塔分坑,是以转角内侧角的二等分线为基准线,并按第 2.1.7 条规定向转角内侧位移,定出塔位中心桩 后,再按正方形(或矩形)直线塔的方法进行分坑。 拉线单杆分坑: 1)主杆坑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