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精讲讲义(66讲)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148480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精讲讲义(66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精讲讲义(66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精讲讲义(66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精讲讲义(66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精讲讲义(66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精讲讲义(66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精讲讲义(66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页三三、爆爆炸炸控控制制爆炸造成的后果大多非常严重。在化工生产作业中,爆炸的压力和火灾的蔓延不仅会使生产设备遭受损失,而且使建筑物破坏,甚至致人死亡。因此,科学防爆是非常重要的项工作。防止爆炸的一般原则:一是控制混合气体中的可燃物含量处在爆炸极限以外;二是使用惰性气体取代空气;三是使氧气浓度处于其极限值以下。 为此应防止可燃气向空气中泄漏,或防止空气进入可燃气体中;控制、监视混合气体各组分浓度;装设报警装置和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可燃易燃物质的燃烧爆炸特性,以及生产工艺和设备等的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在设备和系统里或在其周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类措施主要有设备缶密闭、厂房通风、惰性

2、介质保护、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危险物品隔离储存等。1惰性气体保护由于爆炸的形成需要有可燃物质、氧气以及一定的点火能量,用惰性气体取代空气,避免空气中的氧气进入系统,就消除了引发爆炸的一大因素,从而使爆炸过程不能形成。在化工生产中, 采取的惰性气体 (或阻燃性气体 )主要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烟道气等。如下情况通常需考虑采用惰性介质保护:(1)可燃固体物质的粉碎、筛选处理及其粉末输送时,采用惰性气体进行覆盖保护。(2)处理可燃易爆的物料系统,在进料前用惰性气体进行置换,以排除系统中原有的气体,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3)将惰性气体通过管线与火灾爆炸危险的设备、储槽等连接起来,在万一发生危

3、险时使用。(4)易燃液体利用惰性气体充压输送。(5)在有爆炸性危险的生产场所,对有可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电器、仪表等采用充氮正压保护。(6)易燃易爆系统检修动火前,使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7)发现易爆易爆气体泄漏时,采用惰性气体(水蒸气)冲淡。发生火灾时,用惰性气体进行灭火。向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加入惰性气体,可以达到两种效果,一是缩小甚至消除爆炸极限范围,二是将混合物冲淡。例如,易燃固体物质的压碎、研磨、筛分、混合以及粉状物料的输送,可以在惰性气体的覆盖下进行;当厂房内充满可燃性物质而具有危险时 (如发生事故使车间、库房充满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气),应向这一地区放送大量惰性气

4、体加以冲淡;在生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燃混合物在处理过程中亦应加入惰性气体作为保护气体;还有用惰性介质充填非防爆电气、仪表;在停车检修或开工生产前,用惰性气体吹扫设备系统内的可燃物质等。总之,合理利用惰性气体,对防火防爆具有很大的实际作用。采用烟道气时应经过冷却,并除去氧及残余的可燃组分:氮气等惰性气体在使用前应经过气体分析,其中含氧量不得超过2。惰性气体的需用量取决于允许的最高含氧量(氧限值)。可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加入氮或二2 页氧化碳,成为无爆炸性混合物时氧的浓度,见表410。在向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蒸气中加入惰性气体时,应避免惰性气体的漏失以及空气渗入其中。2.系统密闭和正压操作装盛可

5、燃易爆介质的设备和管路,如果气密性不好,就会由于介质的流动性和扩散性,造成跑、冒、滴、漏现象,逸出;的可燃易爆物质,在设备和管路周围空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同样的道理,当设备或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时,空气就会渗入,使设备或系统内部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设备密闭不良是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3 页容易发生可燃易燃物质泄漏的部位主要有设备的转轴与壳体或墙体的密封处,设备的各种孔(人孔、手孔、清扫孔 )盖及封头盖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设备与管道、管件的各个连接处等。为保证设备和系统的密闭性;在验收新的设备时,在设备修理之后及在使用过程小,必须根据压力计的读数用水压试验来检查其密闭性,测定其是否漏气并进

6、行气体分析。此外,可于接缝处涂抹肥皂液进行充气检测。为了检查无味气体 (氢、甲烷等 )是否漏出,可在其中加入显味剂 (硫醇、氨等 )。当设备内部充满易爆物质时,要采用正压操作,以防外部空气渗入设备内。设备内的压力必须加以控制,不能高于或低于额定的数值。压力过高,轻则渗漏加剧,重则破裂导致大量可燃物质排出;压力过低,就有渗入空气、发生爆炸的可能。通常町设置压力报警器,在设备内压力失常时及时报警。对爆炸危险度大的可燃气体 (如乙炔、氢气等 )以及危险设备和系统,在连接处应尽量采用焊接接头,减少法兰连接。3厂房通风要使设备达到绝对密闭是很难办到的,总会有一些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从设备系统中泄漏出来,

