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附计算)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37141697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附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附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附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附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附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附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轨道交通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附计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基坑降水施工方案1 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1.11.1 工程位置及内容工程位置及内容xx 市轨道交通 xx 工程 xx 火车站站位于 xx 火车站西广场北侧,车站中心里程为 XX,为地下二层结构。车站基坑宽度为 20.827 米,总长度 233.7 米,占地面积为 11440 平方米。设计划分为 A、B、C 三个施工区段:A 区段位于 xx 西侧;B 区段位于 xx 高架车道下方,穿越 xx;C区段位于现 xx 下方。基坑开挖深度为 15.517 米,车站主体标准段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 1000,桩心间距 1200,基坑内设三道钢管(锚索)支撑,钻孔桩间设单排高压旋喷止水

2、帷幕,桩径600,桩底进入基坑下不小于 2 米;车站出入口及通道距主体结构较近,底板最大埋深约 9 米,围护结构采用土钉墙。本工程基坑的安全等级为一级。车站主体结构的基坑变形保护等级为一级。1.21.2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1.2.11.2.1 工程地质工程地质地铁 xx 站站所在地区属于 xx 三级阶地区,地面标高 24.527.2米。车站开挖范围内各各土层由上而下依次为:1-1 杂填土:上部多为沥青水泥路面,下部由碎石、灰渣和一般粘性土等混合构成,厚度 0.52.3 米。1-2 素填土:灰褐黄褐色为主,稍湿-饱和、较松散,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分布于场区部分地段,厚度 1.04.9 米。2 粉质

3、粘土:黄褐灰褐色,含氧化铁,夹灰色条纹,呈饱和、可塑状态,厚度 3.35.2 米,层顶埋深 1.05.7 米。3 粘土:棕黄黄褐色,局部为棕红色,饱和、硬塑坚硬,含铁锰氧化物、高岭土,分布较均匀,厚度 4.512.6 米。4 粉质粘土:褐黄黄色,可塑状态为主,饱和,含氧化铁及高岭土,砂性较重,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段。厚度 1.021.4 米。5-1 粘质粉砂: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含氧化铁及少量高岭土、云母片,厚度 0.710.2 米。5-2 粘质中砂:黄色、饱和、中密,含氧化铁及及云母片,厚度3.516.0 米。6-1 角砾夹中粗砂:黄色、饱和、中密密实,角砾或砾石粒径一般为 0.33,局部夹

4、少量卵石,厚度 1.07.0 米。7 粘土:黄褐灰褐色为主,呈饱和、可硬塑状态,局部夹碎石及未完全风化之岩块,该层主要分布于 K1213 及 B5K7 地段,厚度4.715.0 米,层顶埋深 3.536.0 米。8 灰岩:灰色,为较完整灰岩,主要分布于场区 K13 号孔地段。隐晶质结构,块状构造,层顶埋深 14.5 米。1.2.21.2.2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工程范围内的地下水主要表现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和基岩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存于人工填土中,水位不连续,无统一的自由水面,主要接受地表水与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一般较小。弱承压水存于粘质粉砂、粘质中砂、含角砾中砂屋等砂层等砂类土及碎石类土层中,与

5、 xx 有水力联系,水量可观。基岩裂隙水主要存于强风化泥岩,石英砂岩中,除石英砂岩中基岩裂隙水具一定水量外,水量一般很少。2 2 降水目的降水目的根据本站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结构施工的设计要求,降水的目的为:(1)通过降水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压缩固结,以提高土层的水平抗力,防止开挖面的土体隆起,改善土体开挖运输性能。(2)在基坑开挖施工时做到及时降低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保证基坑的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3)及时降低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承压水水头,防止基坑底部发生涌水翻砂,以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定性。3 3 降水设计降水设计3.13.1 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

