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情与文化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8487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国情与文化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国国情与文化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国国情与文化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国国情与文化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国国情与文化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国国情与文化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国情与文化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国国情与文化综述德国国情与文化综述通过对德国国情与文化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德国有了一个大 体的初步的了解。我从没去过德国,但对德国的风土人情一直比 较向往。也听说过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德国黑啤,表现出色的德 国国家足球队.学习这门课程之后感到收获颇深,虽然没有亲 临其境,但仍感受到了强烈的德国人情文化。下面就是我的一个 对德国总体的概述。一,基本概况一,基本概况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简称德国),位于欧洲中部的议会制和联邦制国家,由16个联 邦州组成,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都是柏林。领土面积357021平方公 里,人口8252万,德国陆上邻国有

2、九个,由北依顺时针序分别为 丹麦、波兰、捷克、奥地利、瑞士、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 兰,是除俄罗斯外邻国最多的欧洲国家。此外,德国还有一块飞 地布辛根被邻国瑞士所包围。德国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和最大 的经济体。二历史文明二历史文明日耳曼部落(前100年300年)日耳曼部落的进化发生在青铜时代或者最晚是铁器时代。公元 前1世纪,部落开始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北部逐渐向南、向 东和向西扩散,与伊朗人、波罗的人、凯尔特人的高卢部落以及 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接触。除了史料记载的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 的接触以及考古发现外,科学家对早期日耳曼人历史知之甚少7 。民族大迁徙和法兰克王国(300年843年)3

3、76年,匈奴人对日耳曼的一支西哥特人发动袭击。西哥特人在 得到罗马帝国皇帝的批准后,以“同盟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帝国 控制的土地,是为民族大迁徙的开始。此后日耳曼多个部落陆续 跟进,并在今天法国和西班牙的部分地区建立了一系列的短命国 家。由于不堪忍受压迫,476年,日耳曼人与部分罗马帝国人联合 ,推翻了西罗马帝国9。5世纪末,克洛维一世建立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进入法兰克时代。神圣罗马帝国(843年1806年)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兰克王国分成西、中、东三个 部分,其中莱茵河以西的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莱 茵河以东的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德意志王国的基础,也是其后 神圣罗马帝国和今

4、天德国的雏形;中部则成为后来法德争端的起 源。莱茵邦联(1806年1813年)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后,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 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图中着白色制服者为首相俾斯麦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联邦条约(德语:Rheinbundakt e),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和 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 罗马帝国,而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联邦。复辟和革命(1814年1871年)随着威廉一世战争失败,1815年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一个由39 个主权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 德意志邦联成立。由于不满意复辟,德意

5、志人民兴起了追求统一 和自由的自由主义运动,但随后被邦联议会主席克莱门斯文策 尔冯梅特涅策划的措施所镇压。1834年,德意志关税同盟成 立,极大促进了德意志国家的经济统一。由于受法国大革命的影 响,民族主义在德意志人民特别是年轻知识份子中迅速成为一股 重要的力量。用来代表此次运动的黑色、红色和金色后来也成为 了德国国旗的颜色11。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随着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利,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尔 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普鲁士霍亨索伦 王朝开始统治新的帝国,首都柏林。帝国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 各德意志国家,称为小德意志。1884年初,德意志帝国开

6、始在欧 洲以外建立殖民地。魏玛共和国(1919年1933年)1918年11月德国革命成功后,魏玛共和国成立。1919年8月11日 ,魏玛宪法经德国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签字生效。1918 年,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创立德国共产党。1919年1 月,德国工人党成立,后来成为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 党。纳粹德国(1933年1945年)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发生,随后颁发的紧急法令将民众 的一些基本权利取消。1933年的授权法案赋予了希特勒政府 三德国文明三德国文明完全立法权。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投票反对,而德国共产党由 于其国会议员被杀或被捕,已无法表达反对意见。在一系列行动 和法

7、案之后,德国成为一党专政的中央集权国家,国家经济纳入 战争轨道。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发动闪电战,两天后英国 和法国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 撕毁与苏联的条约,打开东方战线并入侵苏联。在日本偷袭珍珠 港后不久,德国对美国宣战。虽然一开始德军快速深入苏联境内 ,但随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斯克会战扭转整个战争的局面。1 945年5月8日,在红军于1945年4月30日柏林战役获胜占领柏林后 ,德国投降。政治德国自1949年起是一个采用议会民主的联邦制国家,联邦议会 由两院组成,各联邦州在教育、警察和其它方面享有高度独立的 自主权。德国的国家元首是联邦总统,任

