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层的判断及控制方法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37459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弱层的判断及控制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薄弱层的判断及控制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薄弱层的判断及控制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弱层的判断及控制方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omment A1: 受结构弯曲变形的影 响,此法算出的刚度比随层数增加而 降低,有时严重失准Comment A2: 转换层手动指定薄弱 层,调整信息Comment A3: 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要 求的,也需手动指定薄弱层Comment A4: 竖向平面布置收进和 质量比超出 1.5 也要手动指定薄弱层结构薄弱层控制及验算结构薄弱层控制及验算SATWE 软件对结构薄弱层的判断软件对结构薄弱层的判断一、 规范要求,程序也能自动判断为薄弱层的情况 程序自动验算抗规表 3.4.2-2 的第 1 条“侧向刚度不规则” ,自动判断出满足这 条规定的薄弱层。需要说明的是,抗规 3.4.2 条表 3.4.2-

2、2 中刚度比的计算方 法采用的是地震力与层间位移比,并非剪弯刚度和剪切刚度,这一点在 3.4.3 的条文说明中有明确规定。 二、规范要求,但程序不能自动判断为薄弱层的情况 (1)有些情况,如框支转换层结构的转换层,程序可能根据计算结果,按照表 3.4.2-2 的第 1 条判断出它不属于薄弱层,但是按照表 3.4-2-2 的第 2 条“竖 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判断,转换层应该为薄弱层,因此设计人员要人为指定 转换层为薄弱层,否则会留下遗患。 (2)程序不能自动判断满足表 3.4-2-2 第 3 条“楼层承载力突变”的楼层为薄 弱层,但在 WMASS.OUT 文件中输出了楼层受剪承载力的计算结果,

3、其是否为薄 弱层需要设计人员人为指定。 (3)抗规条文 3.4.2 和 3.4.3 说明:除了表 3.4.2 所列的不规则,美国 UBC(1997)的规定中,对竖向不规则尚有相邻楼层质量比大于 150%或竖向 抗侧力构件在平面内收进的尺寸大于构件的长度(如棋盘式布置)等。最新版的 程序在 WMASS.OUT 文件中输出了相邻楼层质量比,但没有做薄弱层的判断,需 要设计人员人为指定。 (4)错层结构其层间刚度很难定义,所以为保险起见,可将所有错层都定义为 薄弱层。对于这种由于填充墙相邻层布置数量差异大造成的薄弱楼层,也最好 指定为薄弱层。类似于这样的例子在工程中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举 结构薄

4、弱层的验算和控制A 控制意义:控制意义:避免薄弱层的轻易出现,若不可避免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加强B 规范条文规范条文高规的 4.4.2、5.1.14 条规定,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小 于其上一层的 70%或小于其上相临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 80%,或某楼层竖向抗 侧力构件不连续,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 1.15 的增 大系数。 规范规定:高规的 4.4.3、5.1.14 条规定,A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 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 受剪承载力的 65%;B 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

5、应 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 75%。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楼层层间抗Comment A5: 1.25 新规范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 80%,其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 震剪力应乘以 1.15 的增大系数。 C 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计算方法及程序实现薄弱层方法之一:按层刚度比来判断 薄弱层方法之二: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 薄弱层方法之三:按楼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来判断按层刚度比来判断 规范对结构的层刚度有明确的要求,在判断楼层是否为薄弱层时,抗震规范和 高规建议的计算层刚度的下列方法(地下室是否能作为嵌固端、转换层刚度是 否满足要求等,都要求有层刚度作为依据): 方法 1:高规附

6、录 E.0.1 建议的方法即剪切刚度:Ki = Gi Ai / hi 方法 2:高规附录 E.0.2 建议的方法即剪弯刚度:Ki = Vi / i 方法 3:抗震规范的 3.4.2 和 3.4.3 条文说明及高规建议的方法即地震剪力位 移比刚度:Ki = Vi / i 由于层刚度产生的薄弱层,可以通过调整结构布置、材料强度来改变。按楼层承载力比来判断 程序将薄弱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乘以 1.15 的增大系数。 选择剪力位移比方法计算层刚度时,一般要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条件。对 于有弹性板或板厚为零的工程,应计算两次。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计算层刚 度并找出薄弱层。再在真实条件下计算,并且检查原找出

7、的薄弱层是否得到确 认,完成其它计算。 转换层是楼层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的薄弱层。不管该层程序判断是否满足刚 度比要求,用户都应强制该层为“薄弱层” 。对于错层、刚度削弱层,以及承载 力比值不满足规范的楼层,也应采用“强制薄弱层”来特别指定。 由楼层承载力产生的薄弱层,只能通过调整配筋来解决。如提高“超配系数” 等。按楼层弹塑性层间位移角来判断 结构弹塑性变形验算,指罕遇地震下结构层间位移不超过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属变形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规范: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取值,7 度 max 为 0.50 或 0.72;8 度 max 为 0.9 或 1.2;9 度 max 为 1.4。 计算方法:简化方法,适用于不超过 12 层,且层侧向刚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 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