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116892 上传时间:2018-04-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洛社花渡小学 缪云芳 111教材分析和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和设计理念: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表达了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但貌似浅显易懂的内容,却寓意深刻,作者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樟树来赞扬宋庆龄高尚的品格和坚毅的革命情怀。审视一下课题,你会发现, “樟树”二字前面的定语很长,是“故居”前的,还是宋庆龄故居前的,这就注定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或者说,这两棵普通平凡的樟树,已经有了作者赋予它们

2、的特殊的含义。再看作者的文字,简单、朴实,但淡淡的叙说中,却处处弥漫着一种情感。课文的四、五两个自然段,看似是对樟树的正面描述,但,如果对应着人来读的话,那么,字字句句都是情。可谓课文无一处在写宋庆龄,但又无一处不在写宋庆龄。所以要真正读懂这篇课文,就必须读懂这个伟大而美丽的名字宋庆龄。但四年级的学生对那个战争年代知之甚少,对宋庆龄这位伟大的国母也不够了解,而且就四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而言,他们对课文的象征手法及文本真正内涵的体悟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难点。针对这些难点和学生实际,我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和阅读了有关宋庆龄的生平简介和能够反映宋庆龄精神品质的小故事,对这一人物形象能

3、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教学中,我从了解“宋庆龄樟树奖”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走近樟树,捕捉特点走近人物,感悟品质树人合一,情感升华,进而领悟课文的写作特色:借物喻人。这一教学设计顺应了文本形式和内在文脉,也顺应了学生思维和认知的水平和规律,当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文章的写作思路或者情感抒发的路径相一致的时候,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就自然天成,水到渠成了。2但这样的教学仅仅完成了课文思想内容和情感上的学习,对于语文这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而言,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于是,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考、对比、联想,收获阅读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层层深入、对比烘托的表达方法,收获写作方法;注重引导学

4、生运用文中出现的关联词语进行语言操练,锻炼表达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和习得的就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位的和谐共生,更有效地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紧扣文本内容,感悟樟树蓬蓬勃勃、香气拒虫等特点和内在的精神品质,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层层深入,对比烘托的表达方法,并练习用关联词语进行说话训练。2、通过课外资料的搜集和阅读,了解和感悟宋庆龄爱国爱民、一身正气、坚贞高洁等伟大精神,激发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3、对比樟树和宋庆龄的相似之处,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4、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收获读中思考、对比、联想、质疑探究等阅读方法。教学

5、重点:教学重点:品读语言文字,由表及里感悟樟树的特点及内在精神品质,同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层层深入,对比烘托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生对宋庆龄这一人物不够熟悉了解,需要通过资料的搜集和阅读来突破难点,进而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3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搜集有关“樟树” 、和“宋庆龄”的资料,互相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资料引入,设疑探究。一、资料引入,设疑探究。课前交流:1、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继续学习的课文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在备课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国家居然有一个专门的奖励,叫“宋庆龄樟树奖” 。听说过吗?想不想了解一下?(

6、介绍“宋庆龄樟树奖” )2、了解了这样一个专门的奖项宋庆龄樟树奖,再来读读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课题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你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3、是呀,这究竟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他们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特殊的关系呢?同学们有没有兴趣一起来探究一下?【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激发和唤醒人的发现、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和意识,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钻研教材,学会思考,学会探究,不但能满足学生

7、个体的内在需要,又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二、走近樟树,捕捉特点。二、走近樟树,捕捉特点。(一)学习第四小节。1、那我们就先从课文所写的这两棵樟树入手,用心品读语言文字,一起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4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记得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是具体描写这两棵樟树的了吗?(4、5 小节)3、先来读读第四段,好吗?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的?指读多人,指导读好这一小节,把静止的文字读成鲜活的画面。【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读好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来读好文本的同时,文字一遍遍

8、地在学生脑海中加深印象,并逐渐形成画面,为后面的交流完成了很好的铺垫。4、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朗读,你们看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呀?能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来交流一下吗?句 1: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1)是的,这是两棵枝干粗壮,树荫很大的樟树,这句话中除了写樟树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还写到了樟树不高,对于这一点,你有自己的体会吗?(2)其实这篇课文的作者茹志娟在写樟树不高的时候,还提到了广东的一种英雄树,说这种树长得很高很高,只要周围有别的树木,他就一定要长得高出一大段,才肯罢休。对比着这种英雄树,你觉得这两棵樟树(3)是的,这还是两棵不爱攀比,不爱炫耀的樟树。有了

9、这样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相信感情一定不一样了。谁来试试?可以看着老师的手势来读。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再读读这一小节其他的语句,你还读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句 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1)知道吗?你已经找到了阅读的第二只眼睛,你看,你抓住关键的字词展开想象,不仅读懂了读懂了樟树的外形特点,还读懂了樟树内在的品质真了不起。其他同学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读读这句话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呀?5(2)说得多好呀?樟树不管遇到怎样的环境和遭遇,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作者用一句话就表达出来了,谁来读:“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樟树的顽

