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末试题61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7148370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期末试题61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克思期末试题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期末试题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业 年级(本科) 学号_ 姓 名 _密封线德州学院期末考试试题德州学院期末考试试题 ( 20122012 至至 20132013 学年第学年第 1 1 学期)学期)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对象:2011 级本科 试卷类型:A 卷 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 新陈代谢 B 科学性与革命性 C 合逻辑性 D 与时俱进 2.“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观点是( ) A 诡辩论的思想 B 形而上学的思想 C 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D 相对主义的思想 3.唯物辩证

2、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质变量变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 A 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 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 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 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5.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 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C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标准 6.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绝对性和相对性 C 同一性和斗争性 D 有限性和无限性 7.“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

3、是( )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8.认识运动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C 真理向价值的飞跃 D 谬误向真理的飞跃 9.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 直接性和形象性 B 客观性和实在性 C 间接性和抽象性 D 具体性和历史性 10.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室( ) A 改革 B 社会革命 C 科学技术 D 社会基本矛盾 11.生产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 ) A 道德关系 B 政治关系 C 经济关系 D 思想关系 1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 A 生产规模不

4、断扩大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C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D 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 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14.“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属于( )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5.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消灭资产阶级 B 实现共产主义 C 共同富裕 D 人民当家作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 1010 小题,每

5、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020 分)分) 1.古语说:“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这句话是说,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2. 任何真理都是( ) A. 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B. 一元真理和多元真理的统一 C.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C. 真理和谬误的统一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认识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

6、展过程 4.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5.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 A.公平原则 B.价值原则 C.效率原则 D.真理原则 6.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这段话说 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只是抽象观念 D.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密不可分 7.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因为(

7、 ) A. 它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B. 它决定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C. 它是决定和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 D. 它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8.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作为具体劳动( ) A. 生产使用价值 B. 形成价值 C.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 创造剩余价值 9. 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 )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10. 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的依据是( ) A.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B.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C.要靠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来实现的 D.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

8、践来证明的 三、简答题(每题三、简答题(每题 7 7 分,分, 共共 3535 分)分) 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2. 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3. 如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5. 简述社会主义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四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有 2 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151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

9、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 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结果。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要求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 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政体。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 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 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 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三: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

10、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 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求安排好当前的发 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要根 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 服各种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上述材料回答: (1)对材料 1 的观点进行评析。 (2)比较材料一和二,指出恩格斯不同于孟德斯鸠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 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 (3)根据

11、材料二和三,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 8 级强烈地震。 震后 18 分钟,人民解放军启动应急机制,解放军武警官兵、灾难救援队、医务工作者紧急集结火 速奔赴灾区;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亲赴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5 月 16 日,中共中央总书 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机抵达四川绵阳,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抗震救灾一线的部 队官兵和医护人员;国务院 18 日发布公告,决定 2008 年 5 月 19 日至 21 日为全国哀悼日,5 月 19 日 14 时 28 分起,全国人民向地震遇难者默哀 3 分钟。 地震发生后,全国亿万民众紧急动员起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尽可能地向灾区提供援助。世 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也向灾区伸出了援救之手。灾难面前,无数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中华 民族不会向灾难屈服。天灾无情,人间有爱。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所了解的抗震救灾事例说明: 1.抗震救灾过程中折射出哪些哲学理念和民族精神。 2.就抗震救灾工作谈谈你的评价和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