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41863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全)(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观潮观潮导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认读 6 个生字:盐、据、昂、鼎、沸、崩;会写 8个生字:盐、据、卧、塔、沸、震、吼、涨。2、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和观潮的时间、地点以及人们观潮时的心情。3、读通课文,分清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有关段落,感受大潮的壮观景象。重点难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一、预习课文,完成练习1、初读课文,请家长听写生字词。2、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钱塘江大潮奇观在我国的( )省,每年的农历 ( )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最佳观潮点在( ) 。(2) (认真听)潮来前,只听见远处传来( )的响声,好像( ) 。潮来时那声音如同( ) ,好像( ) 。

2、当大潮过去后,江面上依旧( ) 。2(3) (仔细看)潮来前,在远处的江面上只是出现( ) ,随着大潮越来越近,那“白线” ( ) ,当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大潮( ) ,犹如( ) 。当大潮过去后,江面上的余波( )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 ) 。(4) (查资料)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由于天体( )和地球自转的( ) ,再加上杭州湾呈( )的特殊地形有关。3、熟读课文,你认为钱塘江大潮为何被称为“天下奇观” ,再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二、课后复习,完成作业1、背诵课文 3、4 自然段。2、根据课文和你想象的画面,创造性复述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3、模仿课文 35 自然段

3、,写一场大雨,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3三、知识链接http:/ 火烧云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的 16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 13 个字。能正确读写“火烧云、喂猪、笑盈盈、高寿、百合色、茄子紫、跪着、模糊、凶猛、庙门、蹲着、镇静、必需、揉眼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一、预习课文,完成练习1、初读课文,请家长听写生字词。2、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比比谁找得多) 。4(2)火烧云变化万千,像 ;像

4、;像 ;像 。(3)抄写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吧。3、查阅资料,你知道火烧云是如何形成的吗?搜集火烧云的图片,明天展示给组内的同学看。二、课后复习,完成作业1、背诵课文喜欢的自然段(最少两段) 。2、根据课文和你的想象,画一张火烧云的面。3、模仿课文,写一种自然景观,并用上生动的比喻句。三、知识链接http:/ 四季童话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3、了解课文是怎样描写出四季的特点的,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一、预习课文,完成练习1、初读课文,抄写下列生字词。撇嘴 嫩芽 错落 琴弦 发卡 烘干 稀里哗啦挎篮子 香蕉 甜橙

5、恬静 均匀 斑斓 烤熟2、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童话中四季的主人公是谁?分别讲了他们怎样的故事?6(2)从这些故事中你都知道了四季的哪些特点?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吧。的春 的夏 的秋 的冬 (3)抄写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吧。3、选择一个季节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先请爸爸妈妈听一听,明天再读给大家听吧。家长选项:读得非常好( ) 读得还不错( ) 还要再读( ) 组员评分:朗读流利( ) 没有添字漏字( ) 没有读错字( )有感情( ) 声音响亮( )7二、课后复习,完成作业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季节。3、模仿课文,以“风、雷、电、雨”为题,写一篇雨季童话 。9 满山的灯笼火把导学案学习

6、目标: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冷静,并体悟人与人之间那种深情厚谊。2、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雨幕、盲目、坚持” ,正确运用这些词。用“坚持”说话。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预习课文,完成练习1、初读课文,抄写下列生字词,并请家长听听,你读准字音了吗。(家长签字: )外婆 杂活 幸亏 瘦弱 恰好 卡住 盲目四肢 坠入 背篓 援救 拽住 哆嗦 冻僵狂风骤起 茫茫雨幕 滑溜溜 82、请将课文美美地读几遍,再读给家长听,让他们来给你评评分吧。语句流畅( ) 没有读错字( ) 没有添字漏字( )有表情( ) 有肢体动作( ) 有感情( )家长打分: 3、按课文内容填

7、空。(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试着用简单的语言写下来。(2)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本段中的动词,比比谁找得多又准。我找到的动词有: (3)找出课文里“我”遇险后反应的句子,并用“ ”划出来。4、你如何理解课题满山的灯笼火把 ,请表达出来,并在明天与小组同学讨论。如果你有更好的题目,也请写下来。二、课后复习,完成作业1、听写生字词。 (家长签字: )92、用“坚持、坚信、渴望、幸亏、漫山遍野、泪如泉涌”各写一句话。 (写在日记本上)10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树叶都是绿色的吗导学案导学案1、自学生字表里的生字,重点识记“践、诺、辈” 。2、找出下列词语出自课文哪句话,用“ ”划出,并结合上下文解释

8、它们的意思。兴味盎然: 经久不忘: 异口同声: 千奇百怪: 人云亦云: 不折不扣: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一比谁最言简意赅)4、找出同课题树叶都是绿色的吗相关的自然段读一读,并想一想,林巧稚从这件事里学到了什么。 (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可以在课文里找依据)5、林巧稚从这件事里学到的对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找出课文中10的原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联系学案最后的知识链接来考虑,了解一下林巧稚其人)6、读了课文,谈谈你对哪一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胆子要大,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来说)知识链接知识链接林巧稚(19011983) ,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9、。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 。林巧稚一生亲自接生了 5 万多婴儿,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贡献,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林巧稚不仅医术高明,她的医德、医风,奉献精神更是有口皆碑,自她走上工作岗位到临终前夕,心中装着的只有妇女、儿童的安危。在生活和事业两者不可兼得的条件下,她选择了事业,为事业终身未婚。追悼会遗像两旁垂下 45 米高的幛联,上面写着:“创妇产事业,拓道、奠基、宏图、奋斗、奉献九窍丹心,春蚕丝吐尽,静悄悄长眠去;谋母儿健康,救死、扶伤、党业、民生,笑染千万白发,蜡炬泪成灰,

10、光熠熠照人间” 。60 个字反映了她 60 余年的工作和她的业绩。1111 成长导学案教师导语: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停成长的。有的时候是别人教我们该怎样做,有的时候是自己有所感悟。在摸索、探寻、疑惑、感动中,我们就这样渐渐长大。看看课文中,谁在成长呢?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3、了解课文中的“成长”是何含义。体会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一、听写本课的生字词(家长签字: )12更正: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1)请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谁在成长?怎么成长?)(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约翰的父母是如何教育他的,从哪些地方可

11、以看出?(可以用几个小标题表示)3、结合自己,说说你是怎样成长的?对父母有想说的话吗?1312* 球王贝利导学案教师导语:你知道贝利吗?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球王”吗?去“知识链接”里看看,或者用其他方式找找他的故事,希望你喜欢上“球王贝利” 。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贝利是怎样成为“球王”的。学会感恩。一、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解释带点的词语并造句。贫民窟 垃圾箱 椰子壳 干涸 球感 14圣诞节 祈祷 铁锹 别墅 誉为 解释并造句:2、熟读课文,回答问题(1)小时候的贝利是怎样练球的?(2)贝利的“恩人”是谁?为什么?(

12、3)小贝利是如何感恩的?3、你觉得,最终是什么让贝利成为“球王”的?你想说些什么?15知识链接:贝利 1940 年 10 月 23 日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 时,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1956 年,著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即攻入 32 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1957 年,未满 17 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 13 麻雀麻雀导学案导学案教师导语:同学们,世界上的爱那么多,最无私的只有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爱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谱写了无数感人至深的乐章。不仅人类有母爱,动物也有。好好读一读麻雀这篇课文,希望你能感受到鸟儿之间动人的爱。学习目标:1、我要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 “搏斗”造句。 。2.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熟读课文,了解文中角色间的关系。一、初读课文。161、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难度的地方多读两遍。 (家长签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