10、强似乎表现得还不够,谁能比他读得更好的?指读,齐读。5、刚才我们用心品读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或对比,或联想不仅读懂了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读懂了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意。听着刚才同学们的交流,我觉得这两棵长得不高的樟树似乎一点点地在我们的眼前变得高大起来,让我们不由得心生敬佩。愿意把这两棵樟树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吗?不看书,我们一起来试试。【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一小节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樟树枝干粗壮、枝繁叶茂、四季常青、蓬蓬勃勃等外形特点,更要透过这些外在的特点,感悟樟树内在的一些精神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对比、想象的阅读方法。特别是体会樟树生命顽强的教学中,

11、学生由文字想象樟树一年四季,历经风向雨雪,始终蓬蓬勃勃的画面,感受樟树坚毅顽强的生命力,内心对樟树也油然而生了一种敬意。学生的理解在层层深入的同时,内心的情感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还收获了阅读的方法,真正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二)学习第 5 小节1、第四小节短短三句话,就让我们读到了两棵生命顽强,不爱炫耀的樟树,能用上刚才我们品读第四自然段的方法继续读读第 5 自然段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的第 5 小节,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想一想,这还是两棵怎样的樟树?2、你们都找到了哪些句子,能来读给大家听听吗?3、其他同学也找到这些句子了吗?但老师觉得光找出句子还不算本事,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好这段

12、话吗?谁来试试?4、从这些语句中,你又品读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呢?6(1)香气永存A 同学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樟树香气永存,能够拒虫的特点,真了不起。那你们知道这永久保持到底有多久吗?能不能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B 出示句子,这一句话其实写了两种情况,你能把它分成两句话来说吗?C 这样就叫永久保持了吗?还能不能更久一点呢?即使当它被砍成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即使当它被做成各种形状的木制品的时候,它的香气即使当它被劈成木块的时候,它的香气即使当它粉身碎骨,变成木屑的时候,它的香气D 不管它的外形如何改变,这种香气似乎已经融入了它的骨髓,融入了它的血液,磨灭不了也消失不掉,多么难能可贵啊!能来读好它吗?

13、我们来比一比,谁的朗读更能让我们感受到樟树的这份可贵。先自己在下面练一练吧!(2)能够拒虫A 在同学们一遍遍的朗读中,这两棵香气永存的樟树已经深深刻进了我们的心里。刚才我们从这段文字中还读到了两棵能够拒虫的樟树,你也能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说一说吗?B 香气能保持多久,樟树拒虫的秉性就能保持多久。C 你还会把樟树和别的树放在一起比较着思考呢,真了不起!作者在这一小节中也运用了比较的方法,你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谁来读一读?D 你看,这一段文字,作者采用了先写了别的树容易招虫,再写了樟树香气永存能够拒虫的可贵,多有层次呀!我们也能有层次地来读一读,把樟树的这份可贵记在心里吗?请男生读石榴树,女生

14、读樟树,最后一句我们一起读。比比看,是男生读得更好些呢,还是女生读更棒些。【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第 5 小节的教学有两个重点,一是读懂樟树香气永存、能够拒虫的特点,特别是对于“永久保持”的理解。结合永久到底有多久的疑问,让学生找出文中相对应的句子,把长句子分成两句来说。在读懂句意的基础上,7再延伸拓展开去, “还能再久一点吗?”设想樟树在不同情况下仍然保持香气的特点,让学生更加具体真切地感受樟树的这一可贵。二是这段文字在表达上也很有条理和层次,先写别的树容易招虫,再写樟树香气永存,能够拒虫,前后对比,层层深入,具体生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把一段话写具体也正是教学的重点,所以结合文本的这一

15、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比的方法和作用,一方面学习作者有条有理,层层递进的表达方法,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樟树可贵的理解。三、走近人物,感悟品质。三、走近人物,感悟品质。1、我觉得你是真的被樟树打动了,我觉得你是真的读懂了这两棵樟树,同学们说得真好,从对课文的品读中,这两棵坚毅顽强、品质高洁的樟树已经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但是要了解樟树和宋庆龄之间的关系的话,我们还必须来认识和了解一下宋庆龄,同学们从课外资料的阅读中了解到了一位怎样的宋庆龄呢?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是别人已经讲过了的观点和事例,我们就不再重复了好吗?2、生交流,板书宋庆龄的高贵品质。3、正如同学们所了解的,宋奶奶爱国爱民,坚贞

16、不屈,一生正气令敌人害怕,何香凝女士曾用这样一首诗来赞美她。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是典型的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樟树和宋庆龄的相似之处,就必须认识和了解宋庆龄这一人物形象。由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离宋庆龄很远,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对于宋庆龄的很多事迹都不是很了解。所以,就必须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有关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对宋庆龄是一个怎样的人有所思考,并能够内化称成自己的语言来写一写自己心目中的宋庆龄。这一环节也可以说是学生先学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一定的短线阅读对人物有所认识和了解,课上再来谈樟树和宋庆龄之间的相似之处,8解决樟树和宋庆龄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就能够水到渠成,对课文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也才能有更加切实的领悟。四、人树合一,情感升华。四、人树合一,情感升华。1、当我一遍遍地读着课文,想着宋奶奶伟大的一生的时候,樟树和宋奶奶两个形象就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地交织徘徊,最后重叠在了一起。同学们也能把樟树和宋奶奶放在一起比一比,想一想吗?老师把同学们刚才对樟树和宋奶奶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