8、期5年,由联邦大会间接选举产 生。联邦大会由联邦议院议员以及同样数目的各州代表组成,专 门负责选举国家元首。联邦总统的权利受到限制,其角色大部分 是象征性的。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一起组成了德国的立法机构。联邦议院 现拥有598席,代表由单一选区两票制选举产生,任期4年,设有 联邦议院议长一人,在国内外礼仪上享有仅次于联邦总统的第二 高地位。联邦参议院拥有69席,代表各联邦州,议员由16个联邦 州政府指派,通常包含德国地方政府首长,即邦总理。20联邦参议院议长由州总理轮流担任,在国内外礼仪上享有第三高地位。 联邦参议院可以投票否决联邦议会通过的法案。联邦总理虽然在国内外礼仪上仅享有第四高地位,却

9、是德国联 邦的政府首脑。联邦总理往往是议会多数党的成员,由议会选举 产生。德国拥有一个分立的联邦司法系统,且违宪审查权采集中 制,故设有联邦宪法法院、联邦最高行政法院、联邦最高普通法 院以及对财政、劳工以及社会议题方面有管辖权的法院。各州另 外设有州宪法法院。公民在充分理由情况下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撤 销或废止政府行政的行政行为,通过宪法诉讼解除政府立法。201 0年经济经济德国的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国土面积中的一大部分用于农业, 但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口仅占从业人员的2%至3%,产业主要以工业 和服务业为主。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约3.6万亿美元(按照国际汇 率计算)、3.1万亿美元(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

10、,在欧洲国家中 高居第一,世界高居第四,是全球第四大工业国。根据人类发展 指数,德国的生活水平排名世界第22位。2006年因国内需求增加 ,经济增长率达到2.8%。目前德国是世界第二大商品出口国和第 三大商品进口国,几十年来,德国在对外贸易方面处于世界的绝 对领先地位,被誉为“出口冠军”,2011年出口增长11.4%,达到 10600亿欧元。1970年代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德国的失业率逐年攀高,经 济也受到高失业率的困扰,尤其是在德国东部地区。一些企业团 体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德国一直在建设社会福利 国家,东欧邻国的工资水平相对德国低很多,使得生产从德国向 这些国家转移,导致德国

11、国内的工作岗位不断减少。2006年起德 国经济复苏,失业率始负增长。德国经济的体制一般被称为社会市场经济,这是德国总理艾哈 德的杰出贡献,对正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也有深远影响。德国 是欧洲货币联盟的创建成员,今欧洲中央银行设在德国的法兰克 福。德国是全球工业科学含量第三高的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然而它的社会市场经济体系却出现重大问题,长期为许多社会问题所拖累。经济结构的僵化导致高失业率,成为长期而非周期 性的经济问题,人口高龄化问题也带给社会保障体系造成了莫大 的压力。东德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长期的、耗资巨大的挑战。德 、法主导的欧元区计划之启动,给德国经济带来了发展空间。德国是全球八大工

12、业国之一。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 。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斯图加特(奔驰和保 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也形成 了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 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德国的主要部门有电子业、航太工业、汽车制造、精密机械、 装备制造、军工生产等。德国工业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 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的工业品在世界享有盛誉,而 德国也是西欧最大汽车生产国。教育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大致上为初中等教育的 阶段,实际上教育体制因邦而异。学前教育端赖家长的意愿,可 将儿童送往托儿所,纯属非强迫

13、性。小学阶段除了少数邦为6年( 如柏林)之外,其余为4年。在中等教育阶段,德国主要采行的制 度为“一本三枝“,在晋升至中学阶段期间,存有一为期两年的定 向阶段,借此可以透过老师的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决定 往后就读的学校。中等教育主要有三种学校可供选择,依次为主 干学校、实科中学以及文法高中。学业程度较好的学生通常选择文法高中就读,为期约九年,乃 进入高等教育必经之路,学生以升大学为主要出路,政府领导阶 层、社会精英多半出自于此。四中德关系展望四中德关系展望1,继续加深中欧,中德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步推进, 求同存异。其实中德存在着许多的共同利益。比如说:中德市场 上的互补性,科技文

14、化的交流,学术人才的交流,经济全球化等 等。只有继续加强中德的全面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2,继续加强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交流。随着我党十八大的召开, 我们的领导人也迎来了新的面貌。希望在新领导人的带领下,能继续加深与中德的交流。增强政治上的互信,使中德关系向着良 好的方向发展。3,不断深化双方经贸合作,形式要不断创新。加强在经济新领 域的不断合作,增加贸易额。4,不断增强两国人民的理解和交流。增加两国留学生的学术文 化交流。可以互邀参加夏令营。5,加强两国国际事务上的交流。在国际上,中德两国要从全球 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最后,希望中德两个国家能长期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的道路上,携手并进,越走越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