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防护站应知应会手册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125778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气防护站应知应会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煤气防护站应知应会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煤气防护站应知应会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煤气防护站应知应会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煤气防护站应知应会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气防护站应知应会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气防护站应知应会手册(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煤气防护站应知应会手册煤气防护工作制度:煤气防护工作制度:1 掌握企业内部动态,做好煤气安全宣传工作,加强煤气安全技术学习;2 有计划的进行煤气设备监督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同有关单位联系尽快解决,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3 加强现场指导,严格执行煤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人身、设备事故发生。煤气检测、实验及时准确保证安全;4 严格执行煤气作业票票证手续,认真审批煤气作业“两证一票”(煤气系统设备动火许可证、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堵抽煤气盲板作业票);5 做好煤气区域事故的抢救工作,协助领导处理煤气着火事故及煤气爆炸事故的抢救工作。煤气防护标准:煤气防护标准:1 严格执行煤气安全规程,对不符合规定的

2、,及时提出改进措施;2 发现煤气作业违反安全规程的,立即制止,并通知有关单位,改正安全措施和方案;3 煤气设备检修内容或动火内容与所办票证内容不符时,及时制止工作;4 带煤气作业,使用的防护器材,应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及时进行制止。25 对于新建、改建及验收煤气设备等项工作,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有权提出改进改进措施及建议。防护器材管理办法:防护器材管理办法:1 建立各项煤气防护器材发放、更换、报废、校验、维修台账,并设专人管理。2 空气充填泵、苏生器及报警器保持完好,出现问题及时维修;3 使用空气充填泵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安全。4 空气呼吸器用后要及时清洗消毒,并检查检修使之经常保持完

3、好状态。5 对全公司的煤气防护器材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煤气防护人员的安全要求:对煤气防护人员的安全要求:1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并确认煤气安全规程中相关部分的各种规定。2 除特别紧急情况外,在煤气区域内及煤气设备、设施上的动火、各种带煤气作业或堵抽煤气盲板、在各种受限空间(煤气危险区域或煤气设备内)工作,必须持有提前办理的相应作业票。到现场。3 并带齐全煤气(氮气)防护器具,如煤气报警器等相应的现场必用的煤气、氮气检测仪器等。4 带煤气作业监护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全面观察作业人员的动作、表情和呼吸器报警情况,发现异常后,及时让其离开煤气危险区;一旦出现中毒等情况,

4、立即救护。35 监护煤气危险区域作业时,防护人员作业时要站在上风侧,并注意检测的 CO 浓度变化情况,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6 带煤气作业前,必须检查确认作业场所的操作平台宽敞,防护栏杆符合规定要求,逃生的走梯(即斜梯)或跑道(含坡度、栏杆扶手和踏步防滑杆)符合紧急逃生的要求,保证发生事故后人员能上下行走。7 煤气防护人员及作业人员精神不佳,身体不适不得参加煤气危险作业;8 煤气防护人员的现场监护严禁一人同时监护多个作业点。9 煤气防护人员应严格本岗位的各种规程和制度并遵守各作业点相关岗位的安全规程。10 煤气防护人员工作注意事项:(1)接到各种作业的通知后,要问清确切的作业地点、作业时间和联

5、系方法、联系人;(2)弄请作业类别、准备并确认需带往现场的相应防护仪器、检测仪器完好,并带上相应的作业票、证等;(3)告知站内人员所去的作业现场地点;(4)按预定时间到达作业现场。煤气防护站监测、实验、监护规程煤气防护站监测、实验、监护规程一、检测试验通则:1 煤气防护人员的监测、实验必须认真、仔细,确保检测和实验准确属实。42 取样应有代表性,不得有死角。3 对不合格的指定取样点,煤气防护人员有义务指出,保证安全作业。4 煤气防护人员检测、实验时必须带 CO 数显报警器,作业时应站在上风侧,并注意 CO 浓度,必要时戴空气呼吸器。5 检修动火工作中每两小时必须重新检测、实验。工作中断后,恢复

6、工作前 30 分钟也也要重新检测、实验。6 对于不能或不具备吹扫条件的煤气设施的动火实验,实验前必须打开上下人孔、手孔或放散,使设备内部自然通风;检测、试验点应包括所有打开的上、下人孔、手孔或放散。7 每处连续监测、实验应不少于三次。8 检测、实验合格后要按要求认真填写检测、实验表。二、停煤气动火实验二、停煤气动火实验(一)高炉煤气停煤气动火实验:1 检测、实验前必须确认煤气来源已被可靠的隔断;所有与停煤气的设备和管道相连通的设备管道全部处于吹扫状态,利用水封配蝶阀(闸阀)作为煤气可靠的隔断装置时,必须保持水封溢流管溢流。高炉煤气设备及管道停煤气动火实验方法可用 CO 数显报警器实验和 CO

