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22759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录集锦(一)1 1 高村中学高村中学 王晓燕王晓燕 课题:初一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第一课时) 课前探究 情景 1:教师不小心把课本掉在教室门口,请同学帮我捡一下,并解释你为什么选择这 条路线? 情景 2:课本P89,如图,小狗和小猫为什么都选择直的路线?“难道它们也懂数 学?” 师:小组先合作,讨论一下。 (学生纷纷讨论,兴致极高) (几分钟后) 师:那位同学能把你们组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请 4 组的 5 号同学回答。 生 1:我会走最直的路线去捡这本书。(该生说着并沿直线走了过去,快速把书捡了起 来) 师:同

2、学们,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路线?而不选择别的路线? 生 2:这样好走。 生 3:这样走最省时间。 生 4:这样走简单。 生 6:这样走最近。 师:为什么这样走最近? 生 5:因为这样走时直的。 生 6:直的最近。 师:(赞许)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因为是直线,所以这条路线最短。 师: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把小狗用一个点 A 表示,把猎物用另一个点 B 表示, 那么小狗走的路线就是线段 AB,把它作为第路线;从走到点,除了线段,还可 以有无数条路线,如第路线,第路线(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在这些线中,哪条最短? 生:(异口同声)最短。 师:(板书) .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

3、中,线段最短。简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师:关于这两个知识点,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不是直线最短。 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距离。注意是线段的长度。 师:请大家理解一下这两个知识点。 (设计意图: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老师的书掉到地上寻求帮助”、“小猫和小狗 为了抢食物而奔跑”这样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背景出发,提出了“难道它们也懂数学?” 的疑问,这样的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认 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堂的一开始就充满灵 动的神韵。把小狗、猎物表示为一个点,把小狗

4、的行走路线表示为一条直线,这样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板书于黑板,教师辅助以语言讲解,让学生充分直观地体会“到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明确两点之间距离的含义,并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根 据课堂教学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思路适时调整提问方式,环环相扣的提出问题,启而不发的 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思路向主题靠拢;并从学生的回答中,不失时机的挖掘“闪光点”,加 以引申引导,以达到本节课的授课目的。) 2 2 米山中学袁吉玲米山中学袁吉玲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师出示幻灯片你认识上面的几何图形吗?他们由哪些图形组成? 生答:多个圆 师指出: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标课题) 圆与圆有几

5、种位置关系? 师指导探究一: 我们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以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也 从公共点的个数来区分的话有几种位置关系? (1)自己动手在两张透明纸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固定其中一个移动另一个,观察 两圆有几种不同位置关系. (2)观看两圆位置关系演示,试着把它们画出来. 生动手,师巡视后请学生到黑板板演 两个圆没公共点如图:(1)(2)(3) 一个公共点如 图(4)(5) 两圆有 2 个 公共点如图(6) 师问:两圆有没有三个公共点? 生答:没有。 师问:为什么? 生 A 答: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如果有三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圆就重 合为一个圆。 师问:看

6、图 1、2、都没有公共点,两圆的位置关系有没有不同的点? 生答:有不同点 师问:不同点是? 生丁答 1 中一个圆的所有点在另个圆的外部,2 中其中一个圆的所有点在另个圆的内部。师指出图一位置关系我们称外图二位置关系称内涵,图三的位置关系是内含的特例: 同心圆 师问那么图 4 和 5 有没有异同点,如果有是什么? 生答;有,一个圆的所有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一个圆的所有点在另一个的外部 师质疑:公共点 T 是在圆的外部还是在内部? 生更正:一个圆的所有点除公共点外都在另一个圆的内部,一个圆的所有点初公共点 外在另一个的外部 师指出图 4 的位置关系是外切,图 5 的位置关系是内切,可以统称为相切

7、。图 6 的位 置关系我们称相交。 师问:两个不等圆有几种位置关系,他们是什么? 生答:5 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师问:如果两圆没有公共点那么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如果两圆有一个公共点那么两圆 的位置关系是? 生答:外离、内含,外切、内切。 师问:两个不等圆有 5 种位置关系,那么两个相等的圆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答:三种。外离、外切、相交。 师:两不等圆的这 5 种位置关系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对称轴是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我们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过圆心的直线 都是它的对称轴,那么两圆在各种位置关系中的组合图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吗?对称轴是什 么?学生争先恐后地

8、回答:是,对称轴是过两圆心的直线。师:过两圆心的直线我们叫连 心线。 大家再观察(4)(5)图形,还能发现什么?在这里学生容易观察出切点在对称轴上, 但说明切点在连心线上有一定困难,特给予一定的时间讨论,教师给予清楚地分析。 师:我们在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除了从定性的角度(公共点的个数)还 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们也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两圆的位置关系。 师问:两圆的位置关系与哪些量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师课件展示:两圆半径不动,移动位置改变两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位置不动,改变 圆的大小从而改变两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回答:两圆的位置关系由两圆的圆心距和两圆的半径有关, 师

