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结题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2050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结题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结题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结题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结题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结题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结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结题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结题报告结题报告(2011 年 10 月2012 年 9 月)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学校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是针对浦东新区中小学教学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本项目通过对现有的基础型课程的研究,特别是通过“文科类教学的有效性实践” 、 “理科类教学的有效性实践” 、 “有效作业设计” 、 “基础型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 “制订教学五环节的学校实施细化方案” 、 “基于课型的课堂教学研究” 、“高中合作教学模式”等 9 个子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比较好的基础型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教学路径、有效的学生作业,并对其

2、中一些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同时,积累典型的案例,形成一些有价值的论文和研究成果,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借以全面提升浦东新区中小学课程领导力的行动,具体落实到以开展区域层面的“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为切入口的内涵发展上来,并用实验成效来改变校长、教师固有的观念,激励各类学校寻找教学改进的方向,形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逐步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化” 、 “优质化” 。 关关 键键 词词 :课程 课程实施 校本化1.1.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1.1 核心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的界定课程课程:课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它的内涵主要

3、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经验和体验。随着教育与时代的发展,课程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新的趋势开始呈现,例如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与体验;从强调目标和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并重;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现代课程论的重要研究主题,尤其在课程变革的过程中,课程实施往往更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课程实施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从课程变革的视角看,课程实施是将课程变革的计划付诸实施

4、的过程;二是从课程开发的视角看,课程实施是课程开发的一个环节,是推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从本质上讲,课程实施是一个行动的过程,本论文所持的课程实施观点,是上述内涵中的第一个层面。一般而言,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和创生取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越来越受到普遍的认可与重视。校本化校本化:校本化课程实施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一种简称,是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依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

5、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化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差异化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1.21.2 已有研究的综述已有研究的综述关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文献在我国和国外基本上本没有,本研究的文献综述搜集了我国现有的相关的著作、硕博论文以及期刊论文。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本综述主要围绕“校本化课程实施”和“制度”两个核心概念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进行如下的梳理和分析。(1 1)关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研究)关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研究关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研究主要围绕校本化课程实施的内涵、特征、必要性以及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条件、策略和模式等几方面展开。A.关于校本化课程实施内涵与特征的研究关于校本化课程实施内涵,已有的研究

6、主要从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或课程建设两个角度来进行探讨。从课程实施的角度来看,有学者认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生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从课程实施的取向的角度来看,校本化课程实施是一种“相互调试取向”课程实施。“由于国家课程的共同要求(忠实的对象和内容)并不具体,而且具体的改革目标还存在很多争议,各地的教育发展也很不平衡等多方面的条件

7、限制,校本化课程实施的主导的价值追求则是课程实施中,国家与学校、学校与环境的相互适应和调整。”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反映了课程实施的调试取向和创生取向。从课程开发或课程建设方面来看,有的学者把学校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的过程称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质其实就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另外,还有学者还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对校本化课程实施做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学校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纲要、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的性质和特点及可开发和利用的学习资源,对由学校外部专家提供

8、的科目学习内容进行选择、补充、修正、改编、整合等一系列课程再开发的课程改进活动。关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特征的探讨还比较薄弱,主要是通过学科课程校本化实施体现出来的。其主要特征主要有: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导、为归依,旨在满足本校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要基于学校的资源和条件而行,在学校具体教育情境中施行,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开发,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机制有机结合。已有研究主要是从课程实施的取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对校本化课程实施展开讨论的,其不足表现在:已有的研究基本上把校本化课程实施局限于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其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需要进行校本化的实施,即存在于学校的课程都需要

9、进行校本化的实施。没有区分教师根据自身兴趣“单打独斗式”的校本化课程实施和在学校课程思想引导下的校本化课程实施。从课程实施取向角度阐释校本化课程实施时,仅视校本化课程实施为相互调试或缔造取向的实施,这忽视了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真谛使课程在基于学校的特点的基础上,得到最有效地实施。其实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校本化课程实施既可以是相互调试、缔造取向的,也可以是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2)(2)校本化课程实施的必要性校本化课程实施的必要性徐玉珍教授从课程实施的本质、新课改的性质、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等方面分析了校本化课程实施的必要性,认为课程实施本性上的二元特征(dualistic)需要校本化课程实施;新课程改

