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教育学背诵笔记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37147769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全教育学背诵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全教育学背诵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全教育学背诵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全教育学背诵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全教育学背诵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全教育学背诵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全教育学背诵笔记(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教育学名名词词解解释释: :1、教育:教育: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 人的体质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 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 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 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2、教育学: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3、个体身心发展: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 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

2、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人们 的教育活动不是无意识的、盲目的,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 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5、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 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6、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 7、课程:课程:指课业及其进程。学校的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

3、排。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如中学课程,小 学课程。狭义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等。 8、学校课程:学校课程:即样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话的前提下,针对学 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 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9、教学: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10、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11、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活动及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12

4、、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 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3、德育:德育: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包括三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 14、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 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的品德的过程。 15、班级:班级:是指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 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 16、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班主任和老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 手段和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

5、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 活动过程。 17、课外、校外教育: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 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18、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填空:填空: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美国孟禄提出了心理 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年的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马克思认为教育 起源于劳动。 3、教育活动中起决定性的矛盾是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4、教育

6、的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 正向和负向;按形式,分为显性和隐性功能。 5、古代中国的教育: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夏朝;西周时建立政教合一的体系,特征是“学在 官府” ;春秋时教育对象由贵族扩大到平民,特点是学术自由;两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魏晋南北朝时运用九品中正制;隋唐时重振儒术,三教并重;宋元明清时出现程朱理 学,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出现标志着封建社会教育走向衰落。 6、古代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 “以吏为师”是特征。雅典教育和斯巴达 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西欧形成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教育内容是 “七艺” ,

7、包括“三科” “四学” 。 7、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提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8、 内容作用原则方法孔子有教无类;希望培养 出“贤人” ;以“仁” “礼”为核心,提倡 “仁者爱人” ;基本 科目是诗、书、礼、 乐。社会功能;个体功能: 先天差异不大,个性 是后天形成。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学思并重,温故知新。墨家“兼爱” “非攻” ;论 强力而行,强调道德 行为的锻炼。想建设民众平等互助 的兼爱社会。道家“绝学” “愚民” ,主 张遵循自然原则,一 切任其自然。学记中国及世界教育史上 第一部教育专著。提 出要建立从中央到地 方的学制系统。揭示教育与政治的关 系:建国君民,教

8、学 为先;个体功能:玉 不琢。教学相长,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豫时孙摩, 启发诱导,长善救失。9、苏格拉底以问答法出名,有助产术,即产婆术,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亚里士多德在 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主张按照儿童发展规律进行分阶段教育。古罗马的昆 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 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 10、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 尔顿、格塞尔、霍尔。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霍尔认为个体心理发 展是人类进货过程的简单重复。外铄论强调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代表人

9、物荀子、洛克、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老师的教学目标。12、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个人本体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社会本位论,人物荀子、赫尔巴特、涂尔干;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13、1957 年,毛泽东颁布第一个教育方针。1985 年,提出“四有、两爱、两精神” 。1995 年,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14、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要求培养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 治思想与科学文化的统一;要求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脑力和体力和谐发

10、展; 适应 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 15、旧中国的学制改革:1902 年“壬寅学制” ,以日本为蓝本,是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 现代学制,未实行;1903 年“癸卯学制” ,承袭日本,是中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 1912 年的“壬子癸丑学制” ,明显反映了资产阶段的要求,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是我国 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1922 年的“壬戌学制” (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 以美国为蓝本。 16、我国当前学制,横向划分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纵向划分为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我国目前教育事业改革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 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

11、、提高质量。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 进入” ,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中长期 规划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期发展的战略主题。 17、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 18、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对待事业忠于人民,对待学生热爱,对待集体团 结协作,对待自己为人师表。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深学科学业知识,广博科学 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 能力,自我调控和自

12、我反思能力。职业心理健康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 际关系,健康的人格。 20、师生关系的内容: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平等关系,在社 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1、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和方法:教师方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热爱尊重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发扬教育民主,主动与学生沟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提 高法制意识。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校园学风方面。 22、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特点: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23、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4、教科书编写原则与要求:科学性与思想性统

13、一,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知识的 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注意与其他学科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25、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泰勒的目标模式,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 26、教学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交往和实践活动。 27、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28、以赫尔巴特为代表提出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使班级授课基本定型。以前苏联的凯洛 夫为代表,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国最早采用班级 授课制的是清政府高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 29、备课的要求,做好三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计划

14、,即常年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30、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 间的矛盾。 31、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32、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33、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34、蔡元培于 1912 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 3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包括:感知、理 解教材)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36、常用的教

15、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3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 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8、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集体成 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气氛。 39、教师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建立 班集体的

16、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40、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受让方法:了解和研究学生,有效组织和培养优秀班级体,协调校 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管理,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建 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个别教育工作,班会组织。 41、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42、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有效的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简简答:答:一、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一、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 可称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 是学习的主体。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相互关系:三要素相互联系,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他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 者,他掌握着教育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