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7053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某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研报告县镇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 第三章 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 第五章 环境保护 第六章 节能方案分析 第七章 劳动安全卫生 第八章 项目组织结构 第九章 项目实施进度 第十章 项目招标方案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 第十三章 结论 第一章 总论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1 项目名称县镇中学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2 建设单位县镇中学3 项目建设地点县镇中学院内4 建设单位概况中学是一所寄宿制中学校园占地面积 29360现有两栋教学楼一栋实验

2、楼两栋宿舍楼一个食堂总建筑面积 961235在校生主要来自镇韩家店乡和湾沟门乡学校服务半径达到 100 余华里在编教职工 94 人其中住宿教师 46 人现有教学班 20 个在校生 995人其中住宿生 798 人二编制依据1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县学区规划建设方案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4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5 建设用地预审意见6 环境影响审查意见7 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三编制原则1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标准合理确定建筑结构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省土地2 统筹安排力行节约杜绝浪费符合新农村和小城镇规划建设要求3 近期建设和远期建设相结合若干

3、年后不落后为县教育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4 采用经济适用技术先进的建设方案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力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设及运行费用低5 遵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有关要求进行编制6 认真贯彻国家规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相关的基建标准和规定四编制范围本建设项目为新建工程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将对该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建议分析对项目建设技术方案进行研究和比较拟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对建设条件项目规模项目运作方式管理方式进行一定深度的分析论证对建设工程量费用进行估算评价项目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并从环境保护职业安全节能消防等方面对项目进行多方论

4、证五建设项目概况一建设地点该项目选址位于镇中学院内该场地交通便捷设施完善选址符合县总体规划要求二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占地 5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80 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由室外给水污水雨水供电供热化粪池等项目组成三项目建设期限 2012 年 4 月至 72013 年 1 月四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 176 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六研究结论与建议本报告从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需求分析项目场址与建设条件工程方案设计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认为本项目建设符合县总体规划的要求具备建设条件建设方案合理本项目建设符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

5、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项目建设可有效改善边远学校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支教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项目是可行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提出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贯彻落实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并对十二五教育基本建设需求进行摸底调查旨在加强十二五期间教育基本建设工作改善边远地区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2020 年 中提

6、出按照政府建设学校管理教师无偿入住的原则支持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二区域基本情况中学位于县镇该镇位于县西北部区域面积 746 平方公里人口 23 万人左右农村生产生活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 3400 元左右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近几年该校的新建校舍面积有所增加但住宿教师的住宿条件一直没有得到改善他们大多在外租房少数教师与学生住在一起该校与三道营中心小学和南兆营中心小学距离较近南兆营中心小学现有 6名住宿教师三道营中心小学现有 20 名住宿教师均在校外租房在外租房和与学生同住给教师教学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拟实施的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可为该校和上述两所小学住宿教师改善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

7、工作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实施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四项目的可行性1 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有利于该项目的建设与发展近几年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财政支持力度逐年增长县属国家贫困县和少数民族县是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地区近年来县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2010 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 715 亿元实现财政收入 75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35 元2 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运转畅通对项目资金设立专项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保证资金使用效果所购设备全部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对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

8、任务尽早投入使用3 领导组织监督成立由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发改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城建局教育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对该项目重大问题的决策协调管理及检查监督工作在教育局设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局长任组长主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协调落实单位自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组织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第三章 建设场址与建设条件一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项目拟建场址位于镇中学院内所在区域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服务设施齐全便利交通方便水暖电等配套条件均能落实地势平坦周边无污染源二气象条件1 气象条件县属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最高气温 34最低气温-245年平均气温 73年平

9、均降水量 564mm 多集中在 68 月份全年日照时数 28579 小时2 地质条件县处于燕山中断北麓低山区由伊逊河河谷平原和河川阶地构成基岩埋深较浅上部为第四系松散砂砾石层是主要含水层适宜建筑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场地地层分布稳定岩性单一未见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勘察所见地下水属孔隙型潜水稳定水位埋深 08-11 米地下水位4 米区域地震设防烈度 6 度一般冻土深度为 13 米最大 18 米水文地质条件满足要求3 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场区勘察深度内未见地下水4 场地土地震效应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0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土依据其工程特征判定属中硬土建筑场地类别属类是对建筑

10、抗震有利地段5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该场地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层结构较简单分布较连续地层承载力较高无不良地质现象场区稳定性良好适宜该项目的建设三其他建设条件按照县总体规划该建设地段为教育用地给水排水供电供暖等设施齐备道路配套齐全无地下或架空障碍工程建设方案一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占地 500 平方米新建两层周转宿舍楼一栋总建设规模 980平方米房间按 352 人设计二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特点1 最大限度的满足学校总体发展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留有发展的空间2 应从当地经济技术自然交通条件人民群众生活习俗出发因地制宜的进行3 本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的原则做到功能分

11、区科学合理配套设施齐全保证项目建设和发展的顺利进行4 在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的基础上满足建筑功能的各项要求为住宿教师提供实用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5 对建筑的环保卫生安全节能抗震消防等进行统一设计在节省投资降低造价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新技术新材料三工程设计标准及特征1 规划布局周转宿舍建筑尽量与原有建筑保持协调一致强化校园建筑的整体形象2 空间组织在建筑的内部和外部根据功能的人流情况设计相应的空间构成3 交通组织根据功能不同分别设置出入口使不同的人流互不交差4 消防通道四造型与色彩在单体建筑的造型设计中考虑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统一力求建筑造型简洁大方清新明快五结构方案与设计1 设计原则满足建筑功

12、能要求及其它专业功能和使用要求满足我国现行规范标准及规程要求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经济合理使结构系受力明确有利于抗震2 基础形式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或伐板基础砖混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3 结构使用年限 50 年建筑物安全等级 二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基础设计等级 丙级六公用设施标准1 给水部分1 本工程给水水源为校园内水源2 给水系统校区给水采用生产生活消防联合给水系统给水管网成环状布置设地下式消火栓2 排水部分卫生间污水排入化粪池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 采暖部分采暖热源由建设单位锅炉提供2 通风空气调节部分周转宿舍设置电扇调节夏季室内温度4 电气1 本工程消防泵房用电设备消防设备用电

13、及应急疏散照明消防控制室用电为二级负荷其它为三级负荷2 电源按规范要求该建筑应采用双回路供电以保障建筑的消防不停电要求3 照明系统除设置正常工作照明外楼梯间走廊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第五章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环境保护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是解决环境发展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区域内的空气质量室内的空气品质噪声水平以及交通状况都是人们购房时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环境保护1 环境保护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14、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 设计原则本项目建设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其余基本无污染物及污染源设计应贯彻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采取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原则搞好三废的处理和回收使三废达到国家标准并同时采取绿化美化措施使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3 地域环境状况区域内环境空气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状况均良好4 污染物与污染源本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和生活废水排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同生活废水汇合一同排入校外污水管网5 施工中的环保1 现场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拌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故建材的堆放及混凝土拌和应定点定位并采取防尘措施设置挡风墙施工期间尽量选用烟气量较少的内燃机械和车辆减少尾气污染施工道路经常保持清洁湿润以减少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引起的扬尘污染同时车辆应限速行驶2 施工中做到无高噪声及爆炸声打桩不在夜深人静时进行吊装设备噪声满足环保要求3 地块周围树立高于 3 米的简易屏障或在使用机械设备旁树立屏障减少施工机械的噪声影响4 混凝土拌和等高噪声作业及施工车的进出口尽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