10、革本身自上而下的性质和我国教育水平地域差异大的特点决定了需要采取校本化课程实施;新课程改革遵循的“实验一推广”模式存在自身难以解决的实施问题,这也需要校本化课程实施加以解决;此外,新课程改革也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3)(3)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条件与策略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条件与策略关于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条件与策略,己有的研究者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探讨了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策略。徐玉珍教授从宏观的角度概括了校本化课程实施所需要的几方面的条件和行动上的参考性策略:在国家层面上,国家课程要给校本化课程实施留下空间和余地;地方政府需要为学校的校本化课程实施提供政策、资源和科研等的支持、一

11、扶持和协助;学校需要具备校本化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文化氛围,具体表现在教师需要有了解学生共同的和个别的学习需求的能力、教师需要有批判的反思和行动的能力和学校需要有学习、研究的氛围和合作的文化。有的学者从学校层面探讨了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操作策略,认为校本化课程实施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是学校层面,主要涉及到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整体规划,主要是校长对课程事务进行领导的方式;第立个是教师层面,主要关系到教师个人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主要是教师如何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 。学校对课程的整体规划需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明确学校发展特色,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找准契合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12、;要调动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形成课程创新的氛围;要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有的学者从课程开发的角度提出了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模式,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种模式:课程创新模式、课程整合模式(学科本位的课程整合和儿童本位的课程整合)、课程调适模式(包括四种基本形式:教学目标的调适一延伸与具体化,教学内容的调适补充与调整,教学方法的调适一多元与更新,教学评价的调适一优化与开发)。从研究视点来看,己有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校本化课程实施的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的问题。根据库班、奥柯尔(Cuban,oaken)等学者的观点,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有三种观点,即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现有的关于课程实施的探

13、讨还是一种技术层面的探讨,还没有涉及到与校本化课程实施有关的文化因素研究。即使偶有一些关于校本化课程实施文化层面的探讨只是散见于各文章当中。而校本化课程实施的真正落实,必须得有一种与校本化课程实施相应的文化作为支撑,否则仅仅从技术层面来处理校本化课程实施问题,往往流于形式或陷于一种无序状态。1.3 项目研究的背景项目研究的背景我区正在大力推进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大面积实施国家课程体系实施的校本化实践 ,努力使教育均衡化发展,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课程执行力,缩小城乡教育质量的差距,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浦东新区的教学质量。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内

14、容。改进学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1.4 本项目研究的价值本项目研究的价值(1) 、实践价值校本化课程实施制度能够为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提供价值规范与目标导引,为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提供价值合理性、程序合理性、技术合理性的基础和依据。从而为增强课程对学校的适应性和对学生的适应性提供制度保障。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来看,校本化课程实施制度为学校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程序文明”提供依据。如果缺少了校本化课程实施制度,教师课程实施决策中的课程判断、课程选择、一课程开发等行为便没有了规则, “

15、长官意志”会左右教师的课程实施行为,或表现出学校在课程实施问题上的“茫然” 。一个没有课程实施规范和“程序文明”的学校,要开发出有价值的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的课程实施是难以想象的。(2).理论价值校本化课程实施制度是学校课程制度系统的核心要素,校本化课程实施制度的研究,有利于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理论体系的完善,促进课程制度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能为其他的学校课程制度的建构提供提供理论的借鉴。2 2本项目研究目标与内容本项目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对论文研究的结果性表述,对论文的研究起着统领性的作用。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多元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探究国家课

16、程校本化实施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并总结个案学校个性化实施国家课程的具体思路、做法、利弊,以期通过研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范例。2.2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为实现研究目标而从事的基础性工作。为达成上述研究目标,本研究设计了如下几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对课程实施及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理论探讨;第二,对样本学校课程实施的详细策略介绍;第三,对样本学校课程实施的总结与反思;第四,对课程校本化实施问题的规律性揭示。本项目通过对现有的基础型课程的研究,特别是通过“文科类教学的有效性实践” 、 “理科类教学的有效性实践” 、 “有效作业设计” 、 “基础型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制订教学五环节的学校实施细化方案” 、 “基于课型的课堂教学研究” 、 “高中合作教学模式”等 9 个子项目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一些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比较好的基础型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教学路径、有效的学生作业,并对其中一些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反思等) 。各项目具体研究目标和内容如下:1 1、文科类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