6、标见表 3.1-1层物 表3.1-1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取自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标抗剪强度粘聚力c内摩擦角静侧压力系数 k0渗透系数 层号岩土名称平均层厚密实度或状态(kpa)(0)(10-7cm/s)(1-1)杂填土2.68松散稍密9182.8(1-2)淤泥2.24流塑1047.4(2)粉质粘土3.24可塑27130.432.4(3)粘土8.16硬塑坚硬37160.331.45(4)粉质粘土夹粉砂5.73可塑硬塑松散稍密28120.381.67(5)粉细砂6.20中密03311.5m/d(6)粉细砂3.66密实03514.5 m/d(7)中砂夹角砾密实03918.8 m/d3.23.2 降水设

7、计要求根据设计图及地质资料情况,地下水埋深 11.2m,施工时水位降低值达到 7.636m,降水深度达到 18.836m;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Q3al+pl 层砂类土中,渗透系数达到 11.5m/d18.8m/d。根据这两个特征,决定在基坑四周采用深井井点均匀降水的方法将施工中的水位降低至基底下 2m。3.33.3 降水井设计降水井设计012321-承压水位 2-不透水层 3-承压水基坑的隔水帷幕采用旋喷桩,用该工法施工桩垂直度好,桩与桩之间搭接好,桩的深度达 23 米,已进入底板以下 4 米左右。降水采用降水管井,根据地区的经验,采用均匀布井。水的涌水量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基坑的形状大小及补

8、给水边界条件等有关。根据地勘资料本降水井可按承压非完全井计算,同时本车站 A 区、B 区、C 区三段分开施工,所以对三段进行分开计算。1、基坑排水量计算基坑排水量可依据下式进行计算:002.73lg(1)lg(10.2)KMsQRMLM rLr1)渗透系数的确定K=Kihi/hiKi、hi-各土层的渗透系数(m/d)与厚度(m)根据设计可求得 K=16m/d。2)承压水层厚度 M 值确定M 取值: M=18.9m,由地勘料得。3)井点系统的影响半径 R0R0=R+r0R-由经验公式确定的影响半径,r0-环形降水范围的假想半径(1)影响半径 R无观测孔,由经验公式 R=10sk1/2=305m;

9、s=7.64mAB确定环形降水范围的假想半径 r0(2)因为基坑为长方形,且 l/b2.5;r0=(l+b)/4式中 -系数(m2),查表得 A、B 区:=1.15;C 区:=1.12l-基坑长度(m)b-基坑宽度(m)得: A、B 区: r0=22.7m ;C 区: r0=43.1m ;(4)基坑涌水量002.73lg(1)lg(1 0.2)KMsQRMLM rLr得: A、B 区: QA = QB =4478m3/d;C 区: QC=6399m3/d;2、降水井数计算1.1Qnqq 为单井管涌水量,计算每根井点最大出水量 q=120rLk1/3=302m3/d,本工程取 300 m3/d

10、,得:A、B 区: nA = nB =16 个;C 区: nC=24 个; 考虑到开挖顺序,在施工 B 区时可与 A、C 区共用 8 个井,故本工程共需 降水井 48 个,降水离基坑边的距离为 4 米其布置见图 1。施工 A 区降水井布置图 施工 B 区降水井布置图C(其中 为 与 A、C 区共用的降水井)施工 C 区降水井布置图 3、井点管长度L=D-h+s+r0/10=24.4m,其中滤管长 4m。4、校核水位的实际降低数值井点数量确定后,根据根据下式确定所采用的布置方式是否能将地下水位降低到规定的标高,=29.2m2 0(lglg)1.366QhHRxK实际可降水位 s=H-h=39.1

11、-29.2=9.9m,超出需要降低水位数值7.64m,满足降深要求,故布置可行。3 34 4 主要机具、设备主要机具、设备1)井管井管由滤水管、吸水管、沉砂管三部分组成,共长 24.5m,为直径 500mm 无井孔井口出水管井管潜水水泵过滤段滤网导向管 封底钢板板 沉砂管小砾石粘性土井盖出水总管注:单位:mm深井点构造图 缝钢管,具体见图 2。滤水管:长 4m,在钢管上分三段开孔,在开孔的管壁上焊 6mm垫筋,要求顺直,与管壁点焊牢固,外包 41 孔/cm2 镀薪钢丝网各两层或尼龙网,上下管之间用对焊连接。吸水管: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钢管制成。沉砂管:采用与滤水管同直径钢管,下端用钢板封底2)水