7、检测管实验。2 CO 数显报警器实验法:检测前确认所用 CO 数显报警器能检测出真实准确 CO 浓度值。带有取样管的进气孔处装上取样管,5用氮气置设备和管道内的换残存煤气时,应依次各打开各末端放散上的取样头阀门,用手掌近距离的对住取样头的排气口,确认感到有气流的冲击后,将 CO 数显报警器的取样管插入煤气放散管的取样管内(或用 CO 数显报警器的进气口对住取样管的排气口),观察数值的变化情况,连续三次,待数值稳定在数显报警器满量程(最大值 2000ppm)的 2/3,且不数值一次比一次降低为合格。3 检定管检测法:检定管检测法:-在指定取样点取样检测前,应检查检定管是否在有效使用期限内。-每次

8、取样前应排净检定器内的残存气体;-用检定器取样 50ml,将检定管两端切开,按检定管上所标的箭头方向连接在检定器上,推检定器活塞杆,使气样在 100 秒内匀速通过检定管。-CO 连续三次检测都在 2%以下,且一次降低为合格。-每一处取样检测后,要在所用的检定管上贴上所取样地点的标签,保存到动火作业完毕。(二)转炉煤气与混合煤气停煤气动火实验:(二)转炉煤气与混合煤气停煤气动火实验:除可利用高炉煤气停煤气实验的方法外还可利用爆发实验法。1、停煤气设备和管道必须可靠的隔断煤气来源,在始端通上氮气或蒸汽,末端放散阀打开,吹赶一定时间残存煤气后,关闭末端放散阀,使煤气设备和管道内形成一定的压力。2、爆

9、发实验:、爆发实验:6-使用爆发筒时应提拿筒把手,以免实验后筒体高温烧伤。-备好点火用的火种及引火物;-打开爆发筒盖,在指定取样头打开取样阀取样时,打开筒底旋塞阀(或孔塞),使空气排出,然后关闭筒底排气孔旋塞;-取样完毕后要迅速盖住爆发筒盖,关闭取样阀门;-迅速离开取样地点和泄漏煤气的管道和设备,点燃引火物做爆发实验。爆发实验时,不得将爆发筒口对着自己或他人。-实验连续三次以上不着火、不爆鸣为合格。3 在运行的煤气管道或设备上动火的检测和实验。在运行的煤气管道或设备上动火的检测和实验。(1)在运行的煤气管道或设备上动火的检测和实验应使用爆发筒或 O2数显检测报警器。(2)在指定取样点或动火部位

10、取样,以 O2含量低于 1%或做爆发实验连续三次稳定燃烧到底为合格。4 引煤气实验引煤气实验(1)引煤气实验应分两个步骤:在氮气或蒸汽置换空气阶段进行 O2含量实验;在煤气置换氮气或蒸汽阶段则要进行爆发实验。(2)引煤气实验应先后使用 O2数显检测报警器和爆发筒。(3)在氮气或蒸汽置换空气阶段,用 O2数显检测报警器在指定取样管检测,当 O2含量三次检测均低于 1%时为合格。7(4)在煤气置换氮气或蒸汽阶段,用爆发筒在指定取样头处取样做实验。实验时点不着火或点火后发出爆鸣或点燃后着不到筒底均为不合格;(5)连续实验三次稳定燃烧到筒底为合格。5 停煤气进入煤气管道或设备内作业的检测实验:停煤气进

11、入煤气管道或设备内作业的检测实验:(1)停煤气进入煤气管道或设备的检测应使用 CO 和 O2数显检测报警器。合格标准,在煤气设备内动火作业 CO 含量小于24ppm,同时 O2含量不小于 19.5%,CO 浓度超过 50ppm 时戴隔离式空气呼吸器。非动火的煤气管道或设备内工作的检测合格标准,遵守本规程不同 CO 浓度值与对应允许最长工作时间的规定。(2)检测、实验前必须确认煤气来源可靠的隔断,必须确认所有与停煤气设备、管道相连通的管道、设备全部处于吹扫置换状态。(3)必须确认在强制通风或自然通风吹扫氮气时可靠的隔断氮气来源(断开胶皮管或氮气堵盲板),若是蒸汽应关闭阀门后断开。(4)检测、实验

