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25950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xx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xx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xx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xx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xx 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为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以下简称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 )和xx 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根据xx 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相关规划,编制本规划。一、 “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十二五”以来,我省教育事业坚持创新,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主要目标全面实现。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普及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80%;职教大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高等教育“双百工程”圆满完成,

2、高教强省建设顺利实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4.3%,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全面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共向社会输送了近 280 万大中专毕业生,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8 年左右。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我省

3、 2 已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转变,迈向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和教育强省的新征程。专栏 1 “十二五”时期 xx 省教育事业主要成就指标单位2005 年2010 年比 2005 年提高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32.848.515.7义务教育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599.90.4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7.899.21.4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万人74.579.95.4在校生万人187.2223.936.7其中:普通高中万人116.9127.610.7中等职业教育万人70.396.3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5.080.035高等教育普通高校校数所8110019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万人9015565

4、其中:普通本专科万人58.993.935.0研究生 万人2.23.91.7成人本专科万人10.615.1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7.324.37专任教师专任教师总数万人53.758.24.5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199.90.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5.198.63.5普通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84.193.29.1中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所占比例%70.579.59普通高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所占比例%31.449.117.7二、 “十三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社会重视教育、珍惜人才,为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创造了 3 良好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

5、先发展的位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并纳入民生工程,先后推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职业教育大省和高教强省等重要战略举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日益增长。政府、社会和个人对教育发展愈加重视,形成了重视教育、珍惜人才的良好局面。xx 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对教育事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黄金发展期,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互促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的主题主线,实现我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必将在规模速度、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形成积极推动作

6、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积极推进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国家从专项改革、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三个层面,确定了改革试点十大任务,我省被确定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将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教育督导、教育投入等多个领域率先开展改革试点,为我省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构建了新平台,增添了新动力。面对建设美好 xx 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需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教育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体 4 系尚未建成,多渠道办学活力不够强劲;城乡

7、、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皖北地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现有教育格局和容量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还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资源在各教育阶段分配不尽合理,发展仍不平衡,人才培养质量仍需提高;教育投入需进一步加大,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影响教育科学发展的外部体制、机制性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进一步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

8、展的支撑度、对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的贡献度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二)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位于中部地区前列。到2015 年,建设更加均衡的基础教育,更具特色的职业教育和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具体目标: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普及水平。到 2015 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 6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 85%,全省每个乡镇都建 5 有 1 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全省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 99%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3%以上,残疾少年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权益得到有效保

9、障,全省“三残”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9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到 2015 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 180 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87%以上,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初步建立起以就业、创业和技术创新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需求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到 2015 年全省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到 150 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36%。高等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取得明显进展,高等教育布局、

10、结构进一步优化,应用型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各种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快速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开展社区教育评估与督导,着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立体系完备的社区教育机构。到2015 年,建立省、市、县、乡镇(街道) 、社区(村)五级教育培训体系,满足人民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专栏 2 xx 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主要目标 6 指标单位2010 年2015 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万人100.815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48.56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85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

11、率%99.999 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88.893 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万人22418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0.087 以上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96.390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45.745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万人155150 以上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万人93.9100其中:研究生在学规模万人3.94.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4.336专任教师小学专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所占比例%71.275初中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所占比例%60.565普通高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所占比例%3.48注:*含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含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数。xx 省人力资源开发“

12、十三五”主要目标指标单位2010 年2015 年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口数万人400450 7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年%9.410.310.51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其中:受过高中阶段以上教育的比例年%12.380.213.387.0四、主要任务(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和具体措施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在校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推进教学体系与内容创新。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精选内容,优化结构,文理交融,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开放兼容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加强学校体育、艺术、卫生、安全工作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保证在校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培养青少

14、年良好 8 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加强艺术课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开展安全文明教育,增强学生抵御不良行为和文明守法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以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促进中小学学生幸福快乐成长。加快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为农村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规范中小学和幼儿园办学行为,改进教育评价制度。加大中小学办学违规行为治理力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规范幼儿园办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科学保教,禁止使用幼儿教材,纠正小学化倾向。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完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改革

15、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积极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引导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二)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建立更加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注重内涵发展。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普通高中,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建立更加均衡的基础教育体系。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强化政府职责,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9 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园,鼓励机关、团体、国有企业办园。认真落实城市小

16、区配套幼儿园政策,扩大公办教育资源。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园建设,积极发展村级学前教育。积极扶持和引导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从 2011 年起,实施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改善学前教育办学资源短缺现象,强化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形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统筹配置资源,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途径、渠道和方式,建立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和补偿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制定县域内城乡统一的教师配置、办学条件标准。研究制定义务教育质量督导评价标准,改革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办法,建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探索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建立县域内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实施动态监测和定期公告,结合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力争经过 5 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办学标准要求。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