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资格证A类教育学与心理学重点复习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2680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A类教育学与心理学重点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A类教育学与心理学重点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A类教育学与心理学重点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A类教育学与心理学重点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A类教育学与心理学重点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教师资格证A类教育学与心理学重点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教师资格证A类教育学与心理学重点复习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 A-A-教育学总复习题教育学总复习题本复习题为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总复习题,全部为个人本复习题为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总复习题,全部为个人总结,基本涵盖每年重点必考内容,覆盖面为总结,基本涵盖每年重点必考内容,覆盖面为 85%85%以上,如以上,如果背下此复习题考果背下此复习题考 7070 分没有任何问题。分没有任何问题。1.1.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 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A A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门学科。 2.2.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

2、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3.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 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 方法。 4.4.教育影响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 5.5.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6.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素质按照现代化需 要 开发、完善、提高和再创造的过程 7.7.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 施总体方案 8.8.教学的组织形式教

3、学的组织形式: : 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 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9 9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0在集体中教育原则: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 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11.11.发现法:发现法: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的方法。 12.12.学习活动方式: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

4、及其运行的空间、时间与程序在课程内 部的反映。 13.13.个体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 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 性的过程。包括政治、道德、社会角色社会化 14.14.校风:校风:一个学校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15.15.教育情境: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 境地。 16.16.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 文件 17.17.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 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

5、方法。 18.18.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学科 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9.19.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其中包括道德概念、 原则、信念与观点的形成以及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做出 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 20.20.道德情感: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识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即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 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慕或憎恨、喜好或厌恶等情感体验。 21.21.道德意志道德意志: : 在自觉执行道德义务的过

6、程中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 出来的意志品质 22.22.道德行为道德行为: : 道德行为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 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23.23.教师的教师的“教员教员”角色:角色:这是教师最突出的角色,他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 在核心的地位。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授业、传道解惑 和评定学业。 23.23.教师的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的角色:“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是人们送给教师 的美称和赞誉,也是社会对教师的一种职业期待,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的 发展总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 了

7、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能力的 评估和评价。 24.24.教师的人际知觉教师的人际知觉- -教师对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教师与班集体和教师与 某个具体学生的知觉 25.25.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 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26.26.班级组织:班级组织: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 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 小群体。 27.27.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相当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 形式。它认

8、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 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28.28.教科书:教科书:又称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29.29.课程课程: : 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 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 30.30.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 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水 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的安排 她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年限。 31.31.课程结构定义:课程结构定义: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 32.32.课的结构:课的结构:一节课包含哪些

9、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3535 课程结构的要素:课程结构的要素: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 必需的经验要素 33.33.课程要素:课程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 必需的经验要素,经验主要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间接时间;经验因素是新生一代 必须从前人经验中吸收的“因子” 。 34.34.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的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35.35.显性课程显性课程: : 也称“正式课程” 、 “公开课程” 、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 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

10、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 动 36.36.必修课必修课: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 37.37.选修课:选修课: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 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 38.38.课堂教学课堂教学: :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 种教育活动 39.39.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 40.40.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一种社会情感气氛,主要指班集体的情绪状态 41.41.相关课程(联络课程):相关课程(联络课程):由具有科际联系的各学科组成的课程 42.42.融合课程(合科课程):

11、融合课程(合科课程):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新学科 43.43.广域课程(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综合课程): :合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综合性课程 44.44.核心课程(问题课程):核心课程(问题课程):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 或教师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 45.45.特朗普制: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 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 46.46.道尔顿制:道尔顿制:针对传统教法的弊端,根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度,适当分 配课程时间,使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步调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47.47.学习诊断式:学习诊断式:这是教师运用

12、心理诊断技术帮助学生具体找出并分析影响学习 效果的原因,之处具体的解决方法。补充:补充: 1.1.家庭的教育功能。家庭的教育功能。 (1)家庭在教育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2)家庭在教导社会规范, 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重要作用(3)家庭在教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和志趣 方面起重要作用(4)家庭群体在培养社会角色过程中具有特种作用(5)家庭 在形成个人性格特征,个人对于社会适应的动力特征等方面,也有不可替代的 影响 2.2.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特点 1 先主性 2 控制方式多维性 3 密切性:非正式、高频度 4 教育和生活的统 一性:影响带有连续性、潜移默化 5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了解和影

13、响的深刻性 3 3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1)父母的表率作用;(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3)父母的文化修养; (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4 4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重要性。 (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2)有利于保证整个教 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 体教育的有效性 5 5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养的的功能?社区在发展教育中有什么养的的功能? (1)服务功能;(2)教育功能;(3)宣传功能;(4)经济功能;(5) 协

14、调功能;6.6.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 (1)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2)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3)掌握 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 7 7 教师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 1.教育预见能力;2.教育传导能力;3.教育过程控制能力。 8.8.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一.理解学生(1 心胸豁达,2 敏感性,3 移情作用,4 客观性) ;二.与学生 和谐相处(1 真诚,2 非权势,3 积极相待,4 交往技能) ;三.积极的自我意识; 四.教育的期待。 9 9教师的各种角色教师的各种角色. . (1)教师的教员角色(最基本的角色) (2)教师的领导者角色

15、(3)教师 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解决学生的人生方向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 (4)教 师的心理医生的角色(5)教师的青少年朋友的角色(6)教师的父母角色(7) 教师的榜样角色(8)教师作为“被攻击对象”的角色(9)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10)学校管理者角色 1010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中国教师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 (1)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求(2)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3)自我修养先于 对他人的教育 1111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的劳动特点: 1 特殊的复杂性 2 强烈的示范性 3 独特的创造性 4 显效的长期性 5 空间的 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6 劳动量的隐含性 7 科学性和艺术性

16、8 协作性 1212师生关系的表现师生关系的表现 1.工作关系 2.人际关系:满足人际交往 3.组织关系:教育过程中占的位置 4.心理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5.非 正式关系 1313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1 了解和研究学生 2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4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5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1414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师生相互态度方面: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 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主动自觉进行学习;(2)师生感 情关系方面: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3)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方面: 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 认真引导;(4)效果方面:教学效果良好。 15.15.教育期待的作用和应用。教育期待的作用和应用。 作用: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促使学生想好的方向发展;而对学生的 消极期望,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