12、应先在煤气设备、管道末端放散处或末端人孔处进行,合格后再逐一检测、实验所有作业部位,直至全部合格。6 煤气作业监护煤气作业监护(1)严格执行本规程的煤气作业票制度,未经批准和检验合格不准签发煤气设备动火许可证、煤气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和抽堵煤气盲板工作票;8(2)凡作业票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许作业和签发作业票;(3)凡检测、试验不合格的,不允许作业和签发作业票;(4)作业票上的安全措施必须逐一落实,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不允许作业和签发作业票;(5)签发作业票时应字迹清楚,注明环境 CO 浓度以及允许作业的相关依据。7 煤气泄漏、中毒、着火、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煤气泄漏、中毒、着火、爆炸事故的应急处

13、置(1)接到有煤气泄漏、中毒、着火、爆炸的事故通知后,应立即携带救护器具和防护仪器等迅速赶赴现场。(2)协助事故单位、消防队或有关部门做出迅速慎重准确地处理事故方案,并指导事故的急救和按照指挥机构的指令进行抢救。煤气事故的抢救煤气事故的抢救一、岗位发生煤气泄漏一、岗位发生煤气泄漏 CO 浓度超标、中毒、着火爆炸事故时应急浓度超标、中毒、着火爆炸事故时应急处理规定。处理规定。1 岗位发现厂房内或值班室内有少量煤气时(CO 报警器显示24ppm 以上),当班人员迅速两人以上戴好空气呼吸器和持煤气报警器检查设备泄露煤气的故障点,并汇报调度和车间领导。2 当发现厂房内或值班室内以及室外工作场所煤气报警

14、器检测CO 浓度超过 80ppm 时,值班人员应立即向调度和车间领导汇报,随后两人以上戴好空气呼吸器,并持煤气报警器检查泄漏煤气的设备故障点,或听从调度或车间领导的指挥进行检查或操作。93 当发现厂房或值班室内以及室外工作场所的 CO 浓度煤气报警器显示 160ppm 以上,且短时间 CO 含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时,可确定为有大量泄漏煤气点,值班人员应立即组织离开煤气危险区,并汇报调度、车间领导和煤气防护站。同时本岗位由班长(或带班长)统一指挥,戴好空气呼吸器查明设备泄漏点和检查危险区域内有无中毒者。4 当发现有人中毒时,立即救出中毒者脱离煤气危险区,并放在上风侧或其他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急救,等

15、煤气防护站人员或医生到达后移交其抢救。5 如发生煤气中毒、着火、爆炸和大量泄漏煤气等岗位无能力事故时,应立即报告调度室和煤气防护站,简要说明事故的性质和发生事故的地点及影响范围,在煤(气)防护站和救护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全体操作人员应迅速撤离煤气危险区,清点人数,划出煤气危险区域,设流动岗哨,禁止一切人员和车辆进入煤气危险区。6 事故处理结束,经煤气防护人员检测确认工作场所的 CO 浓度符合安全标准,并同意后,操作人员方可进入工作场所恢复正常工作。7 当煤气设备发生少量或微量漏煤气着火时,处理方法为:携带便携式 CO 报警器,两人以上,站在上风侧,用黄泥或浸湿的棉衣、棉被封

16、住煤气泄漏的着火口,使煤气与空气隔断,将火扑灭。或用干粉灭火器的排粉口对住着火点,用干粉隔断空气直接将火扑灭。10当火被扑灭后,或在扑火过程中,当工作环境中 CO 浓度达到 50PPm时,须佩戴空气呼吸器和防毒通风面罩进行操作,灭火后对煤气泄漏点采取临时封堵措施,并向调度和车间领导汇报。8 非煤气岗位(指煤气设备附近的岗位),发现 CO 浓度超标时,当班人员应立即汇报调度和车间领导后,并按本规程“作业环境 CO 浓度值与对应允许最长工作时间”的规定要求执行。超出规定范围应迅速撤离至安全场所。二、发生煤气事故组织抢救规定二、发生煤气事故组织抢救规定1 若发生煤气中毒、爆炸伤亡事故,调度应立即通知附近有抢救能力的卫生院(所)来厂抢救,或准备医疗物品等待急救;若发生需要公司无能力扑灭的大火,拨打火警电话 119 救援;向公司主管了生产和安全的副总经理汇报,并负责通知和组织事故单位的领导和抢救单位的领导组织事故抢救;并通知救援车辆到场。 2 煤气防护站,接到调度抢救指令和事故岗位的通知后,应尽快携带救护工器具、设施迅速赶赴现场。3 成立临时指挥机构,指挥人员应是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