7、而且生产过程中某些工艺 (如喷漆)会大量释放可燃性物质。因此,必须用通风的方法使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危险的程度,一般应控制在爆炸下限15以下。如果挥发物既有爆炸性又对人体有害,其浓度应同时控制到满足 工业企业没计卫生标准 的要求。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考虑到气体的相对密度。某些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蒸气,即使是少量物质,如果在地沟等低洼地带积聚,也可能达到爆炸极限。此时,车间或厂房的下部亦应设通风口,使可燃易爆物质及时排出。从车间排出含有可燃物质的空气时,应设防爆的通风系统,鼓风机的叶片应采用碰击时不会产生火花的材料制造,通风管内应没有防火遮板,使一处失火时迅速隔断管路,避免波及他处

8、。4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以不燃或难燃的材料代替可燃或易燃材料,是防火与防爆的根本性措施。因此,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件下,应当尽可能地用不燃溶剂或火灾危险性小的物质代替易燃溶剂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物质,这样可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为生产创造更为安全的条件。常用的不燃溶剂主要有甲烷和乙烷的氯衍生物,如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烷等。使用汽油、丙酮、乙醇等易燃溶剂的生产,可以用四氯化碳、三氯乙烷或丁醇、氯苯等不燃溶剂或危险性较低的溶剂代替。 又如四氯化碳用于代替溶解脂肪、沥青、橡胶等所采用的易燃溶剂。但这类不燃溶剂具有毒性,在发生火灾时能分解放出光气,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为避免泄漏,必

9、须保证设备的气密性,严格控制室内的蒸气浓度,使之不得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浓度等。评价生产中所使用溶剂的火灾危险性时,饱和蒸气压和沸点是很重要的参数。饱和蒸气压越大,4 页蒸发速度越快,闪点越低,则火灾危险性越大;沸点较高(例如沸点在 1l0以上)的液体,在常温(18-20)时所挥发出来的蒸气是不会达到爆炸危险浓度的。危险性较小的液体的沸点和蒸气压见表411。5危险物品的储存性质相互抵触的危险化学物品如果储存不当,往往会酿成严重的事故。例如,无机酸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质相遇能引起着火及爆炸;铝酸盐与可燃的金属相混时能使金属着火或爆炸;松节油、磷及金属粉末在卤素中能自行着火等。 由于各种危险化学品

10、的性质不同,因此,他们的储存条件也不相同。为防止不同性质物品在储存中相互接触而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禁止一起储存的物品见表412。5 页6防止容器或室内爆炸的安全措施(1)抗爆容器。 对已知的爆炸结果做系统的评定表明,在符合一定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即使容器和设备没有附加的防护措施,也能承受一定的爆炸压力。若选择这种结构形式的设备在剧烈爆炸下没有被炸碎,而只产生部分变形,那么设备的操作人员就可以安然无恙,这也就达到了最重要的防护目的。(2)爆炸卸压。 通过固定的开口及时进行泄压,则容器内部就不会产生高爆炸压力,因而也就不必使用能抗这种高压的结构。把没有燃烧的混合物和燃烧的气体排放到大气里去,就可把爆

11、炸压力限制在容器材料强度所能承受的某一数值。卸压装置可分为一次性(如爆破膜 )和重复使用的装置 (如安全阀 )。(3)房间泄压。 它主要是用来保护容器和装置的,能使被保护设备不被炸毁和使用人员不受伤害。它可用卸压措施来保护房间,但不能保护房间里的人。这种情况下,房间内的设施必须是遥控的,并在运行期间严禁人员进入房间。一般可以通过窗户、外墙和建筑物的房顶来进行卸压。7爆炸抑制爆炸抑制系统由能检测初始爆炸的传感器和压力式的灭火剂罐组成,灭火剂罐通过传感装置动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灭火剂均匀地喷射到应保护的容器里,于是,爆炸燃烧被扑灭,控制住爆炸的发生。爆炸燃烧能自行进行检测,并在停电后的一定时间里仍能继续进行工作。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