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8453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某县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县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主管部门:甘肃省农牧厅承担单位: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建设地点:卓尼县纳浪、木耳、柳林、喀尔钦、扎古录、阿子滩编制时间:二九年十一月项目名称: 县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主管单位:甘肃省农牧厅建设单位: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卓尼县纳浪、木耳、柳林、喀尔钦、扎古录、阿子滩负 责 人:李世祯编制单位:兰州 设计研究所资质证书:乙级 2编制人员:红 高级农艺师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编制时间:二八年十二月目 录

2、第一章 项目摘要 11.1 项目名称11.2 主管部门11.3 建设单位11.4 建设性质11.5 建设地点11.6 建设期限11.7 建设内容及规模11.8 建设目标11.9 投资估算11.10 资金筹措 11.11 项目效益 1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1 项目背景12.2 项目建设必要性1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 1第四章 建设单位条件分析14.1 单位性质 14.2 固定资产状况 14.3 现有建筑设施及仪器设备状况 14.4 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体制 1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15.1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15.2 项目建设地点分析 1第六章 工艺技术

3、方案 16.1 日光温室黄瓜栽培技术 16.2 日光温室西红柿栽培技术16.3 日光温室辣椒栽培技术 16.4 节能日光温室的综合开发利用 1第七章 项目建设目标 17.1 指导思想17.2 基本原则17.3 建设目标1第八章 建设内容及规模18.1 土建工程18.2 设备购置18.3 辅助配套设施 1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9.1 投资估算19.2 资金筹措1第十章 建设期限及实施进度 110.1 建设期限 110.2 进度安排 1第十一章 土地、规划和环境保护 111.1 土地、规划111.2 环境保护 1第十二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112.1 组织管理 112.2 项目运行机制 1

4、12.3 资金管理 1第十三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113.1 经济效益分析 113.2 社会效益分析 113.3 生态效益分析 113.4 风险评价 1第十四章 招投标114.1 招投标依据114.2 招投标范围114.3 组织形式和方式1第十五章 有关证明材料1第十六章 应附表格1第一章 项目摘要1.1 项目名称 县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1.2 主管部门甘肃省农牧厅1.3 建设单位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1.4 建设性质新建1.5 建设地点卓尼县纳浪、木耳、柳林、喀尔钦、扎古录、阿子滩六乡镇1.6 建设期限三年,完成为 2009 年 100 座,2010 年 150 座,2011 年 150 座

5、。1.7 建设内容及规模在卓尼县洮河沿岸川水区的纳浪、木耳、柳林、喀尔钦、扎古录、阿子滩六乡镇建设 60 米长日光温室 400 座;在日光温室农业试验推广站建设辅助设施590m2;购置培训设备 7 台;在项目实施区进行 800 人次的技术培训。1.8 建设目标通过项目建设,以夯实卓尼县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综合运用农艺、生物和农业工程等技术措施,以优化农业产业配置为核心,合理安排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促进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卓尼县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而增强卓尼县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通过项目建设,三年完成日光温室建设 400 座1.9 投资估算

6、项目建设总投资 3001.47 万元,其中:(1)日光温室投资 2757.92 万元,主要包括:日光温室主体建造投资2678.4 万元,工艺设备投资 79.52 万元。 (2)日光温室农业试验推广站投资 43.55 万元,主要包括:辅助设施投资40.65 万元;培训设备投资 2.9 万元。(3)培训费;投资 20 万元。(4)项目建设其他费用 40 万元。(5)预备费 140 万元。1.10 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 3001.47 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投资 2401.18 万元,占建设投资的 80%;地方财政配套及农户自筹投资投资 600.29 万元,占总投资的 20;1.11 项目效益

7、(1)经济效益:本项目建成后,日光温室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每亩增产按 2000kg/座估算,年可增产 80 万 kg 蔬菜,直接创造经济收益 320 万元,座均 8000 元,项目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 3200 元左右。(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使卓尼县蔬菜生产能力显著提高,随着蔬菜产量的增加,极大地丰富市场需求,确保卓尼县市场蔬菜供应,可促进卓尼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市场需求,振兴卓尼经济。(3)生态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日光温室农业综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也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为实现“饲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走生

8、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背景卓尼县是全国贫困县之一,建设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是实施退耕还林耕地面积减少后,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的需要,是巩固卓尼县生态建设成果措施之一。加之卓尼县粮食生产没有明显的优势,虽然土地面积大,但粮食生产水平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微薄。所以以蔬菜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促进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项目区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落实组织、制度和经费保障,该县专门成立了蔬菜产业化办公室,抽调了具有大棚蔬菜种植和管理经验

9、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并负责蔬菜大棚的建设和市场销路等事宜。同时,该县还组织木耳、纳浪、柳林、扎古录、喀尔钦等乡镇的 110 多名科技致富能人赴天水考察学习大棚药材、大棚蔬菜的种植、培育等技术,并在县上举办了 2 期农业产业化科技培训班,对农林、扶贫等部门的干部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管理和技术培训。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 是卓尼县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健康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卓尼县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力拓展农牧民增收渠道。一是继续加强“草产业、牛羊育肥、奶牛养殖、种公畜繁育、中药材种植加工、温室暖棚”六大产业基地建设,扩大种养规模,增加科技含量。着力抓好示范

