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7065987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理解性默写(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8200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预初语文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预初语文 古诗文复习卷古诗文复习卷班级班级_ 姓名姓名_ 学号学号_ 一、理解性默写一、理解性默写 1 1、 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中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点出登台的感想,表达了诗人报两句,点出登台的感想,表达了诗人报国无门的忧伤;国无门的忧伤;诗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的诗句是诗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2 2、 黄鹤楼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中,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中,又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的诗句“昔人已乘

2、黄鹤去,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既描绘了所见的黄鹤楼远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既描绘了所见的黄鹤楼远景,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悠悠、世事茫茫的感慨。世事茫茫的感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两句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两句使用了叠词的修辞,描绘了江上美景,这繁荣之景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乡之情。也反衬出诗人内心清冷的思乡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直抒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感。直抒

3、胸臆,道出了心中深沉的思乡之感。3 3、 送友人送友人点明送别地点的诗句是点明送别地点的诗句是“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文中运用比喻,写出了友人即将远行他乡,漂泊不定的未来生活让诗人无比担忧的诗句是文中运用比喻,写出了友人即将远行他乡,漂泊不定的未来生活让诗人无比担忧的诗句是“此地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是对偶句,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分别在即,诗人对朋友依是对偶句,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分别在即,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

4、鸣。 ”两句写最后分别的场景,诗人没有直抒胸臆,既委婉地表达了依两句写最后分别的场景,诗人没有直抒胸臆,既委婉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含蓄而深沉。依惜别之情,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含蓄而深沉。4 4、 月下独酌月下独酌中诗人中诗人“举杯邀明月举杯邀明月”的原因是的原因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明月、影子无法与诗人进行真正的交流,但明月、影子无法与诗人进行真正的交流,但“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的劝慰,要抓住眼前的时光,及时享受。己的劝慰,要抓住眼前的时光,及时享受。“我歌月

5、徘徊,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运用了对偶句,写出了诗人和月、影共欢乐的情景。运用了对偶句,写出了诗人和月、影共欢乐的情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两句表现了诗人要忘却世情,情愿孤独也不愿沾染世俗的情感。两句表现了诗人要忘却世情,情愿孤独也不愿沾染世俗的情感。二、文言文二、文言文 (一)(一)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此其父善游。 ”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1 1、上

6、文出自、上文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 ,该著作又名,该著作又名吕览吕览 ,是,是杂杂家的代表作,由家的代表作,由战国战国时期时期吕不韦吕不韦组织门客组织门客编撰。编撰。2 2、解释文中的加点字、解释文中的加点字2过(经过、路过过(经过、路过 ) 方(方( 正在、正要正在、正要 )引()引( 牵、拉牵、拉 )欲()欲( 想要想要 )故(原因)故(原因/ /缘故)缘故) 善(善于善(善于/ /擅长擅长 ) 虽(虽( 即使即使 ) 岂(岂( 难道难道 ) 任(任( 处理处理 ) 悖(悖( 荒谬荒谬 )3 3、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 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看见一个人正拉

7、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到江里去。看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想要把他扔到江里去。(2)(2)人问其故,曰: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此其父善游。 ”这个人这个人( (过江的人过江的人) )问他原因,问他原因, (他)说:(他)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善于游泳。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善于游泳。 ”(3)(3)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即使他的父亲善于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了吗?即使他的父亲善于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了吗?(4)(4)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以此任物,亦必悖矣!用这样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 (思路思路) )处理事情,也一定是荒谬的了!处理事情,也一定是荒谬

8、的了!4 4、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故事、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故事引婴投江引婴投江,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是看问题不能看主观,要实事求看问题不能看主观,要实事求是,当对象发现变化时,方法、手段也要改变,否则会犯大错误。是,当对象发现变化时,方法、手段也要改变,否则会犯大错误。(二)(二)楚楚人人有有涉涉江江者者,其其剑剑自自舟舟中中 坠坠于于水水,遽遽契契其其舟舟曰曰: “是是吾吾剑剑之之所所从从坠坠。”舟舟止止,从从其其所所契契者者入入水水求求之之。舟舟已已行行矣矣,而而剑剑不不行行, 求剑求剑若若此此,不不亦惑亦惑乎乎? ?1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解释文中的加点字涉(涉(

9、 渡渡 ) 坠(坠( 掉落掉落 ) 遽(遽( 急忙、快急忙、快 ) 契(契( 用刀刻用刀刻 ) 求(求( 寻找寻找 ) 亦(亦( 也也 ) 惑(惑( 糊涂糊涂 )2 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吾剑之所从坠。 ”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急忙用刀刻他的船,说: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他急忙用刀刻他的船,说:“这里是我的剑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掉下去的地方。 ”(2)(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

10、水去寻找剑。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3)(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像这样地寻找剑,不也是糊涂的吗?(不也很糊涂吗?像这样地寻找剑,不也是糊涂的吗?(不也很糊涂吗?) )3 3、故事中的涉江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故事中的涉江者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人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知变通,不善于随机应变,是个因循守旧的人。这个人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不知变通,不善于随机应变,是个因循守旧的人。4 4、这则寓言用一个成语概括是刻舟求剑,这则寓言给你什么启示?、这则寓言用一个成语概括是刻舟求剑,这则寓言给你什么启示?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当情况变化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

11、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只会失败。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当情况变化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只会失败。3( (三三) ) 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曰: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理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故曰:

1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战必胜矣。 ”1 1、上文选自、上文选自孟子孟子 ,该著作是由战国时期的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这,该著作是由战国时期的孟子和他的弟子所著,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这位思想家名轲,字子舆,历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人称亚圣。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倡以

13、民位思想家名轲,字子舆,历史上他的地位仅次于孔子,人称亚圣。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倡以民为本。为本。2 2、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完成句子。、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充完成句子。3 3、解释加点词、解释加点词 1 1)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 比不上比不上 ) 2)2)七里之郭(七里之郭( 外城外城 )3 3)夫环而攻之()夫环而攻之( 包围包围 ) 4)4)然而不胜者(然而不胜者( 这样却这样却 )5 5)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这 )(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 6)6)池非不深也(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护城河 )7 7)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14、武器装备武器装备 ) 8)8)委而去之(放弃、抛弃委而去之(放弃、抛弃 ) ( 离开离开 )9 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限制 ) ( 划定的边疆界限划定的边疆界限 )10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巩固 ) ( 用用 )111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建立威信)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建立威信) 1212)得道者多助(施行仁政、得民心)得道者多助(施行仁政、得民心 )1313)寡助之至(少)寡助之至(少 ) ( 达到极点达到极点 ) 1414)亲戚畔之()亲戚畔之( 亲属亲属 ) (同(同“叛叛” ,背叛,背叛 )1515)天下顺之()天下顺之( 服从)服从) 1616)以天下之所顺()以天下之所顺( 用用 )4 4、翻译:、翻译:1 1)1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