12、泵根据单井涌水量、管井长度选定抽水机具为潜水泵,型号:QY-25,流量:15m3/h,扬程 25m,电机功率 2.2kW。3)排水管用 500mm 混凝土管,并设 0.3%的坡度,与附近下水道接通。 4)成孔设备 600 井点管孔采用 ZO300 型反循环钻机成孔,泥浆护壁。4、降水施工工艺 4.1 工艺流程 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砂砾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3 34 4 抽水试验抽水试验3 34 41 1 试验目的为了评定含水层的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场地水文地质参数,根据设计要求,抽水

13、试验必须在井群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选用井位图上降水井作为抽水井,另一降水井暂作为观测井,采用深井潜水泵,井打好后,先各抽 12 天或更长时间,以确保抽水时流量稳定,待水位恢复,抽水开始前应测定孔内和潮水水位变化情况,则抽水试验应选择井内水位波动相对平稳的时段。开始进行抽水试验,观测前,测量两口井的初始水位。观测水位时间间隔:抽水开始 010 分钟,每分钟观测 1 次共 10 次;1030 分钟,每 2 分钟观测 1 次;,30100 分钟每 5 分钟观测 1 次;100 分钟以后每 50 分钟观测一次。如 48 小时仍无法大致完整绘出Slgt 和 lgs-lgt 曲线,时间还可能继续延长,根据

14、抽水试验得到参数,分析第 5-2 层与第 5-3、6-2、6-2 层土可能存在的水力联系情况,选用合适公式确定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根据测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再重新进行井群计算,优化降水方案,选配适当流量的抽水泵,制定相应的降水运行方案。3 34 41 1 试验目的抽水需要每天 24 小时派人现场值班,并做好抽水记录,每天报水位、流量。记录内容包括降水井涌水量 Q 和水位降深 S,并在现场绘制S-T,Q-T,SQ 曲线与基坑开挖深度附近监测资料绘于同一图上,了解其相关关系,以掌握抽水动态,指导降水运行达到最优。选择有代表性的井及时抽干井内的水观测恢复水位,以准备掌握水位降深,又不过大影响降水正常运行

15、。抽水运行期间还必须注意观测沉井进展情况,记录沉井标高,注意收集沉井监测资料变化情况。5.2.14、在基坑开挖前 20 天开始进行预降水,降水深度为底板下2m。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停止抽水。6 6 降水的运行降水的运行(1) 试运行:首先准确测定各井口和地面标高、静止水位,然后开始试运行,以检查抽水设备、抽水与排水系统能否满足降水要求。在降水井的成井施工阶段要边施工边抽水,即完成一口投入运行一口,力争在基坑开挖前,将基坑内地下水降到基坑底开挖面以下2.00m 深。水位降到设计深度后,即暂停抽水,观测井内的水位恢复情况。(2) 降水运行1、降水运行中的水位和出水量的控制降水井在基坑开挖前二十天进行

16、,以便提前疏干地层滞水,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层自稳能力,顺利进行无水作业。降水井抽水时,潜水泵的抽水间隔时间自短至长,降水井内的每次抽水后,应立即停泵,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开泵抽水的次数应适当增多。降水运行过程中,做好各井的水位观测工作,及时掌握承压含水层水头的变化情况。降水运行期间,现场实行 24 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各项质量记录,做到准确齐全。降水运行过程中对降水运行的记录,及时分析整理,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合理指导降水工作,提高降水运行的效果。降水运行记录每天提交一份,对停抽的井及时测量水位,每天 12 次。(3) 降水运行的注意事项做好基坑内的排水准备工作,保证基坑内雨水及其它渗漏积水能及时抽干。降水运行阶段要经常检查泵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