10、村(区)建设,今年新建 8 个种公畜基地示范村、3 个退粮还草示范村、3 个短期育肥养殖小区、3 个养牛专业村、4 个养羊专业村。调运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质牧草种子 238 吨,在阿子滩等 13 个乡镇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 6.5 万亩。成立了县药材办、县蔬菜办,截至 6 月份已在洮河沿岸建设日光温室 327 座,种植优质中药材 13000 亩。二是以优化种植业结构为导向,引进地膜洋芋、黑麦、胡萝卜、豆角以及饲用甜菜和玉米种子 52000 公斤,大力试种和推广经济作物,全县粮、经、饲三元种植比例调整为 49:38:13,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2.2.2 是提高卓尼县经济作物生产水平发展的需要

11、卓尼县按照“压粮扩经”的总体思路,着力优化种植业结构,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7.7 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 0.46 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6 万亩,其中日光温室 327 亩,亩产值平均按 10000 元/亩计算, (年产两茬 57 吨菜,每吨 2000 元计)则今年日光温室农业可增产值 327 万元。由于广大山区群众经济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对日光温室建设及在肥料、良种、农机具、农膜、农业设施,农业新技术应用等方面未能进行有效的投入,使得日光温室农业发展缓慢。因此,通过本项目在我县广大农业地区实施,大力推广日光温室农业新技术,实施卓尼县日光温室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对于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实

12、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最终促进卓尼县农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3.1 卓尼县发展日光温室农业基础较好卓尼县木耳、纳浪、柳林、扎古录、喀尔钦等洮河沿岸乡镇降雨量适中,日照充分,水量充足,土地平坦肥沃。现已形成以纳浪乡羊化村为重点,辐射带动木耳镇、柳林镇、喀尔钦乡等洮河川区的 6 个乡(镇)十二个村委会,已建成各类高效日光温室(棚)327 座,温室蔬菜种植面积达 327 亩,主要品种有:陇椒 6 号、七才椒、陇椒 2 号、番茄、黄瓜、茄子、平菇、金针菇及天祝县引进试种的人参果等十余种无公害绿色蔬菜和瓜果品种,现有温棚蔬菜种植农户 253 户,为城镇居

13、民提供了大量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由于工作突出,被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全省科技工作先进县,并受到表彰和奖励。只要长期坚持如此发展,每年发展 1000 座以上日光温室 ,同时再发展部分效益好的多层式塑料大棚和小拱棚及露地蔬菜生产, 57 年,沿洮河一带就会真正形成规模巨大的高原蔬菜产业。2.3.2 政府支持重视近年以来卓尼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土地资源及气候特征,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蔬菜、粮食、中药材等六大支柱产业为主,按照“巩固县一级、充实乡一级、延伸发展村一级”原则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逐步建立健全了六大体系,围绕“科学兴县、科技兴乡”的战略思路,深入农牧村,在各适宜乡(镇)开展高效日

14、光节能大棚蔬菜种植试点和推广工作。 2.3.3 农民群众发展经济作物增加收入意识较强、积极性较高、农民增产增收的愿望迫切。由于卓尼县沿洮河一带多年来种植大棚蔬菜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意识较强,经验丰富,积极性较高,实施项目有一定的群众基础。2.3.4 有较强的技术推广队伍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 1648 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 57.9%,已取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已聘任有 1255 人,其中高级 27 人,中级 370 人,初级858 人,比例为 3:29:68;科技人员区域分布较为合理,县有 758 人,乡(镇)有 890 人,比例为 46:54。 “九五”以来,县科技服

15、务组织建设在提高县一级,巩固完善乡一级的同时,逐步延伸村级服务网络,目前全县共建立科技示范乡1 个,科技示范点 4 处,科技示范户 48 户,培训科技骨干 130 人,农民技术员635 人,达到了“四有”的目地,并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卓尼县现有常住人口 105 万人,流动人口 3 万人以上,共 13 万人,根据市场调查,2007 年全年供给本地产各类蔬菜仅占市场需求量的 10供求之间的缺口相当大,全县平均达到 80。同时全县农牧民群众和县城居民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蔬菜的品种、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卓尼县“菜篮子产品严重短缺,主要从外地调入大量的蔬菜,由于运输距离长,

16、使得蔬菜的质量降低,损耗加大,且价格平均提高 1 倍以上;严重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日光温室种植蔬菜是一种高效农业,与其它作物相比有强大的优势。大力发展我县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蔬菜除满足本县需求外,还可大批销往甘南州等 15 个邻近县市以及四川北部的阿坝、甘孜等地。另外,我县的自然条件适合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79 月份是我国华北、华中及东南沿海地区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大量需求甘蓝、菜花、白菜、萝卜等蔬菜,而我县气候凉爽,夏季蔬菜能够正常生产。因此,充分利用我县的气候资源优势,形成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并运用先进的设施农业技术,适期播种、育苗移栽,可以错开上市,稳定提高经济效益。所以,我县发展设施农业蔬菜生产基地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既增加了市场供给,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牧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一条路子,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民生项目工程。第四章 建设单位条件分析本项目建设单位是县蔬菜产业化办公室,具有一定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较强的技术能力,能达到承担建设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