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712369 上传时间:2017-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学“通才教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改革论析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学;通才教育;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学校体育学是体育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在通才教育背景下,如何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膨胀,经过五六年连续、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大学在校生人数已是世界第一。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出发,高校人才培养主体是“通才” 。通才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打破专业化的狭窄限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到文武兼备,既懂科学,又有文化,而且有教养。 学校体育学课程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

2、专业理论课,他肩负着教育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双重任务,因此,随着通才教育模式的改革,对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如何适应改革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何谓通才教育 现代意义上的通才教育起端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自我实现为根本目标,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2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当今高等师范教育的通才教育,是指所有大学生均应接受的、专业以外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应着眼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才,倡导培养适合地方教育发展需要

3、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通用型基础教育人才。具体到体育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校体育学课程,按照“通才”培养模式,在教学理念上着眼于未来,强化创造与开放性;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于时代,强化广泛与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着眼于发展,强化多样与针对性;在评价体系上着眼于教学对象,强化适用与科学性。只有这样, 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才符合社会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大环境,培养的人才才是现实社会教育所需要的“通才” 。 2 学校体育学在体育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校体育学是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培养体育教师的一门重点专业性理论课程,是国家教育部 1997 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本科专业

4、课程方案中规定的九门必修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适应与创新能力等。 学校体育学课程在体育教育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整个知识3能力结构中发挥着支柱核心作用,学生在校学习的教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基础课程中的理论与知识及专项运动技能,通过本门课程的整合式教学与学习,与他们毕业后所从事的体育教师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他们将来成为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基础实践能力。 3

5、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办法 3.1 教学观念的改革 传统的 学校体育学教学观念往往偏重于单纯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提出“体育通才”教育,这就要求在(学校体育学的教学中,要从教育观念上有所转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适应社会变化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从以接受学习为中心,向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转变;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社会需求为中心转变; 从以发展智力为中心,向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协调转变;从学生被动学习知识技能,向学生主动学习转变;从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观念转变。在课程改革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体系结构;运用先进教学手段方

6、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倡教学互动;坚持全面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2 教学内容的改革 自 2007 年起我们对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加大力度削枝强干、力求精新,大幅度地舍弃、整合部分内容,做到主线问题归纳精讲,相关问题拓展粗讲。同时,4调整好和其他相关理论课程、运动技术专业课程的关系,划清知识的归属和侧重,避免重复或脱节。 3.2.1 处理好具体内容的系统性,相关知识的连续性和符合时代的前瞻性 对原 学校体育学内容体系总的思路是进行整合、删减或增加,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相关知识的连续性,各章节尽量反映出比较前沿的内容。具体由三个基本板块构成,

7、即学校体育概论、体育教学基本原理、课外体育基本内容。删去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运动训练的有关原理等内容,增加“学校体育思想” , “学校体育的本质、价值与功能” , “学校体育环境” , “学校体育与养成教育” , “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 “学生与家庭体育”等章节。随着学校体育学的发展,我们还要考虑这样一个趋势, 学校体育学未来是否可以发展分化为多门学科,如学校体育概论 、 学校体育技能学 、 体育课运动负荷控制学 、(学校体育与学生健康学 、(体育教育学 、 体育教材与教法研究等等,这尚有待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3.2.2 处理好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基础课程的关系 3.2

8、.2.1(学校体育学 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是学校体育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学校体育学与教育学之间存在着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关系和层次差异。 教育学作为一般性学科,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主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一般现象与规律;学校体育学作为特殊性学科,其研究对5象的范围主要是学校体育领域的特殊现象与规律。 教育学和学校体育学彼此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校体育学在内容上可以超越教育学的相关内容,相反只能是在教育学的有关知识的指导下尽量挖掘学校体育的特点与规律。另外,从学校体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中还看到, 学校体育学实际上位于嘴教育学的下层,这是一个操作层面,其特点是所涉及的原理应该是具

9、体的、实际的和可操作的。 3.2.2.2学校体育学与运动训练学 、 运动竞赛学 、体育管理学 、 体育史 、 体育科研方法等学科的关系 学校体育学在内容上和上述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其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势必会造成学校体育学的“四不像”的局面,将使(学校体育学 的内容特质黯然失色。这需要我们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结合点进行深人细致的研究与分析,但总的原则是必须突出学校体育的特点和学校体育的对象学生的特点(图 1)。 3.3 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新教学模式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以课本知识内容为主、以课本各章节目录为次序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格式,寻求系统学科知识的切人点,在介绍一般基础

10、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的方式开展“拓展性教学” ,使学生在大量搜集相关资料、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展开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辩论等活动,从而培养大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探索意识与能力(图 2)。 63.4 新教学模式下学生综合考核成绩评估体系 根据新的理念、新的内容、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制定新的学生综合成绩评估体系,做到彻底改变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不利于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单一评价过程,将期末考试成绩定为 40%,平时成绩定为 60%,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注重结果引导到注重学习过程上来,平时的考查包括小论文、自评报告、模拟教学、模拟教学分析、学习小组专题讨论、课上对问题的理解力六大

11、方面。 4 改革效果与建议 4.1 效果 学校体育学课程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和赞同,通过学生的教学反馈、教育实习的反馈看,发现学生对于学校体育学课程的兴趣明显提高了,在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思维的拓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等方面的作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在学习方式、学习组织、学习控制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应试教学特点不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了学生的“学” ,强化了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将“走好过程”放到了第一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2 建议 (1)一定要控制上课班级的人数,为讲求教学效果,班额以 35 一40 人为宜,使学生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课内外的各项辅助活动。 (2)考

12、试是教学的指挥棒,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以适应教学改革7的需要,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多种方式、各种途径进行不同目的的考试。 (3)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文献资料查询检索服务,教师提出题目学生积极寻找,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 (4)教学开始,教师应向学生阐述本门课程的具体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以便学生在思想上尽快进人学习状态。 (5)了解学生的课后感受与情况,做到每节课填写 “教学反馈表” ,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以利于下一节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目标的落实。 (6)教学改革必定会给理论课教师带来较大的工作量,这对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具有更多的奉献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