9、再问:有什么关系? 师指导探究二、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再生生交流释疑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后由生到黑板板演关系 外离 dr1r2外切 d=r1r2 相交 r1-r2dr1r2 内切 d=r1-r2 内含 0dr1-r2 师问:下面的同学是否同意上面的观点? 生 B 答:内切内含要说明r1要大于r2 并且内含要有等于 0 的情况。 师质疑:为什么? 此生答:因为等圆没有内切、内含的位置关系。内含时有一种特例:同心圆,此时圆心距 为零。师给予肯定。 师总结提高,在数轴上表 在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一般先计算两圆半径的和与差, 学以致用学以致用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3 和 5,两

10、圆心距为 9、8、 7 、6 、5 、4、 3 、2、 1 时两圆的位置 关系是什么? 生答:外离,外切,相交,相交,相交,相交,相交,内切,内含师指导小组合作自 学例题后做课后随堂练习和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 两圆相切,一圆半径为 6,圆心距为 4,求另一圆的半径。 两圆半径分别为 6 和 8,两圆相交,求圆心距。 (教师巡视,抽生到黑板板演) 3 3 崔明宇崔明宇 通过问题链,启动学生们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课题并解决课题也不失为 一种好的方法。比如:配方法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中都有涉 及。但是讲授配方法却经常令人无从下手。我以为,巧借数形

11、结合这种思想可以很好的加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导入:师:我们学过了直接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请你举出几个这样的方程。(学生举例) 这种方程具有什么特点?生:等式的一边是含有未知数的整式的平方,另一边是一个非负数。师:看图,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x,它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如果边长增加 4,新 正方形的边长为 ,面积表示为 ,如果新正方形面积为 400,由此可以列方程 。能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 x 吗?学生不难列出方程(x+4)2=400,并且轻而易举利用直接开平方法求出原正方形的边长 x。 师:在图中,右下角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 ,面积是 。我们截去这个 小正方形,把余下的三部分拼成图形状,现

12、在这个图形是个矩形,它的边长分别是 、 ,面积可以表示成 ,实际上它的面积是 ,于是我们也可以列出一个方 程 。生:x(x+8)=384,即 x2+8x=384。(一)师:这个方程怎样解?(将学生一军,在此之前进行的都比较顺利,基本没有障碍,但 这个问题把学生难住了。)师趁热打铁,把图拼成图形状。现在不是正方形了,需要补上一块什么样的图形才 能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学生回答:4 x4=16 的正方形 )。原来面积是 (384),现在大正方形面积 (384+16=400),现在正方形边长是 (x+4) 。可得方程 x2+8x+42=384+42,即(x+4)2=400(二)对比方程(一)、(二)

13、,实际上就是方程(一)的两边都加上了一个数 42得到方程 (二),这样方程经过我们的操作左边配成了一个我们熟悉的式子:完全平方式。所以这 个方程对我们来说就没有困难了,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来解它。生归纳,师点拨:为什么方程(一)不能用直接开平方的方法解,而方程(二)能呢? 哪一步比较重要?是怎样处理的?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通过这种问题链的形式,层层递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稳扎稳打,循序渐 进,本来水穷山尽疑无路,最终却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村中学高村中学 戴海波戴海波 二次根式乘除法(二) 片段反思:(张主任:您好!论坛中没有公式编辑器,二次 根号

14、打不上) 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是这样导入的:已知:如图所示,四边形 ABCD 为梯形,AD = , BC= ,高 AE= 。求梯形的面积 S. 我将 该题的步骤讲解详细,旨在让学生掌握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梯形。我原以 为我讲解得细了,学生就会掌握得更好!可结果与我预想的相差很远。经过张主任和各位教师的评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1.我以讲授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导致学生的多向思维被我扼杀。我如果只给学生讲授一种做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效果会更 好。我用我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2.小组合作形式化我让学生在此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单项式乘多项式应该如何计算?组 长在合作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很好的带

15、头作用,应该让学生在解题的关键处和多样性处进行 合作讨论,效果会更好。 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是这样导入的:已知:如图所示,四边形 ABCD 为梯形,AD = , BC= ,高 AE= 。求梯形的面积 S. 我将 该题的步骤讲解详细,旨在让学生掌握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梯形。我原以 为我讲解得细了,学生就会掌握得更好!可结果与我预想的相差很远。经过张主任和各位教师的评课,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1.我以讲授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导致学生的多向思维被我扼杀。我如果只给学生讲授一种做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效果会更 好。我用我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2.小组合作形式化我让学生在此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讨论单项式乘多项式应该如何计算?组 长在合作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应该让学生在解题的关键处和多样性处进行 合作讨论,效果会更好。 米山中学代华娟米山中学代华娟 绝对值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回答问题,完成填空: 互为相反数的 6 与-6 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 单位长度6 到原点的距离都等于 6,即相等 5 到原点的距离为 ,记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