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劝学》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142687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劝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劝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劝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劝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劝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设计《劝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语文高中语文劝学劝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贺利芳授课教师:贺利芳 学校:广平县第一中学学校:广平县第一中学 邮编邮编 057650057650 学 科语文教材名称高中语文必 修 3教材出 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课 题劝学年级高二学 期上 期教学 目标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以提高写作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教学 重点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主要 教学 方法自主研读、合作交流、活动体验。教学过程课 时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 的设计)设计意图一、导 入新课关于学习,孔子曾教导我们说:

2、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庄 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而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子又会对 我们说什么呢?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荀子的劝学 来看看这篇文章会告诉我们些什么?.谈论有关论述 学习的典故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并引发对 课题的兴趣。二、展 示学习 目标多媒体出示三维学习目标请学生 朗读。让学生明确学 习任务三、作 者介绍多媒体展示作者身份、主要理 论一名学生读 多媒体上的 文字加深对荀子的 了解第 二 课 时四、释 题“劝”:劝勉。 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 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 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 高尚的品德。2五、研读文本先集体朗读,再

3、分析内容 (一)多媒体出示文字图片:本文的中心 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包括哪几方面的意 思?作者是怎样表明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 已” 。 2、第一说明学习不可以停止,不 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第二说明学 习的方法、态度。 3、课文中心论点 开篇直接表明的。老师补充:用“君子曰”引出观点,特 别具有权威性。 (二)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 这一观点的? 师:一提起“学习”二字,同学们便 摆出一脸不耐烦准备听人说教的神情,多 少个家长和老师面对学习难题都苦无对策 呢,那么儒学大师荀子又有何高招呢?请 同学们一起再读二、三、四自然段。 1、A、第二段话里,荀子

4、是否一上 来就说学习有多重要? 为了让易流于说教的话题变得生动易接受, 荀子用了一组比喻的手法来论证,请大家 找出有几个比喻? -课件展示比喻句-( “青出于蓝” 、 “冰寒于水” 、 “輮以为轮” 、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五个比喻) B、那么这五个比喻和“学习”有何 关联呢?怎么就归结到“君子博学而日参 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上的呢? 所以这段的中心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告诉了我们- -学习的意义。 老师补充:议论文中的比喻论证方法。 (多媒体展示) 2、A、和第二自然段一样,荀子依然 用一组比喻来阐述他的观点,请问有几组 比喻? (明确:五组比喻, )

5、B这些比喻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荀子由一系列的比喻推论 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 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 )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回答齐读二、三、四段小组合作展示引导学生从宏观 上把握课文,认 识学习的重要性 和对学习应有的 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 能力及表达能力3老师:此段用的还是-比喻论证 3、问:说完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接下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同学们齐读第 四段荀子又告诉了我们什么,运用了什么 论证方法? 1.先分析前四个比喻句。(学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由土到山,是一个 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这是哲学上的一 个量变过程,堆积成高山,那里的气候条 件

6、就发生了变化,请大家用地理知识来解 释这一现象;(答:迎风坡降雨等),是 哲学上讲的质变,是一个飞跃。(用同样 的方法分析“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相反“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说明不积累就将一事无 成。找一位同学概括这四句话所强调的内 容是什么。(生答:学习要善于积累。让 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积累的好处,学生说及: 我们的读书笔记,成语,名言警句等的积 累是一种量变过程,伴着积累,伴着成长, 气质就发生了变化,是质变过程。)2.要想做到长期积累,我们该如何 做呢?让我们分析下两组比喻句。第一组 比喻:骐骥与驽马对比,说明客观条件的 优劣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只要坚持就能

7、取得成功,(为了活跃气氛,更易于理解, 举龟兔赛跑的故事。)第二组比喻:“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生举铁杵磨针的故事,滴水石穿的事 实,说明做事要坚持不懈。)3.做到坚持不懈还不够,我们还必 须做什么呢,请看最后一组比喻句:蚓无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学生译出两个定语后置 的句子,说出“上”与“下”的用法以及 实词“强”的用法)蟹六跪而二螯,非蛇 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学生说 出“寄托”的古今异义)通过蚓与蟹对比, 说明学习要专心。学生齐读 第四自然段。目的有二: 一是从技巧上来 看,让学生学习 借鉴议论文的写 作思路与方法; 二

8、是从内容上来 看,让学生领会 理解学习的重要 性,等等。4总之这段主要讲了学习的方法、态 度-积累、坚持、专心。运用了比喻论 证 、正反论证、对比论证4,文章思路回顾 其中 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六、拓展延伸 活动体验七、课堂总结 深入悟八、布 置作业问: 在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我们对于学习的看法有了很大的变化。你认为文中的观点是否过时?有哪些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请发表自己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最好运用比喻进行论证)本文是先秦时期荀子的一篇经典议论性散文,连用 20 个比喻,反复论证学

9、习的意义、作用,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活跃于政坛、文坛,留下了他们光耀千古的思想理论,也留下了极富语言艺术的名篇精萃。学了本文,大家要发扬勤学不倦的精神,把视野投向古今中外,多汲取知识,丰厚自己的学养。1、根据课文思路背诵。 2、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在学习上的 经验和教训。板书设计: 劝学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意义:提高、改变、规范自己 -比喻论证 学习的作用:事半功倍、发展智能- -比喻论证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 一-比喻论证、正反论证 对比论证跃跃欲试表现自己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内涵,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增强对文言文的感受能力。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