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7707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案一、一、理解问题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概念理解问题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概念可以设几个问题:大家生活在社会中,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大家生活在社会中,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家对这个耳熟能详的范畴有什么样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家对这个耳熟能详的范畴有什么样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在怎样的语境中使用这个概念的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在怎样的语境中使用这个概念的?的?我们认为,社会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纽带、以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为基础、具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和特定地理空间的有组织的系统。社会是一个大系统,但它是可以分

2、层次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 “社会”作为一个宏观层次的概念,泛指以人为中心的整个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等) 、社会制度大都是在“大社会”这一意义上说的。这里的“大社会”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等多个子系统。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体”就是指大社会,不可能存在一种没有经济政治文化的社会。第二, “社会”作为一个中观层次的概念,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对的概念。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社会保障、社会流动、社会政策、社会组织、社会环境、社会管理

3、、社会控制、社会整合等均是从中观层次上即“中社会”这一角度说的。我们所说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时,这里的“第四位社会”就是“中社会” 。我们讲社会建设,就是从这一层面讲的。第三, “社会”作为一个微观层次的小概念,对应于社会学中的狭义社会,即作为复合的人的聚集状态,主要指某一区域的社会,如农村社会、城市社会、社区、街道、学校、家庭,我们视之为“小社会” 。我们讲社会建设,也包括这一层面的内容。第二类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可以选择你可以生活在怎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可以选择你可以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中或者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请你在描绘现象样的社会中或者你心目

4、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请你在描绘现象的基础上用几个词语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用几个词语进行抽象和概括?很多人追求和谐?哪什么是和谐呢?很多人追求和谐?哪什么是和谐呢?和谐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时代课题。 “和谐”一词由“和”与“谐”两个字组成。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和、无抵触、无冲突之意。 “和谐” ,属于哲学和美学概念,一般意义的和谐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各个方面的配合协调,多样性的有机统一。“和谐”包括以下几层涵义:第一,和谐是反映事物与现象的协调、适中、秩序、平衡和完美的存在状态的范畴,是多样性的协调和统一,表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合乎逻辑或规律。这是

5、和谐的内涵和本质特征。第二,和谐不是无差别、无矛盾、无冲突,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其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达到动态的和谐。这是讲实现和谐的根本途径。第三,和谐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这是强调和谐的价值。尽管“和谐”是古今中外都比较关注的一个概念,但以此来定位一个社会, 则是在科学吸收古今中外和谐思想精粹基础之上的一种重大创新,其内涵与外 延极为丰富和深刻。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和世界文明史上出现过哪些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和世界文明史上出现过哪些“盛世盛世”吗?它们能否称得吗?它们能否称得

6、上和谐社会呢?哪到底什么是和谐社会呢?上和谐社会呢?哪到底什么是和谐社会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社会尽管充满着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有时甚至演化为激烈的武装斗争和军事冲突,但在某些时候也会出现一段时期的和谐状态,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和谐,如中国的汉唐盛世等,但这种社会的和谐不是我们今天所描述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 (1) “和谐社会”是社会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民族、宗教、党派、阶层 是国家重要的社会资源。这些社会资源之间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是它们 都是共存、共生于一个社会之中。它们各有各的生命力。 “治国之道,必先富 民” 。 (2) “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合理

7、的社会。所谓“合理” ,是说社会的各个 组成部分,也就是子系统之间有一个比较匀称、比较均衡、比较稳定的关系。 这些子系统通常指的是人口结构、阶级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地区结构、 家庭结构。(3) “和谐社会” 是行为规范的社会。社会规范分成文与不成文两大类: 法令、条例、规章、纪律以及一部分道德,为成文的;风俗习惯以及一部分道 德为不成文的。 (4) “和谐社会”是社会运筹得当的社会。所谓“社会运筹” ,就是书本上 常用的“社会整合” 。意思是说在调节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利益时,运调自如,运 筹决胜。 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二、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有人提出

8、和谐社会不是新东西,历史上就有过,理论界关于和谐的论述就更多了,因此,在学习、宣传和理解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倾向。一是把和谐社会无限放大,最后被虚化为一种空幻的目标;二是防止把和谐社会缩小,仅将其归结为一个社会组织的协调或社会稳定问题。理解和把握“和谐社会”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和谐社会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而不是社会形态。既然是一种状态,它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也可以体现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上。但真正的和谐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从本源上讲,最初意义的和谐社会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充分肯定空想社会主义 者关于和谐

9、的一系列天才设想,同时又正式提出自己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命题, 就是针对现实资本主义的不公正、不和谐,建立一种克服资本主义内在弊病, 超越不公正、不和谐的社会制度,以达到共产主义的必然王国与和谐境界。第二,和谐社会不是单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差异,就无所谓和谐, “和而不同”才能和谐。和谐社会的美妙不在于“无差别”或“无矛盾”,而恰恰在于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矛盾。第三,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完美,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三、社

10、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尽管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等,但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封 建社会从本质上看是不和谐的社会。以早期西方式的工业化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不和谐 的社会。如今倡导的“和谐社会” ,其中的“和谐”二字不只是指社会的一种 状态,更重要的是:提示人们从和谐这一角度对社会进行分类。因此, “和谐社 会”一问世,便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

11、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辩论题:

12、有人说共产党现在提出和谐社会就是因为现在社会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学生分成正反方。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到了攻坚阶段,开放到了新水平。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作为在现实生产力条件下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使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但市场经济按照价值规律的分配机制和竞争的副作用如何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何生成建立健全相应的社会体制与机制?第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征: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

13、更加殷实。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实现了温饱和小康这两大历史性跨越。现在处于从人均 GDP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历史阶段,如何正确认识这一阶段里可能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花更大的力气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第三、减缓缩小我国两极分化现状的必然要求包括基尼系数、 福布斯排行榜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关于“中国城市家庭贫富分化程度研究”课题的结果都显示我国收入差别已不小。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途径,但不是目的,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另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

14、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正因为如此,必须形成公平公正的分配政策及其格局。第四、中国共产党完成使命的必然要求说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既说出了一个基本历史事实,同时也蕴涵着深沉的忧患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为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表现,成为我们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成为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第五、总结国际社会经验教训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人均 GDP1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的历史阶段是政治经济社会结构剧烈变化、利益矛盾不断加剧、社会稳定问题非常突出的历史阶段。存在进入“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两种可能

15、,前者的代表是 19701990 年的亚洲“四小龙” ,后者则是“拉美现象” 。第六,应对国际环境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包括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均面临严峻压力;对市场、人才、战略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硝烟的战争” 。必须在办好国内事情的同时,有能力来应对来自外部的 各种挑战和风险,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是从党的十六大开始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

16、重要目标。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十六大之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有几个重大的关节点对于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2004 年 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2004 年 12 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从当前来看,积极扩大就业,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理顺分配关系,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在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个重要着力点。2005 年 2 月,在中共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